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第35期--十一長假在地旅遊日記
2018/10/24 16:22:49瀏覽206|回應0|推薦0

十一長假在地旅遊日記

十月一日星期一 市郊公園一遊

早就聽說中國大陸有十一長假可放,可是我還沒來前不敢問。我碩士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曾經去一個工作談,工作性質了解一下後,因為當時我很喜歡打禪七,希望能有長假可安排去打七,因此問了問這可能。誰知對方卻回說:你都還沒開始工作,就在想休長假!

說得我很不好意思,因此這回看著十一長假,默默想著該怎麼安排,但就是不好意思開口問對方明確的放假日期。

學校很快就寄行事曆來,上面寫著「按照政府規定放」,那政府規定是什麼呢?我東找西找一直很不確定,因此不敢安排,後來等到過來這兒比較確定後再去訂回臺灣的票,福建直飛的票都沒了,回家一趟要繞到香港等地轉機,有的還飛到四川成都,這未免太誇張了吧!

這樣的時間長、金額高,我想還是算了。

有人告訴我可以去試試小三通,但是我不熟,我想還是別在假期巔峰跑過去湊熱鬧。另外還有大陸的朋友在哪裡招呼我可以過去看看,我本來也打算今年過去,但十一長假的交通費都漲、景區人很多,我想還是改天再去拜訪吧!

那這一個星期的假,該怎麼安排呢?

我想就在寧德附近走走。

我平常搭車都是走大路,房子很沒特色,真所謂「千城一面」,偶爾搭別的公車去轉轉,走到舊城區,感覺就有點不一樣。此外看地圖市區附近還有幾個公園,我想利用假期去市區公園走走。

寧德市的北方有個「鏡臺山公園」,我選那裡為第一目標。十一長假前的周末我們要補課,有幾個學生下課後來問我這假期怎麼過,我跟他們說自己的幾個目標,他們一聽覺得怎麼都是爬山?

不然該怎麼安排呢?有人建議我去大商場逛街,我們興趣還真不同,我跟他們說我還是比較喜歡爬山。

學生們看我如此堅持,便告訴我搭車到哪一站下車,還特地在我的筆記本上寫下車站的名字,叫我到當地再去問人家怎麼上山。我十月一號一早就搭車過去,轉了一段車,到了那地名後下車四望。旁邊有個軍營,軍營的後面應該就是鏡臺山了,但怎麼繞過去呢?我看到有位長者過來,於是就請問他。

長者搖搖頭說應該搭車再往前三、四站才對,我才剛下車,不大想再坐車,而且我看學生寫給我的名字很明確,這兒應該有別的入口,於是我非但沒往老人指的方向走,而是往後。老人看了很奇怪,他往前走兩步後不放心回頭告訴我,往後的確有另外的路可以上去,你去走看看吧!這下我有點放心,但也沒什麼目標的繞著軍營,心裡有點徬徨地走、走、走,慢慢大馬路變成小馬路,原本有人行道後來沒有人行道。

有段時間我覺得走到這樣的小路上,才會感覺到這個城市原本的面貌,感受到它的歷史存在,體會到先民的智慧,就算沒上山走到公園,這樣逛逛也不錯。慢慢走到坡地,旁邊有的小巷子進去是很陡的路上坡,我覺得這樣的房子很有意思,但也怕誤闖私人家院,因此還是在大路上走。

忽然之間看到有個牌子寫「天王寺」,寺院對我很有吸引力,我就彎進去,大方地走上山路,也細細地看旁邊依著山勢蓋的房子,感覺舊房子、舊城區才有味道。走著走著,我慢慢思考許多事情,覺得古人對大自然有很好的感覺,才能蓋出一棟棟磚瓦屋,庇護自己一家人十年、百年。這要考慮地勢,也要考慮方位,畢竟北半球要向南的房子才暖和。但現在動用工程,填海削山,地勢沒了,方位也不重要,畢竟輕輕按個鈕就有稱心如意的空調,大家的心思也不會再關心自然。

但這樣真的好嗎?

