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不會告訴你的「亞投行」與「一帶一路」:我們可能正在見證,人類史上最大規模泡沫投機誕生
2016/05/09 10:08:28瀏覽169|回應0|推薦1

中國不會告訴你的「亞投行」與「一帶一路」:我們可能正在見證,人類史上最大規模泡沫投機誕生


2015/04/05


彭振宣

關於「亞投行」與「一帶一路」,談論者多半視為中國為了更加增進對亞洲的影響力,或是增進美中角力中的中方優勢而成立的組織與計畫。但我認為這兩項計畫對中國的意義,更勝上述兩點。

從1990年代以來,「中國崩潰論」,便是一個時常被拿出來講的議題。然而這個理論至今還都沒有實現。其實中國發展至今,國內貧富差距如此懸殊,社會矛盾如此龐雜,卻沒有出現崩潰,乍看之下,似乎打破了許多經濟學家與中國專家的眼鏡。但實際上,這卻是一件再正常也不過的事。

早期的「中國崩潰論」喜歡聚焦的一個指標,是中國的「呆帳率」。這些論者認為中國專制政治對經濟的不良影響,將反映在國營企業與金融業者的勾結貪 腐,造成不良放款所形成的呆帳。他們當時評估這些嚴重的呆帳,將使得中國發生信用崩潰,進而讓中國經濟徹底垮台。然而直至今日,中國的呆帳問題「沒有最嚴 重,只有更嚴重」,但中國的經濟並沒有發生這些學者預期中的信用崩潰。

除了「呆帳率」,中國無論在「貧富差 距」、「投機指數」(CPI指數)等反應經濟問題的數字上,統統都居高不下。然而中國卻頂多只有在經濟成長率上趨緩,但就算如此,直到2014年的經濟成 長率,都還是處在7%的高度成長。由於這樣的詭異狀況,讓中國政府更加理直氣壯的認為「中國模式」是一種超越西方經濟學觀察的神奇模式,中國的繁榮會永無止盡的持續下去。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我打算提出一種不同的觀點,來解釋「中國崩潰論」為何沒有成真。並進一步談「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兩項政策的意義。

這個觀點是這樣的:「中國政府在這二十年來,經營中國經濟的方式,是把中國當成一門『投機事業』。」

一個正常的「投資事業」跟一個「投機事業」最大的不同,在於「投資事業」看重的是建立良好與健康的「基本面」。透過健康的基本面,使這個事業能夠持 續而穩定的製造產出。而中國如果打算朝向這樣的方式經營,「整頓國營企業貪腐、金融呆帳亂局、縮短貧富差距」整這些項目,就應該成為中國政府最主要的努力目標。

中國政府有做過相關的努力嗎?有的。從這二十年來,林林總總的「建設大西部」、「解決三農問題」、「唱紅打黑」各種政策口號,可以看出中國政府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然而,從這兩年的各種指標來看,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可說是全部都「付諸東流」。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的「改革」,都是在「維穩」的前提下在進行的。因為如此,所有的改革在接觸到「政治結構」的問題時都要轉彎。更有甚者,「改革」、「打貪腐」淪為派系鬥爭利用的工具。平常沒事的時候,一說要改革,各個派系就像黑幫面對掃黑專案時一樣,弄些小弟或是天兵出來湊數。而當派系展開死 鬥時,「改革」與「打貪」就成為讓大頭中箭落馬的子彈。這點在薄熙來周永康的事件中已經展現的非常清楚。


中國既然堅持「一黨專政」的「集體領導」。這樣的政治結構就會讓中國政府變成一個巨大的利益分贓集團。因此每個當官的都有黑幕,只看當權者要不要把 他抖出來,也因此「肅貪」反而成為了中國中央政府維持權力的手段。但中央政府害怕權力基礎崩潰,堅決以「維穩」取代「維權」。因此中國的「改革」根本沒有 什麼好期待的,政治結構不變,談什麼都是作戲而已。

既是如此,把中國當成一個「投資事業」好好經營的路,自然是走不通了。而中國之所以至今仍維持不墜,就在於另一條路的成功。那就是將中國當成一個 「投機事業」來經營。而投機事業的經營方法,就是先製造某些「噱頭」,讓市場對該事業產生獲利的「預期心理」。接著利用這樣的預期心理,引誘市場上的資金 不停的集中投資。只要這樣的「金流」不斷,就算公司實質獲利再差,體質再壞,公司都不會垮。

