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南歐浪遊(六)古堡科托爾
2019/07/04 11:21:01瀏覽609|回應0|推薦16

東南歐浪遊(六)古堡科托爾                           

五月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參加了曼香團在歐洲旅遊,旅遊四個由前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小國家:波黑(Bosnia.and.Herzegovena)、蒙特尼哥羅(Montenegro)、克羅埃西亞(Croatia)、斯洛維尼亞(Slovenia)。一團四十六人,有二十八人從華府出發。


五月十八日(週六)經過半天長途拉車後,下午二時四十分終於抵達古堡科托爾(Kotor)。那高山、那城牆、那古堡、那遊客,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坐車的疲憊立即盡消一空。

當地導遊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女士Mirjana,她聲音沙啞,臉上皺紋不少,頗有滄桑歲月的媚力,使我聯想到古堡的城牆。她給了我們每人一張城堡的大地圖,對我這位愛看地圖的人來說,很管用。大型郵輪近在咫尺,就停靠在旁邊的碼頭內,古堡遊人如織,這艘高大的郵輪肯定也貢獻不少。

古堡科托爾位於亞得里亞海科托爾灣的最深處,是前臨大海、後倚高山、外環圍牆堡壘的古蹟,歷史上以手工藝品及海上貿易聞名。古城受到圍牆與高山保護,其防禦系統是地中海城鎮中少數幾個保留完整至今的城鎮之一。圍繞科托爾老城區的城牆,是一九七九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座城市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之一。科托爾的的「主人」、居民來來去去,其防禦系統發展了幾個世紀,圍牆環山倚海而建,牆長四點五公里,有些區域牆高達二十公尺,厚度由二至十六公尺不等,在海拔二百六十公尺的高處也壯碩的堡壘。

科托爾古堡有三座城門。我們由地圖上的一號門進入,一號門是海門(靠海之門),也是西門(西邊之門),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威尼斯共和國時期,城門外牆上的有著翅膀的獅子,就是該時期留下的標誌象徵。此門由巨大的石塊和石柱所建造,有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風格,此以Bunjato技術建造的支柱和拱門可知。

進入城門後,就是主城廣場(Main.Town.Square),也稱為武器廣場(Square.of.Arms),是古城最大的廣場,在威尼斯共和國時期,它是武器儲存與修護的地方。廣場旁環繞著拿破崙劇院、鐘樓(Clock.Tower)、阿森納建築(Arsenal.building)和城鎮衛隊塔樓(Tower Of Town Guards)

這鐘樓是科托爾的象徵之一,多個團體的導遊都在這前面敍述著它的歷史。它建於一六二年,位於入城門後對面的中心位置。據說,一六六七年地震來襲,鐘樓因而向西傾斜。後來將它重新置於直立位置,但在一九七九年災難性的大地震之後,它又回到了同一傾斜的位置,經由加護措施,它就停止傾斜了。城鎮衛隊塔樓也是公爵宮殿,為軍事目的而建,由堅固優質的石材建造而成,塔樓沒有任何建築裝飾品。在一九七九年的地震中,也被摧毀嚴重,整修時必須分解到一樓的高度,然後逐步恢復原狀。

隨後,我們跟著導遊在狹窄蜿蜒巷弄間穿梭,來到了皮馬宮(Pima.Palace)前。「這小小的房子,也是宮殿呀?」相信這是不少人的第一眼印象與疑問。皮馬宮建於一六六七年的地震之後,以其美麗獨有的風格立於古城內一隅。帶露台的宮殿是文藝復興式的設計,它的窗戶和陽台則採巴洛克式的設計,陽台欄杆是科托爾鐵匠的製品,主門戶上方有兩個天使支撐的皮馬家族徽章(coat of arms)

科托爾歷史上經常發生災難性地震。第一次已知的地震是在三六一年至三六七年之間,更為人知的是一五三七年、一五六三年、一六六七年、一九七九年的地震。一六六七年四月六日襲擊科托爾的地震摧毀該城三分之二的建築物。最近一次的地震發生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五日,古城及其周圍地區受到嚴重破壞。藉由前南斯拉夫和世界各地的資助整修,古城於一九八七年九月十日重新開放。科托爾的街道、建築、城牆、碉堡與廣場,儘管遭受了多次的地震浩劫,它仍保留著中世紀的形貌與風韻,大量的羅馬/拜占庭式,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建築(教堂、宮殿、大教堂)集於一地,地震造成的痕跡在城內仍然依稀可見

接著我們來到聖翠峰廣場(St.Tryphon’s.Square),在這個廣場週邊,有最重要的城鎮機構:宮殿、主教、市政建設廳、文化古蹟保護機構和聖翠峰大教堂等。聖翠峰大教堂(St.Tryphon’s.Cathedral)是建於一一六六年的羅馬式教堂。這教堂歷經多次廣泛的修復,特別是在一六六七年的地震之後,鐘樓和一部分立面嚴重毀損。之後,新的鐘樓以巴洛克風格重新面世。德拉戈宮殿(Drago.Palace)建於十四、十五世紀,具有哥德式建築的所有元素。宮殿由兩個翼組成:東南和北部。窗與門都精緻地刻鑿出來,作為象徵與裝飾,德拉戈家族徽章上的一條龍也常出現在建築物中。宮殿在最近的兩次地震中也受損壞。目前,它是保護文化古蹟的區域機構。主教(Bishopric)是科托爾最古老的機構,也屬於德拉戈家族。