我上佛學課,有人提到家中長輩很彆扭地當釘子戶,錯過了房屋更新的時機,現在四周都是大樓,只剩自己一棟破房子在那裡,真不知道他圖個什麼?晚輩很是抱怨。

但我覺得老一輩的人說不定不在乎錢,而是對老房子有感情。一個城市發展,應該要能兼顧維持住它跟過去的連接,這樣才會加強人們對當地的認同。

想著、想著,眼前看到一座寺院的圍牆,我到了「天王寺」。我進去大殿禮佛,從裡面的情況來看,這兒有不少人會做早晚定課,這讓我看了很歡喜,寺院蓋的如何是其次,要有人真修實練才最重要。

一般寺院大殿供奉的是釋迦摩尼佛或阿彌陀佛,不過這兒供奉的是毗爐遮那佛,這不常見。雖說佛佛道同,但我想當初選擇主祀對象的時候應該有所考量,不過這次初訪並沒有機會了解。

這兒的寺院在文化大革命時受到很大的破壞,但在1997年整個政治環境匹變,有人開始發心重建寺院,並且整理附近山林步道,提倡這兒是個讓老人健康的環境。不知道為什麼強調老人,我覺得任何年齡的人來這裡都應該身心舒暢,非常健康。那步道坡度還算好,旁邊還有許多休憩處,我這回出來帶了點東西來吃,還拿了一本書來看。四處人很少,我找個地方坐下來吃吃東西,看看書,這天選的單元是講太空競賽的事情,不久後我要跟學生講這部分的內容,我這次拿的書對美俄兩國的競爭有很對比的介紹。

我對這段歷史還算熟悉,但那是從美國的角度而言,這回也看到蘇聯的科學家科洛列夫,對他跟當時的蘇聯有更多的了解,也有很多的感慨。在科學發展上許多棋逢敵手的競爭者關係都不好,科洛列夫與美國的馮‧布朗看似為敵卻互相欣賞,然而他們一輩子卻率領著各自的國家的優秀團隊去發展尖端科技,想法非常接近,但無緣碰面。

我一方面看著過去的歷史,一方面也在想現在新一波的太空競賽正在進行,中國是後起之秀,它讓沉寂多年的競賽多了點刺激。這批年輕學生看著自己的國家崛起,會有什麼想法嗎?

我跟他們上自然科學概論,不是強調事實的累積,而是還原道當時的歷史去看幾個特殊的人物,我把那些人物都介紹的有血有肉,雖然不是全部的人都很感興趣,但有的人聽得眼睛發亮,下課還會來問更深入的問題,這就讓人很感安慰。

我應該跟學生強調,太空競賽不是為了要把對方打倒,而是要實踐人類的夢想,也希望所發展出的科技可以造福全人類。美國在最初競爭落後時,他們曾有位軍人背景的總統為了炫耀自己強國的利害,定下目標是去月球上引爆核彈!

這不僅無益,還有非常大的害處,而害處不僅是對蘇聯,而是對全人類,包括美國自己,因此後來這計畫不受美國人自己的支持也就沒持續了。而拚了命上去的人造衛星,軍事功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後來則積極開發包括通訊、氣象、測量……等方面的功能,讓社會大眾都能受惠。因此太空競賽的結果不僅沒讓世界瀕臨毀滅的邊緣,而是帶動人類文明發展。

不過現在競賽的國家換了,領導人換了,民主國家做法未必民主,先進國家想法也未必先進。怎麼樣確保人類的發展是在積極正向的道路上走?有的時候覺得個人很渺小,只能隨順因緣;有的時候則覺得,既然有學生願意聽課、有讀者願意看點東西,該說的話、想寫的東西,還是要記得自己的責任。

回神過來看看附近的公園山路,這兒空氣清新,近聽有蟲鳥和鳴草木宜人,遠眺見山海相連新舊互參,在這連假沒什麼人過來,參觀品質相當地好。

我收起書本又繼續走走,看到有另一處「金光禪寺」的指標,我順著過去看看。那兒路還沒鋪好,靠近看才發現只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大門,旁邊圍牆沒蓋好,裡面建築也還在興建。但誇張的是,幾個年輕人在輝煌的大門下聚集而坐,我沒靠近看,只直覺不會是什麼好事。我有點失望,那麼漂亮的大門蓋來幫那批人遮陰!但轉頭看到一出家人拿著鋤頭在旁邊挖掘東西,我才在心裡轉念,那些年輕人不懂佛法,出家師父慈悲沒有責備,他專心在自己的事情上,且讓我進去看看吧!

