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文系倒閉:《北港香爐人人插》作者李昂的遺憾,只有靠李敏勇痛恨的中國流亡作家才能補救
2016/06/08 11:58:08瀏覽2611|回應0|推薦8
《北港香爐人人插》作者李昂,痛批文化部不重視台灣文學翻譯。這讓我想起被李敏勇痛恨的齊邦媛,她曾編譯台灣當代文學的英譯選輯給世界。文化部做不到的,齊邦媛做到了。李敏勇為何痛恨齊邦媛呢?李敏勇寫「不能遺忘的歷史」痛斥《巨流河》整理流亡意識、痛斥齊邦媛為「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為台灣文學做了什麼?​

《巨流河》第十章「台灣、文學、我們」一開頭說:
臺灣文學是什麼?它一直是個有爭論的名字。爭者論者全出於政治目標,有時喧鬧,有時噤聲,全靠當時局勢。他們當時不知道,文學和玫瑰一樣,它的本質不因名字而改變。臺灣文學是自然的“發生” (happening),不因名字而改變它的存在。
.


為什麼齊邦媛把臺灣文學以玫瑰為例?因為她曾於美國留學,任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多年,她引用的典故正來自莎士比亞那句膾炙人口的話: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word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稱有什麼關係呢?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
(Romeo and Juliet 2.2) 

這代表齊邦媛對臺灣文學名稱的爭議完全不介意,只看到她的芳香。現在台灣文學系要邁入倒閉的結局,更見當初設系的政治性與盲目,還有齊邦媛的見地。

齊邦媛為何要強調「臺灣」呢?

她說:…那時經常在訪問活動中受邀“談談臺灣” (say something about TaiWan,)。一九五七到一九六九那些年,許多聽眾總是會先問:“你們在非洲嗎?” “你來自有金佛寺的泰國(Thailand,音與 TaiWan 相近)吧?” 

自此,她就改變裝束,希望不要被誤認。她怎麼介紹台灣呢?

她說:…“談談臺灣”,這看似輕鬆的題目,卻是最複雜的考題。常常和我同組,也是唯一來自南韓的教師高玉南自我介紹時,只要說“我來自韓國”(I am from KOrea),全場都完全瞭解她的身分。那時美國剛剛打完韓戰,全國都是南韓的“盟友”;而我所代表的中華民國,卻已不在中國大陸。我家來自滿洲,我們現在的政府在臺灣,隔著臺灣海峽,距上海六百餘裏……。接下來就不甚好講了,我必須很自信地說:“我們在臺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保持中國文化的高水準,追求富足與和平。”…

現在,台灣有無「中國文化的高水準」不知道,難道李敏勇以此論罪齊邦媛?

齊邦媛等人的長期努力獲得注意,她說:
…一九七九年,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在奧斯丁舉行第一次以臺灣文學為主題的研討會:翌年,論文集《臺灣小說》由印第安那大學出版。會議主題有“臺灣文學中的現代主義和浪漫主義”、“臺灣小說中寫實主義的兩個方向”、“臺灣鄉土文學展望”以及“臺灣文學中的苦難形象”,討論作家包括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張系國、白先勇、王文興、七等生、陳若曦等人的小說。主持此次會議和論文集主編珍妮特•浮若特在序中說:“一九六0 到八0年代。臺灣產生了一些第一流的中文小說,由於經濟的繁榮,教育之普及,產生了一個相當大的中產階段(級)讀者群,鼓勵了各種意識形態的文學創作。作品內容和風格相容並存。思鄉懷舊,現代派的技巧,鄉土派的寫實,由不同的角度呈現一個充滿活力的臺灣。”…

齊邦媛此生為傳播台灣文學到世界的最後付出,是參與一九九六年王德威邀她參加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的“臺灣現代華語文學”(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from TaiWan)英譯計畫,其作品有:
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   
鄭清文《三腳馬》   
朱天文《荒人手記》   
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 
張大春《野孩子》   
奚密、馬悅然主編《臺灣現代詩選》   
李喬《寒夜》   
黃春明《蘋果的滋味》 
張系國《城三部曲》 
李永平《吉陵春秋》 
施叔青《香港三部曲》 
陶忘機主編《原住民文學》 
齊邦媛、王德威編《最後的黃埔》   
平路《行道天涯》   
吳濁流《亞細亞孤兒》   

我們最後來看看齊邦媛是怎麼爭取著名台獨作家李喬《寒夜》能翻譯的:
….此信系為李喬《寒夜》英譯出版而寫。當時哥倫比亞大學請一位審稿人,認為《寒夜》對世界文學研究很有價值,但對一般英語讀者或許“不甚有趣”。我說,若有價值,就值得這個計畫出版,從《玫瑰玫瑰我愛你》和《殺夫》的角度,《寒夜》和《亞細亞孤兒》等,當然“無趣”,但是今年英、美兩大獎得主,阿蘭達蒂。洛伊《微物之神》和查理斯。佛雷澤《冷山》  也不甚有趣。就臺灣文學的發展來說,《寒夜》、《三腳馬》和《千江有水千江月》這些長篇是我們所愛的。後來我在一個國際研討會場發言時提到此點,有一位美國學者回應:“你說,dear to us,但是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我們’啊!”…

齊邦媛說她非「台灣文學之母」,我也認為不是,但她確實對介紹台灣文學到世界有其貢獻,然李敏勇還是在自由時報以「不能遺忘的歷史」痛斥《巨流河》整理流亡意識、痛斥齊邦媛為「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這也配得國家文藝獎?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任加起來28年都未改進翻譯台灣文學,也是台灣文化悲哀。

以前的人翻譯台灣文學靠的是對台灣的熱愛,現在靠的是錢,而且還不多,以後呢?