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初 期,就是利用「13億人口的廣大市場」以及「充足又廉價的勞動力」當做噱頭,吸引世界各地的資金投資。直到2010年左右,上述兩點都足以造成世界各國對 中國前景樂觀的預期心理,也因此這樣的金流始終沒有停過。持平而論,推動這樣金流的當然不只有噱頭,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勞工犧牲自己生活水準所換來的巨 大經濟動能。

然而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後 的全球經濟局勢,我們可以看出現在的中國,即將面對嚴重的問題。過去推動金流的力量,在2008年後都開始慢慢熄火。2008年金融海嘯所揭露的,是中國 有可能是當今世界「最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這項弱點。中國經濟過分依賴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產業鏈,將使得中國一旦遭遇跨國市場波動,就會使中國經濟元氣大 傷。而中國政府在發現這件事情後,開始逐步調整,希望振興「內需市場」取代對「國際市場」的依賴。

但要完成對內需市場的振興,就必須要提高「勞工福利」,否則無法支撐中國所需要的內部消費力。然而這麼做,「充足又廉價的勞動力」這項噱頭就要報銷 了。然而內需市場的建立要是成功,「13億人口的廣大市場」就不再是噱頭,而成為貨真價實的「事實」,這時中國自然得以長期繁榮。

然而從三年前(2012)的經濟數字來看,恐怕這樣的期望還是落空的。中國開始轉向內需市場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的成長率反而創下新低。中國的資本幾乎都跑去大玩投機炒作,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飆高,逼得中國人民銀行拼命升息來打擊投機。核心的原因當然是中國堅持維穩,既得利益把持政治結構所造成的市場紀律敗壞。

最後造成的結果是在2014年,外資普遍看壞「13億人口的廣大市場」,造成外資出走潮。中國雖然拼命讓人民幣貶值,希望藉由出口或是吸引國際熱錢逢低買進人民幣,來帶動金流。但這樣的做法,只是在延緩死亡的時間。


也因此到了今年(2015),中國面對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困境。長期支撐中國經濟不墜的「金流」即將面對「斷流」的風險。一旦斷流發生,所有被中國長期壓制的問題會一次引爆,中國會面臨傾覆。「中國崩潰論」將會成真。

就在這個時間點,中國提出了「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兩項震撼性的跨國計畫。若是以正常的國家經營來說,在中國經濟不穩的這個時間點,提出這兩個計畫,並不是一件合理的行為。就如同王丹先生日前的投書,這麼做可是在「耗盡國力」。所以多數解讀都是往「政治目的」設想,認為這是中國建立其區域霸權影響力,或是鞏固既有勢力範圍的計畫。但我們要是從經營「投機事業」的角度來說,這麼做在經濟上,可是旋轉乾坤的高招。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使中國吸金的噱頭,從「中國市場」擴大成為「亞洲市場」。因此就算各國外資看衰中國,仍會得到一個新的「獲利預期」,那就 是整個「亞洲市場」。甚至順著「一帶一路」,歐洲與非洲的商機也能被囊括進來。縱使這樣龐大的計畫,日後能夠完成多少,根本無從查考。但這項計畫對市場的 誘惑,已經足以帶起新的金流。

我們從〈關於亞投行:猜猜看,亞洲最缺錢興建基礎建設的國家是誰?〉一文中整理目前「亞洲開發銀行」所提出的「亞洲基礎建設資金需求」的比例圖,我們可以看到最有需求的國家就是中國。因此「亞投行」也是中國「反客為主」的絕招。使中國從必須跟外國「借貸資金」投資的「債務人」,成為了足以掌握信用審核與放款計畫的「債權人」。

更進一步,透過這兩項計畫的「國際性」,未來中國等於是拉進了橫跨「歐、亞、非」的國家來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作保。未來中國經濟崩潰的風險與災害,將不會只有中國承擔,而是發包給所有加入這兩項計畫的國家一起承擔。

所以依目前的形勢,中國勢必能夠帶起新的金流,其規模目前雖然還摸不清楚,但大致能夠粗估,足以延長中國經濟「十年」以上的壽命。

但這代表了中國經濟問題會從此好轉嗎?只要中國目前的結構問題不改善,一帶一路帶動的只是「中國這個泡沫」爆炸的時間更延緩,但未來爆炸的規模將會是前所未見。中國人說「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是在「創造歷史」。這句話或許沒錯,因為我們可能正在見證一個超越1637年「鬱金香投機泡沫」、1720年「南海泡沫」以及1717年「密西西比公司」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泡沫投機誕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vid3549tw&aid=5626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