這又是另一處重建的道場,從大殿內部的樣子看得出來有人在這裡維持定課清規。此時接近中午,我詢問能否在這裡用餐,常住師父允許了,我就在這兒小吃一頓,食物很簡單、傳統。

吃完後附近繞繞,又看到另一處興建的宗教建築,這樣會不會太多呢?

後來才發現這是道教的宮廟。我走著走著,走進人家的菜園,發現一條小路,遠眺有另一間寺院,我想過去看看,便持續往前走。不過只走到那個圍牆邊,發現了「鏡臺山」之所以用「鏡臺」為名的地標,那是清朝乾隆年間用石頭所立的圓形石碑,南面寫「日」,北面寫「月」,底臺朝著四方分別書寫「萬古長明」,似乎立碑的人希望此方人心如日月之明。不過現在那兒石碑已毀,讓人有點遺憾。

但整個環境維持的很好,顯然這兒是有人照料之處,但通往另處寺廟的門關起來上鎖,我也沒找到路繞過去,就留待下回再去。

這裡充滿動能想要發展,年輕人一擁而入擠進了城市,城市匆忙地拆了舊房,蓋了新屋華夏,鋪了堂皇大道。但這樣的文明新生活真的好嗎?

大家急於丟棄的過往,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嗎?

因緣際會,我來到這個急於褪去一身舊樣的城市,迎向新的未來。在這兒我一方面上課介紹科學文明發展的根源與本質,一方面希望能在這地方探詢被人忽略的舊曲新聲,思索其中價值。能有什麼樣的收穫呢?

十月三日星期三 特別的素食店

十一長假第一天我去市郊的公園走走,但第二、三天我因為手機的一些情況,得去市中心找地方問。剛開始我去舊校區旁邊的門市,但後來又發現另個問題,因此得去找維修部門,沒想到去了那邊發現維修部門要五號才上班。

天哪!整個假期就因為手機的狀況耗掉了,沒辦法輕鬆去附近走走了嗎?

三號結束門市詢問後我去舊校區旁邊的一家新開素食店吃東西,這家很奇特,店名叫雨花齋,但它並不收顧客的費用,而是免費供應素食餐點,用意是鼓勵人吃素。這想法最早是2011年由杭州建德廣安禪寺的已故住持文全長老發心,希望採非交易的方式供應人素食,之後有信徒真的去實踐他的理念,老和尚遂幫店名取作「雨花齋」。慢慢這概念推廣出去,目前大陸成立的「分店」上百家,臺灣好像也有,這些雖然同名,但彼此沒有任何組織關係,唯一相同的就是秉持著老和尚的想法「提供善心免費的素食」。

那這店怎麼維持開銷呢?

奇怪的是,如果你發心要做些善事,自然就會有善緣過來捐贈物品、金錢,這就足以維持下去了。

寧德這家店是農曆八月初一開張的,因此比我到寧德還要新。我會知道,是因為去報恩寺上課,有人聽到我很愁沒地方吃素,介紹我注意某處即將新開一家店,還告訴我不用付錢。

那好意思嗎?

後來我上網搜尋相關資訊,覺得這是老和尚的一種心願,那就隨緣了!

不過去了幾次後發現吃的人也可以隨喜樂捐,因此我後來就多少放一點錢。這次為了修手機,跑來跑去,結束後我又過去那兒吃中餐,心裡很佩服這些志工,因為他們這個假期都不放假,照樣每天開。我平常搭公車還發現有個志工跟我一樣搭很早的公車過來,這個下車站有家醫院,之前我以為她每天來看醫生,因為她的動作讓我了解她是位聾啞人士,大概身體不好吧!

有天過來吃看到她恭恭敬敬地幫我端湯出來,讓我很驚訝,我是上班才有幾天得不辭辛苦過來,她卻是每天都來當志工,非常令人敬佩。

平常我吃完飯,放下錢就離開,不會多講話。但這天我心裡有點不舒服,想別的遠處不講了,問看看學校後山怎麼上去?

我們學校門前一條路,不遠處後面平行的有條青色山脈,我看著它感受得到它的召喚,但是問學校的老師、學生,居然沒有一個人上去過,也不曉得哪裡有路可以上去。這天我問那兒的負責人哪兒找得到路上去?

