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太空科學
2015/11/26 20:43:02瀏覽383|回應0|推薦0

閱讀太空科學

為了提引發青年學子學習科學的興趣與熱忱,讓科學普及到各社會階層,因此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系列講座,今年已經邁入第十三個年頭。明年恰逢臺灣自己的兩顆衛星,福衛五號與福衛七號陸續升空,因此本屆演講以太空科學、太空科技為重點,讓聽眾藉由一系列的介紹了解太空環境、火箭類型、臺灣自己的人造衛星,以及移民宇宙的可能性。

1115日即由中央大學太空所的劉正彥教授擔任這系列的首位講者,劉正彥的研究專長是電離層物理,他在這場演講中,很簡單扼要地跟聽眾介紹太空的範圍、電漿態的特性、太陽的結構與周期變化、地球本身對抗外來侵襲的四大防護罩等基本知識,然後再接著去談太陽風暴以及對地球的影響。

往好處想是在高緯地區可以有漂亮的極光讓人欣賞,但是當人類越來越倚靠電力與人造衛星的時候,就要擔心太陽風暴太大的時候會造成電力系統的傷害,造成人造衛星的失靈,或者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誤差增大,這就要靠著人類對太空天氣的了解與預測才能事先防範,或者加以校正。

預測的重點一個是監控太陽風暴,如果看到有風暴對著地球迎面過來,大約會在三天後有大量高能帶電粒子抵達,這方面國內外有很多研究可以提出警告。其次則要對電離層暴有點了解才能校正誤差,這在世界上研究不多。

臺灣的福衛三號就是全世界唯一一套可以繪製出全球電離層立體結構的人造衛星系統,本來這是利用掩星法觀測天氣的創新技術,看的是比較低層的大氣溫度、溼度與壓力;但劉正彥持續觀察更高層的離子濃度,因此有許多新發現,有助電離層暴的觀察與預測。現在這項獨步世界的技術,很受太空科學界重視。未來福衛七號會有更密集的觀測點,可以更仔細地觀測電離層密度的空間變化。

開放現場提問時,有人擔心任空服員的表妹常飛北美航線,雖可看到美麗的極光,但也很憂心會受到太陽風暴的傷害;也有人想到曾有大量水體的火星,在太陽風的吹襲之下逐漸枯竭,終至目前這般乾燥,地球也會嗎?

劉正彥跟大家再度強調地球有四個防護罩:磁層、電離層、大氣層、臭氧層,分別幫地球阻擋不同的外來傷害,包括太陽風、高能粒子與光子、隕石,飛機的高度還是在這保護當中,不用擔心,而火星則是因為缺少磁場與夠濃厚的大氣,因此保護不足,地球和它是不一樣的,但若要在火星上尋求保護,也許可以往地下發展。

劉正彥還希望大家不要把太空科學家想得太狹隘,而是歡迎跨領域的人一起來關心,包括作家、中小學教師、法律專家、生醫領域專家,……非常地廣,太空人也要吃東西和上廁所,這些都要研究才能做好設計。太空需要的人才很廣,歡迎大家多來了解。

近期科工館相關演講

1.              104/11/22 國家太空中心陳彥升資深研究員:火箭科技與太空探索

2.              104/12/06 國家太空中心曾世平正工程師:千呼萬喚始出來福衛五號的故事

3.              104/12/20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趙極光教授:太空魔方科學與工程的結晶

4.      105/05/22 國家太空中心顏隆政資深工程師:遨遊星際從太空探索談移民宇宙實現的可能性

5.      其他演講訊息請見:

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2014/PIC/low.pdf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369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