隨後繼續在小巷中徐徐前行,又參觀了不少宮殿與教堂。建於十八世紀的Grgurina宮殿屬於Grgurina家族,它採用巴洛克風格,外立面設有石頭陽台和欄杆。目前Grgurina宮殿已成了海事博物館,其收藏品展示了蒙特尼哥羅海岸和科托爾居民的海洋事務和文化的演進。聖盧卡教堂(St.Luke’s.Church)建於一一九五年,有羅馬式和拜占庭式建築的特色,是一座溫文樸雅的小型教堂,是古城內唯一一座在地震中沒有遭受重大破壞的建築物。聖克拉拉教堂(Church.of.St..Klara)與方濟會修道院源於十八世紀。教堂內有一個豪華的巴洛克式祭壇。方濟會修道院的地點,曾經是女性的本篤會修道院和聖巴塞洛繆教堂,如今,都不存在了。修道院有一個非常豐富的圖書館,裡面有許多十五世紀時的舊書。

整體感覺,古堡宮殿很多但不大,教堂不少卻都古老。古堡的建材以石頭為基礎,石頭因風雨、因時間、因地震而破損、而建補、而漬顯皺紋。令人想到美人遲暮、壯士耆沉。天上的陽光、山上的雲霧、地上的微溼,各種天氣狀況集於一時一地。城堡內應有盡有,律師樓、大教堂、博物館、禮品店、咖啡廳、牙醫診所、餐館酒店、旅館銀行、住宅公寓、和貓博物館,是個自給自足的區域。是的,古城的居民和遊客對(街)貓很照顧、又喜愛,街頭或門口常有貓食和水,常見街貓自信自在地隨興閒逛。

導遊帶著我們在古堡內繞了一(小)圈後,就是自由時間。不到三十分鐘的隨意閑逛,不少人爬上了城牆,登高眺遠。遙望自然山林之美,感受海風輕拂之快,思索歷史朝代之起起落落。在古堡科托爾悠久的歷史中(西元前三世紀起),不少民族、帝國都曾統治過這一個城鎮,一族潰敗退場、另一裔粉墨登場,攻攻防防,來來往往,寫下古城一頁頁戲劇性的歷史篇章。古堡與時俱進,舊與新,調適合度;古蹟與生活,兩相完美結合;居民、遊客與街貓,相互欣賞輝映。包容性極大的公民對古城的歸屬感與忠誠向心,化解了歷史上的恩恩怨怨。

再會了,古堡科托爾!



當地導遊Mirjana活力十足、魅力無限

海門(西門)小而威嚴,其上則是城鎮衛隊塔樓

鐘樓(Clock Tower),「四」使用「IIII」而不是「IX」,古城內有的塔鐘使用「IX」

跟著導遊走⋯⋯大非兄怎麼走在導遊前面了?

皮馬宮殿(PimaPalace)的正門⋯⋯很「寒酸」呀?!

聖翠峰大教堂(St. Tryphon’s Cathedral)⋯⋯是大了些、氣派了些。相片中左邊的建築物是德拉戈宮殿(Drago Palace)

來個正面照

薄紗般的雲霧在遠處山頂繚繞

隨處可見的貓,自在庸懶的休息

有些人過得比貓還不如⋯⋯

相片右邊的建築物是聖尼古拉教堂(St. Nicola’s Church)的側面

正面的聖尼古拉教堂(St. Nicola’s Church):仿拜占庭風格的建築,建造始於1902年,於1909年完工

貓飾品專賣店⋯⋯真是個愛貓的城鎮

一隅

建於一一九五年聖盧卡教堂(St. Luke’s Church)

在城牆上的城牆上眺望遠方

那我也來表演一下

這馬步未免蹲得太低了😜

海門外港口的大郵輪

一景

團員伉儷觀景

團員擺個美姿、照張美相

建於十八世紀的拿破崙劇院大樓 (Napoleon theatre building)。1810年,法國佔領此地重建了這座建築,以建立定期演出的劇院,這是該國第一個劇院之一
餐館工作人員休閒中
飾品店窗前一景

有翅膀的獅子,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在科托爾老城遺址上的標誌,代表著聖馬克福音傳教士(Saint Mark the Evangelist)的福音 ,它是威尼斯共和國自1420年到1797年統治科托爾時的象徵。帶翅膀的聖馬可獅子(San Marco Lion)在意大利威尼斯仍然是一個標誌性的形象

古城北面的圍牆

離開前,隨車導遊馬佳冒險😱為我們照團體照

雁兒也要離開了,再會了,古堡科托爾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8673&aid=12795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