那人一聽,表示願意帶我上去,她告訴我上面有寺廟、有出家人,她可以帶我上去拜訪。這讓我聽了很歡喜,不過那人告訴我她當天沒有帶運動鞋來,她說隔天我過去幫忙先做餅,做完餅分送給孤兒院與老人院之後,我們就可以一起去爬山。

這樣聽起來很好,有當地人帶應該比較有目標。像我之前去鏡臺山,雖然走了許多路,但回去看地圖才發現只是一小塊區域。但如果要走更多地方,一個人走其實不大讓人放心。這下有志同道合的當地人帶路,那不只不會迷路,還可去深入看佛寺,這樣很合我意。

十月四日星期四 隨緣去老人院

這天我上午就過去,已經有人在那邊揉麵團,麵團中夾雜著南瓜、胡蘿蔔,大家七手八腳地幫忙做事。揉好後就送進蒸籠去蒸,裡面還有切好的芋頭、燒賣、饅頭。

在等的時候,大家小坐吃點心,他們問我做什麼工作,我也問一個人做什麼工作,他做的跟營養相關,他看我吃素,就從營養角度來說有偏頗不大好。這難不倒我,因為我最近現買現賣看了點營養學的知識,了解大豆真的是神奇的植物蛋白質,就因為它的存在,吃素的人不用擔心營養不均衡。不過跟他談談剛好解答我最近備課時感到困惑的某一點。

講話的時候陸陸續續來了許多人,我覺得好奇怪,事情沒有很多啊!為什麼要邀請這麼多人來?

我是看到哪邊有事情就去幫忙,小坐一下就去切菜、洗菜,壓芋泥、拌砂糖,但心裡一直覺得不需要那麼多人!

做事時我還觀察到有一對母子,剛開始我覺得母親對兒子照顧太多、太黏了,心想那孩子這麼大了還這麼依賴母親,真的永遠長不大!但慢慢發現那孩子的確長不大,他是個身心障礙的人,需要母親在旁邊提醒、示範,還要不斷喚回他的注意力。此時我才了解人多人少不是重點,最重要是讓這裡能有善緣匯聚,一起做點事情。

到了十一點,大家互相招呼去吃飯,吃完飯、洗好碗,這時才開始要動員大家做餅。一群人中間放一個電子秤,說要拿30公克的南瓜麵團,捏扁之後內部包上18公克的芋頭餡兒,包好之後拿去另張桌子拿模來押花,就成了可愛的押花餅。我從起頭秤重、包餡兒摸過一下,看後面沒人押模,於是又改學押模,後來看沒人包裝,於是又去做包裝,整個流程都跑了一遍之後,最後就留在押模與包裝之間忙來忙去。

這時候就發現人多有人多的道理,大家都配合的剛剛好。還有一對母女過來吃飯,吃完後女兒想要留下來學壓模,壓得很有興趣,最後母親帶她走的時候還問怎麼做,希望回去能再做給女兒吃。

做完已經兩、三點,我心裡有數這時候如果要去爬山,我體力已經不夠。而此時我們事情還沒完,得趁新鮮把東西送去孤兒院與老人院。

孤兒院是由一群年輕人送過去,我們略有年紀的人是送往老人院,聽說那還在我們學校新校區旁邊,不過我新來的,什麼都不知道。

去那邊時路過我們學校,然後一直往更遠的地方轉兩下子就到了。那是個非常豪華的老人院呢!正面對著山、海,不過海現在填掉了,變成田,但風景還是很好,視野很寬闊。

老人院有人出來迎接我們,帶我們經過旁邊還沒開張的醫院、酒樓,內部則有裝設好的舞蹈教室、圖書館、書畫室、牌棋廳、健身房……,設備新又好,現有住民將近兩百位。

她還安排我們親自發給一對老夫婦,老夫婦很開心,拉著我們的手說了一些話。老太太說這兒很好,有人打掃、照顧,但轉眼小聲抱怨說:就可惜吃的東西沒味道!我們不由得會心一笑,跟她說這樣吃才健康。她有點不好意思的笑笑。後來雨花齋的負責人在哪邊又遇到一位之前來考察時見過的老人,因此又寒暄好久。