只好靠妖了。

Blackjack 2016/6/8


 
批文化部不重視台灣文學翻譯 李昂開砲
2016-06-08 03:21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國立台灣文學館昨天舉辦台灣文學外譯新書發表會,作家李昂在會中批評文化部,不重視台灣文學的翻譯,表示「翻譯代表國力」,韓國人繼用韓劇行銷後,目前全力投入翻譯,讓更多人藉由韓國文學了解韓國,有韓國作家甚至因此拿到國際文學大獎,台灣真的要加把勁。
台文館去年共外譯16本新書,其中有許多突破,例如作家紀大偉的「膜」是政府補助台灣文學外譯,首次出現同性戀作家創作的同性戀文學,還有首度有女性劇作家的譯本。

昨天的新書發表,包括陳芳明及李昂等多位作家與翻譯者都出席;李昂開砲表示,文化部一年外譯經費只有20萬美金,但據她所知大陸光是單一作家,就付給英文翻譯者25萬美元,而且台灣的外譯費用近年逐步減縮。她表示,台灣文學透過翻譯在國外出版,是讓外國人認識台灣最好的機會,也是最深刻的。

她寫的「殺夫」一書,30年前想申請外譯經費補助被政府拒絕,認為「不適當」,但目前卻已成為台灣文學中被翻譯成最多種語文的作品。她表示,政府不僅應重視外譯,還要幫作者到國外「打書」,30年來她都是自己花錢到國外單打獨鬥,每次到全球最大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看到花最多錢打書的就是韓國人。

她還透露,最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她的作品英譯本,還幫她提報參加兩項國際文學大獎,她先賣關子,「等獲獎再公開」,以免沒得獎漏氣。

陳芳明昨天則在會中表示,他的作品「台灣新文學史」這次被翻成日文,其中有許多對日本殖民的批判,但在日本竟然賣得不錯,透過翻譯能讓日本人了解台灣文學家對日本殖民台灣的看法,深具意義。

***********
http://udn.com/news/story/6928/1745176-台文系倒閉-象徵本土化的黃粱一夢?

台文系倒閉 象徵本土化的黃粱一夢?
2016-06-06 17:42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台灣大專院校面臨少子化壓力,裁撤、合併時有所聞,「人文無用論」也一直是產、官、學三方爭論不休的議題。日前才傳出輔大哲學系光是今年,就有一個班級的人數轉系,如今又傳出一文學系面臨關門的命運。

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溫宗翰在臉書上透露,6月5日,中山醫學大學台文系送走最後一批應屆畢業生,同時象徵著該系正式倒閉。

台文系是政策下的產物?

時間拉回到1997年,真理大學成立第一所台灣文學系,上承90年代台灣本土化運動的興起,下接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的政策允諾,台文系於全台遍地開花,前總統陳水扁更親自為成大台文系揭牌。

然而面對升學主義的作祟,「台文系畢業要幹什麼?」這類問題從未消失,台灣文學長期被邊緣化更是該系發展的緊箍咒。中正大學台文所所長江寶釵就曾在受訪時指出,台文系與中文系的區分,是創所過程中遭遇的最大困難,大家都在摸索如何「找出自己的特色」。


走不出校園的台文系

曾投入2016立委選舉的共生音樂節發起人藍士博指出,成立台文系所的目的,在於鬆動(非取代)戰後由國民黨在台灣創造的黨國、中國、漢文化為核心的國民教育,但過去二十年台文系所始終沒能跨出大學校園,成為零散於各大專院校的「弱小科系」。

藍士博在臉書上寫道,認真檢視,台文系所當中出身自中文系的師資還是較多,當中也不乏外文系、日文系、歷史系、社會系等出身的老師,讓台文系所保持著高度的新鮮感,卻也是流於一盤散沙的原因之一。「課一直開、研討會一直辦,卻沒人再多花時間關注,這個學科的未來要怎麼發展?她與這個社會的關係?她在國民教育的重要性?」

與社會脫鉤,正當性消失

事實上,台文系成立的其中一項宗旨,便是保留台灣文學,進而強化台灣在地歷史、文學研究、培養人文關懷。許多台文系所均強調,跨領域整合以及善思辨的人文研究,像是培養母語教育人才、國際與國內的學術發展,是台灣文學銜接業界乃至全球化的重點。

然而,藍士博認為,現在台文系的最大挑戰,便是台灣文學研究體制與國民教育的極度脫鉤。當體制內外的「循環」與「再生產」無法完成,對內無法整合分工,對外無法爭取空間、資源,連有別於「中國文學系」的文化底蘊都無法完成,台文系誕生的二十年終將只會是黃粱一夢。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