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鍾肇政《怒濤》的族群情結
2012/06/08 08:35:19瀏覽1853|回應2|推薦16

鍾肇政《怒濤》(台北:前衛,19932月初版)描述的重點,在於228暴風雨前夕的情境、心境與台灣社會當時的混亂狀態。李喬指出,作者採用了為台灣人精神史而寫的筆法,並不特別著重那血淋淋的場面重現,而是在捕捉那逝去的、令人哀傷的時代中,台灣年輕人的感受。

其中主要年輕人之一的東京帝大生陸志麟,家世好,父親是名醫兼鉅富,長兄志麒則為醫界頂尖的醫學博士。雖然陸志麟在日本求學時,曾與二位令人心動的日本女性交往,而且已達只要他願意即可輕易占有她們的程度,但自負的他仍情願保有童貞之身,終而與之淡然分手。光復後,陸志麟返台準備轉入台北帝大,這時認識了來自大陸北京的韓萍。

韓萍的姐夫姜添興是客家人,年輕時就從台灣過去大陸,待了二十年之久,娶了北京姑娘韓怡,戰爭期間都生活在日本人支配下的北京;戰後他刻意隱去「蕃薯」的身分,一直謊說自己是廣東梅縣人,在滿洲歸客陸志鈞眼中,這位北京歸客根本是「卑怯者」──卑鄙加上懦弱,是不可饒恕的「三本足」(「三隻腳」)、漢奸或「半山仔」。陸家於大陸從事「地下工作」的陸維楨,因姜添興伸出援手才得以回到甫重歸祖國的台灣。是以姜添興成了陸家祭祖兼親族聚會的賓客,其後姜家邀宴,陸志麟乃認識姜添興的漂亮小姨子韓萍,「命運的惡作劇」於焉展開。

當時台灣剛光復,來自大陸的人往往流露著勝利者高高在上的姿態,相對的,台灣人則不免自覺謙卑,一方面討好他們一方面內心又頗覺不是滋味,這種心理十分微妙而具有普遍性。「高貴」的韓萍平時淡妝素抹,多半是一襲合身的旗袍,接受日本教育的陸志麟覺得她美得玲瓏而且也難以捉摸。她與日本或台灣女性最大的不同是──大方、開放、積極。一開始韓萍就主動接近家世好、學歷佳、身高體大的陸志麟,即使語言不通,經常得依賴漢字或英文溝通,兩人還是在大家並不看好之下成為情侶。不久,韓萍懷孕,兩人自然就結婚了。

事實上,台灣在族婚姻方面,的確男女有別,陸志麟可以娶北京姑娘,但與陸志麟同輩的陸秀雲,即使對熱烈追求她的大陸中尉軍官存有好感,終因嫁給長山人,在她們陸家是一項禁忌,絕對不能違犯,而不得不敬而遠之。至於鄉裡某位連長娶了出身風塵的女子,就被批評為:「雞母珠仔配到一個豬哥牯。」意謂低賤與低賤配成一對。由此亦可看出台灣人面對不同族群時的奇特心態。

婚後,韓萍與公婆同住,「不同質的分子」韓萍打破慣例,不輪值下廚,一切由女傭代勞,她仍然當她的「小姐」兼「少奶奶」。陸家幾代以來從未有過這樣有主見的媳婦,只是公婆未表異議,順從著她,甚至在隱約間有著「屈從」的味道。陸志麟發覺,父親對待日本人幾乎就是那個樣子。更令陸志麟耿耿於懷的是,他甩脫習用的日語,盡可能抽出時間苦學祖國的語言,韓萍卻從未表現過要學本土語言的意態,也因此,她和公公婆婆幾乎無話可談。這婚姻的種種矛盾,便這樣不斷地苦惱著陸志麟。

到了爆發228事件,陸志麟與韓萍二人之間的磨擦加劇,因彼此立場南轅北轍,一認為來自大陸的政府及政軍人員的做法野蠻;一認為台灣人皇民化、奴化太深,激烈排斥祖國,分明就是造反。互相爭執不下,兩人有了格格不入的遺憾,進而演變成無法填補的鴻溝。陸志麟這才驚覺,「原來,他從未進入過她的心中,進去的只是身體而已……」他懷疑,「這樁婚姻,難道是錯誤的嗎?難道註定要破滅的嗎?」這時懷著身孕的韓萍卻不顧姐姐韓怡勸阻,執意回北京,陸志麟對此完全無能為力。結果,韓萍回到北京後,胎兒未能保住。陸志麟與韓萍這段婚姻,果真成了「命運的惡作劇」。至於陸志麟與韓萍所懷的胎兒之未能保住,似乎具有代表不同族群結合之後的象徵意義。

由此看來,鍾肇政對於彼時的族群問題是悲觀的。※

【懇託】

 

感謝大家支持,得以入圍「部落客百傑」活動複賽

(包括「綜合類」、「美食類」、「旅遊類」),

敬請登入臉書按」並將本網誌文章分享連結出去,

分享連結時請依文章性質留言「好文推薦」、「美食分享」或「遊記推薦」;

也請繼續惠賜寶貴一票,提升人氣,謝謝!

 

春衫猶濕參賽個人頁  http://iii.xinmedia.com/about-blogger1.jsp?uid=779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6490696

 回應文章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的性格
2012/06/08 09:16

不只是家族的遺傳,社會飛教育與風氣也是性格鑄造的重要因素。當年的台灣人性格的確是偏向自卑感,外省人感覺比較高高在上,因為他們的自信故也。

現在的台灣人到了大陸,碰到廣大的農民工,也會有類似的反差。台灣人甚至所有外籍的華人到了大陸都會感覺比當地人高一點,因為物質環境以及人文的差別。

即使是大陸人,我文中提到的長輩是北方人,又是自幼愛讀書的文人,所以外表挺拔斯文。有一次在南方搭出租車,司機問他是不是北方人,接著問他老家有沒有馬。這個長輩聽了心裏不是很開心,他說他住城市,不是住鄉下。他跟我們說的時候,好像覺得問他有沒有養馬是侮辱似地。事實上,司機愛說話,話題也不見得有特別的偏見。

從描述的小說人物,我覺得是描述了現實社會的人文狀況。即使台灣人本身姻親之間的關係也跟婆媳的問題一樣惡化的也是不少。台灣過去就像目前很多人嫌惡的大陸人的一些生活習慣一樣,是時代的背景,生活的背景的產物。

我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沒有跟外省人有深交,就是因為說話的頻率不同的原因,感覺比較不容易交往。到了大陸,我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大陸人說話都像我小時候看到的外省人的說話頻率。

台灣社會有意的設定框框來界定族群情節是應該轉念了。

 


歐宗智(ccpou) 於 2012-06-08 09:57 回覆:

您的觀察細微,分析深入。

鍾老那一輩的見聞的確跟較晚世代不同,

到了李喬乃至東方白,

其寫作涉及族群的文學表現

就又有所不同了。


li l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族群情結
2012/06/08 08:56

其實在台灣的所有人士

除了當地山胞之外

那一個不是大陸過來

就所謂-五十步笑百步

我就是人們眼中的外省人

但是我確選擇了台灣先生


歐宗智(ccpou) 於 2012-06-08 09:59 回覆:

族群融合是歷史的必然

操弄族群是政客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