這兒的老人都身懷絕技,有人是數學老師,現在退休後專事剪紙,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作品在院中展出;還有人會唱戲、會唱歌。有位老太太九十多歲看起來非常硬朗,她以前開推土機,想想那時代的女性會去開推土機很不簡單,我問她是為了抗戰時後勤補給而學的嗎?老人瞪我一眼,原來我時間搞錯了,她是1958年下放時學的,當時需要人手,她一開始有點吹牛唬爛說自己會,但去學發現自己真的可以。喔!那是段苦日子,我原本有無限同情與憐憫,但對老人而言那都過去了,她很高興自己學個一技之長,後來結束下放後她找工作很順利,還去當老師指導一批批女司機去開公車、推土機。在她的話語中我感覺得到真的工作無貴賤,最重要是能貢獻一己之力,為社會做事情,充分展現出社會主義精神。

能來這裡住的老人應該都有些經濟實力,不過最盼望的應該還是家人過來看看,或者像我們一樣關心的人過來探望聊聊,老人們話匣子打開後都停不下來。

我最近在想些研究題目,正想找老人們聊天呢!可是去哪裡找呢?本來還沒概念。現在看到這麼近的地方就有老人院,老人們又這麼盼望人去,或許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不過今天原本最期待的爬山呢?

結束拜訪後我拉著雨花齋的負責人,稱讚她這麼發心,集合許多善心善願一起做些好事情,讓這個假期很有意義。可是我們的爬山呢?

她笑笑說,明天再去,不過事先還是得做些餅,送去另個地方,接下來就可以去爬山了。

如果能去爬山很好,爬不成其實也沒關係,大家一起做餅、拜訪老人院,感覺也很有意思。

回程時我跟其他人說再見,自己走回學校,路上發現一輛共享單車就騎上去。途中經過一處小村落,還沒拆整,因此非常傳統。我覺得很有味道,彎彎曲曲的巷弄很有意思,但住在裡面的人可能會覺得辛苦吧!

在新舊之間該留下什麼?該如何改變?

我輕輕地問自己。穿越巷弄,來到一處什麼地方?那應該是過去村民集中的處所,或許是宗祠吧!裡面還有一處是傳統的戲臺,但現在堆著雜物,轉身看該是祭祀的地方放著幾個垃圾桶。我心裡嘆口氣,忽然幾個小孩跑過來看著我,我問他們這裡是做什麼用的?小孩說他們不知道,要問某個大人。

我在非洲旅行時覺得好的建築是一個地方的福氣,可以影響很廣、很久,覺得每個地方應該要對新建築多點評估、多點慎重,融合一些美學、文化的意涵進去。現在看到這裡,我在思索這樣的想法還可以成立嗎?

這天雖然沒有爬到山,但有很多額外的收穫。

十月五日星期五 不同風格的老人院

今天手機維修部門開張,我應該去修手機。但我想還是先去雨花齋幫忙吧!這天負責人說我幾點過去都可以,好像事情沒那麼多,因此我就比前一天晚半個小時到,沒想到一到那裏看到許多人忙進忙出的。我很驚訝地跟負責人說,如果需要幫忙可以早點跟我說,不要讓我以為可以晚一點到。

但原來這是另外一件事情,她前一晚很晚才知道有一位師父發心從哪個寺院步行去哪個寺院,現在走到寧德哪裡,因此她們要過去送午餐。她猜我應該很高興過去,因此雖然做事沒找我早到,但最後出門邀請我一起過去。

我聽到師父這樣做很是佩服,大家一起去供養午齋也很好,但是要我臨時一起過去湊熱鬧,我就會猶豫。我吃飯很慢很慢,慢到人都有點自卑了!到時候師父們、其他人都吃完了,我一個人還要在路邊慢慢吃嗎?

但話說回來了,去的重點真的是供養師父,隨緣聽點開釋,不在吃東西。然而我如果事先已做準備先吃點東西,在現場就不用吃了,這我就比較能跟過去。但現在來寧德,我早餐、晚餐都很隨便,中餐是個重點,我已經一個多月都這樣,人清瘦了不少,沒有體力讓中餐隨便,因此我就婉謝負責人的好意,跟幾位夥伴留守雨花齋,做些日常的事情。

時間到了,慢慢有人進來,我幫忙打飯、夾菜給別人。不過夥伴會覺得我打的飯很少,一直叫我多打些。有兩位工人進來吃,我覺得勞動體力的人要吃素不容易,但聽說他們就是常客,他們來吃得也很歡喜,顯示這家店的存在真有其意義。

我們吃過午餐後就去做餅,這天做餅的人少,但大家都有經驗,另外也有客人吃完飯之後就過來幫忙,這些都沒有特意安排,但事情就都一直有人做,配合的剛剛好。

就在快要完時,供養師父的那群人回來了,負責人很高興地跟我說,等下師父會經過這裡,他們要請師父進來坐,吃些點心。於是我們就在店裡隨便找地方休息,醒來後詢問情況,發現師父還有段距離,因此我們就先把餅拿去送給另外地方的老人院與孤兒院。

這次不像昨天那麼高檔,環境都很一般。不過我們同行有人似乎常過去,因此跟老人們都很熟,她一間間去拜訪寒暄,拉著老人的手送餅給他們吃。有的人行動不方便,還要幫忙剝開包裝紙;有的人淡定地在看書,我們就湊過去了解他閱讀的內容;不過也有老人很排斥外人,看到我們去就揮手趕人,這也要識相趕快走開。同行有人似乎很清楚每個老人的個性,看得出來她在這兒常走動。

另外一邊就是孤兒院,孩子們蹦蹦跳跳地歡迎我們的到來,我們拿給管理的保母去發給院童。同行那位還帶我們去另外一間重病照護區的角落,那兒有四個院童,她說其中有位應該也可以吃,但另外的就沒辦法。

為什麼沒辦法?我想多了解些,但仔細看就會掉眼淚,原來那些是腦癱的兒童。同行的人指著其中一個側俯著身睡的小女孩說那人非常漂亮,不過生了這病就很可惜。

我想到親戚中有長輩從小生病高燒後人都傻了,一輩子都被關在家裡的個角落,那個年代還好生活逐漸從困苦慢慢邁入小康,家裡都有東西吃,他也過的很無憂,清秀白皙的臉龐讓人印象深刻。

回去等待師父們路過,不知怎麼又忽然出現很多人說要去送點心表達歡迎。我幫忙打點些東西,但是要上車前看到許多人擠進去,一輛車塞得滿滿的要爆炸。我臨時抽腿,心想自己沒有體力像他們隨興隨時修改行程,還是回來休息休息,後天聽說還要去哪裡,我得把體力存養好,否則到時候恐怕會暈倒。

至於週日要去哪裡呢?

到時候成行了再說吧!

這天最後我去修手機。本來新手機拍照很清晰,但忽然就模糊了。這讓我鏡頭連QR碼都掃描不清,根本不能用,許多人跟我說是鏡頭有問題。

我這天就拿去維修部門修理,他們很快檢查出來原因,幫我換一個就好了。

這很不錯,不過之前幾天拍的照片就都很模糊,沒好的照片可以分享,期待週日的活動能有好照片。

十月七日星期天 隨緣朝山

寧德所在位置常有出家人步行經過,有的是去南海普陀山朝拜,有的是去支提山朝拜,這兒的信徒很熱誠,不管認不認識,如果聽說有師父經過就會相招一起送餐過去供養。這幾天有位晉江一所寺院的師父發願步行走去支提山,經過寧德時,雨花齋的人知道了就趕快過去送餐。

因為是步行,速度不快,所以經過這小城市也要花上三天。之前還有師父三步一拜地往普陀山,那這個小地方也會花上一個月左右的功夫。十月七日這天我就跟隨送餐過去,而且那時距離支提山的目標華藏寺只有一公里的距離,最後這位師父要三步一拜地進去,我們也要跟隨這段路。

我十歲就去承天禪寺朝過山,當時雖然還不信佛,但跟著團體就一切按照規定來,我做事很認真踏實,當時只覺得那是個很好訓練自己個性堅強的機會。後來學佛了,更加了解這樣的意義,又去哪裡朝拜過幾次。這次能來中國大陸朝山,雖然一開始不大清楚狀況,但仍讓人覺得很高興。

這天送餐過去,我總算看到師父了。他很年輕,一看到菜就說太多了,這樣下去以後他就在外面步行就好,不想回去寺院了!我一聽很不好意思,如果有人跟我這麼說,我就會分量減少,但雨花齋的負責人與她的朋友覺得師父只是開玩笑,依舊非常熱情,三天來都準備了豐盛的食物供養師父與他的外護徒眾,我們則等他們吃完再去吃。

我真的吃的很慢,吃到大家都收了要去洗碗,我抱著還沒吃完的一個大碗公跟過去上車。我們先進去借水來洗碗,聯絡晚上掛單事宜,然後再回去師父的位置,等下午三點,日曬小一點再開始拜。

準備開始時我拿出護膝穿上,有人才發現手套不夠,我原先還認為沒問題,不過等一開始就知道問題大了。以前我朝山都是凌晨,沒有日曬,因此沒領教過太陽的威力;現在下午地面非常地熱,而且地面就是一般柏油路,碎石很多,拜下來會發現又熱又刺痛,我的薄護膝似乎沒辦法產生太多保護。

許多人本來一起拜的,慢慢退到旁邊去當外護,幫忙照相一類的事情,我咬著牙繼續。

另外有件事情是師父的步伐很大、動作很快,我跟不上,如果我堅持要自己三步一拜的話會落後很多,因此後來我就好幾步才一拜,有的時候甚至只是問訊,沒有拜下去。

一公里說起來很短,但我們得分成幾段去走,休息時我看看自己的手,第一次休息就發現長了個水泡,第二次休息則破掉,膝蓋也很痛。此時我覺得自己當年十歲能夠拜山上去、沒抱怨,這還真不容易。更奇怪的是當年我是穿裙子的,膝蓋直接接觸地表居然還沒事,可能當年那段朝山步道的許多石頭已被清掉。當年母親在去之前出個車禍,腿不大方便,不能拜,但因為我們這些不信佛的小孩居然願意參加這樣的活動很難得,就還是勉強跟著隊伍在旁邊走。等到後來廣欽老和尚出來時她過去頂禮三拜,瞬間感覺到一股清涼從腳部傷處傳上來,腳不痛了,因此很歡喜,趕快跑來找我和姊姊也過去頂禮師父。

我那時不信佛,拜佛對我而言就是個動作,因此朝山我可以憑著毅力跟著走;但要對人禮拜,這就讓我很為難了,後來熬不過母親的要求,非常委屈、很勉強地過去用剛學會的方式頂禮三拜。師父當時在禁語中,不講話,但我對他慧捷的雙眼、微笑的嘴角很有印象。後來才聽說他是大修行人,或許他已經看到我這樣經過現代文明教育洗禮不信佛的小孩,最後也會有皈依佛門的未來吧!

我們此次的拜山隊伍,後來有人不拜了,把手套給我,戴上後的確好一點。

我們拜進去大殿時還不到五點,大家禮完佛後就去安單,把行李拿到寮房去放,準備吃飯。不過我們所乘的車子得先載部分人與食物回去,我則選擇留下來過夜。

吃完飯過後去念佛堂做晚課,那兒借我一件海青穿上,我已經好久沒穿了,穿上走進佛堂,人家說我很莊嚴,其實每個穿上海青的人都很莊嚴。在那裏雖然沒有收到更多的指示,但我對那些規矩很熟悉親切,自然而然就跟著長住眾念經、拜佛、靜坐,感覺非常非常的好。

第二天一早起來去做早課,先戒定真香讚,然後念楞嚴咒,我很早就會念很多經咒,但楞嚴咒我以前覺得它太長了,始終沒有認真背起來。這回在現場我們雖然有書可以看,但我速度不夠快,唸到後來跟都跟不上,這讓我很慚愧,現在回來發願每天要多聽多念楞嚴咒,不敢祈求背起來,只希望看書的時候能夠跟得上。

早課師父還幫我們登記一個消災法會,我們跟著禮拜儀式走,那部份我就很熟捻,不用拿書也會念,但是當走到一個消災壇前,我看到放在中央的功德主名稱赫然是大陸領導人夫婦的名字。一開始我愣了一下,後來想想也沒錯,在臺灣許多寺院也會自動幫國家領導者消災祈福。佛教不論到哪裡都是最愛國的宗教,希望每個地方的領導者都能有智慧、有福氣,帶領一方人民走上富強安樂和平的道路。

吃完早齋後師父就準備要下山回去,但對於我們這種第一次過來的人,很希望能對這寺院多點認識,因此有人請師父帶我們到後面的藏經閣去參觀。

藏經閣應該要有大藏經,臺灣的佛寺有些也有,但這兒有什麼特別呢?

重要的是這裡有些很有歷史意涵。先介紹這座寺院好了,這是支提山的華藏寺,明朝的永樂皇帝曾經贈送一件五爪金龍的袈裟給寺院,這是鎮寺之寶。永樂皇帝還親自書寫了「天下第一山」的匾額送給這裡。還有傳說描述永樂皇帝的母親曾經鑄了千尊型態各異的佛像派船送來寺院,但是到了附近風浪很大,船快沉了,船主下令把佛像中顏值較差的丟入溪中。之後熬過了風浪,抵達華藏寺,不料卻看到那些之前被丟棄的佛像一個個都各顯神通先飛來站在牆壁上比較外圍明顯的位置,那後到顏值較高的佛像就只能往裡面擺。

為什麼永樂皇帝對這兒特別照顧呢?

傳說在明朝有個樵夫對佛教非常虔誠,自己辛苦砍柴賺來的錢大部分捐給支提山的華藏寺,自己和妻子過著清貧的生活,不料有天被雷劈死,他妻子非常氣憤,就在他右手寫了:支提佛不靈。很氣憤傷心地把丈夫葬了!同天皇帝生了一個兒子,他一出生就右手握拳大哭不止,誰也沒辦法哄他停止哭泣。皇帝下令誰能夠讓嬰兒不哭、右手放鬆打開,就給予獎賞。

樵夫的遺孀不知怎麼有機會進皇宮去嘗試,那嬰兒一看到這婦人就不哭,右手也打開了,上面居然寫著:支提佛會靈。後來那嬰兒長大還成了永樂皇帝,因此傳說永樂皇帝是那樵夫投胎而來。

如果這傳說很難讓你信服,有另外的推測可以聽聽。明太祖朱元璋過世前把王位傳給長孫而非其他兒子,這是因為當年他生長環境比較粗俗,沒受過好的教育,唯一用心培養出像樣的接班人只有長子。但長子早逝,他看長孫也教得很好,認為這樣才懂得治理國家,也就傳位給他,是為建文皇帝。

但那幾個粗俗的叔叔心裡不服這個文雅的後生小輩,有個最衝動的就隨便找個藉口要來清君側,從北京殺到南京來了,小建文嚇死了,歷史記載最後宮中火起,皇帝不知所終,遂成了千古懸案。後來永樂皇帝對這所寺院這麼禮遇有加,有的人會從「轉型正義」的角度來猜,建文皇帝後來可能逃走跑來福建深山出家為僧。成祖的後人對此一直覺得愧疚,因此永樂皇帝就用這樣的方式來加以補償,算是表達對建文皇帝的尊重,以及對支提山華藏寺的感謝。

不論這些傳說、推測的真假,但五爪金龍的袈裟是真的,我們就跟著師父到後面藏經閣觀看,那兒在晨光的照射下讓人有點擔心保存不易,不過這就因緣吧!而天冠菩薩的殿堂當中真的有些形貌比較奇特的佛像擺著靠近入口,然而由於時間久遠,有些已經重製換過,要怎麼來說呢?真的只有多念阿彌陀佛了!

寺名「支提」出自華嚴經,梵語是「福得聚集的地方」,不論支提山這個山名或寺名的意義,還是大殿主祀毗盧遮那佛,或者後殿供奉的天冠菩薩,在在都顯示這是以華嚴經為宗的道場,而現在其中的許多修行人都以淨土為依歸專心念佛。真所謂教在華嚴,行在淨土,這也正是華嚴經的精神所在,我很替這個現象感到高興。

最後下山時因為少了一輛車,我們有五個人就步行走下山,兩三個小時走下來,一路上聽到其他人的交談讓我了解大陸有許多出家人引導信徒正確的學佛,用無所求的心,逐漸放下自己的煩惱執著,學習去為眾生做事發願,信徒也會從傳統求神問卜的方式、比較功利世俗的觀念,慢慢轉化心態,讓自己有所提升。

不過人難免有習氣,學了好的觀念是來省察自己還是來挑剔別人,這就不一定了。以前我很容易為這種事情起煩惱,現在就知道笑一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這座寺院還有許多有趣的傳說與典故,此處就不多說,有興趣的人可以安排前來認識一下這個與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齊名,離臺灣最近的佛教名山勝地。或者單純的呼吸這裡的空氣,欣賞這兒的植物、地質、星空都是很純淨、有趣的經驗。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11853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