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時社論》東亞格局改變 兩岸政策及早調整
2018/05/23 06:59:01瀏覽50|回應0|推薦1

中時社論》東亞格局改變 兩岸政策及早調整

總統盼兩岸永遠消除敵對及戰爭恐懼

總統蔡英文(圖)26日在台北出席「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致詞表示,兩岸領導人應該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為人民創造長久福祉,永遠消除敵對及戰爭的恐懼。中央社記者施宗暉攝 106年10月26日

從兩韓大和解、「川金會」有望,到中印、中日關係大融冰、美中貿易戰偃旗息鼓,大國博弈瞬息萬變,政治領袖一念之間帶動的戰略改變,往往跌破國際政治專家眼鏡。無論金正恩、川普、文在寅、習近平、安倍或莫迪,他們的改變萬變不離其宗:一是服膺國際現實,二是加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形成的區塊鏈整合。

蔡總統以「維持現狀」為對外關係競選主軸,因而順利當選,但執政兩年來,外在情勢的變化,已非當初所能預見,尤其兩岸關係惡化造成的民意趨向改變,更是突出。2016年大選,選民選擇了民進黨,否定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支持民進黨「不過度依賴大陸、堅持台灣自主性」的主張,給了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機會。但選民支持民進黨的前提是,競選承諾必須能夠兌現:兩岸現狀維持下來,台灣經濟更好、外交空間更開闊。

遺憾的是,蔡政府執政兩年來,民眾體會到的卻是,兩岸關係不但不能維持現狀,甚至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原先得以參與的世衛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大會等,都因北京反對而被拒於門外,兩年來失去3個邦交國,友邦開始趁機要求「金援」,重啟「凱子外交」。遑論解放軍常態性繞台遠航,並和針對性軍演相結合,形成對台更肅殺的軍事威脅。儘管蔡總統一再保證現狀可以維持、不走扁政府對抗的老路,但在獨派壓力下,維持現狀還能挺多久?期盼兩岸關係正常化的民意壓力,蔡總統又能忽視多久?

蔡總統就職之初,聲望如日中天,但上任百日民調出現下墜,此後就一路下探,隨著兩岸情勢惡化,及年金改革、《勞基法》修正、深澳燃煤電廠等各項爭議性政策的推動,施政滿意度堪稱「跌跌不休」。民進黨政治明星一旦入閣,很快就淪為快速磨損的剎車皮,政治明星賴清德都不堪折損,支持度開始下滑。行政院下猛藥力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因成效具有長期遞延性,民眾根本無感;兩岸關係緊張,陸客來台觀光人數驟減,全台各縣市觀光產業和地方商家生計受到影響,庶民經濟損失的切身之痛,民眾的感覺卻立即而強烈。

回顧2016年民進黨甫重返執政,中日釣魚台爭端白熱化,日相安倍聲望竄升,他倡議的價值外交、「俯瞰地球儀外交」和「印太戰略」,都具有強烈的圍堵中國意涵。民進黨和自民黨關係一向深厚,自然希望台日關係能有突破,雙方能在大戰略上深化合作。蔡政府多次向日本政界人士表達,希望日本支持「新南向」,並希望加入「印太戰略」。遺憾的是,安倍政府不但沒有挑戰北京紅線的想法,更希望積極改善日中關係。大陸總理李克強日前成功訪日,確定兩國恢復合作關係,民進黨政府冀望日本拉一把的想法,只是一場空笑夢。

原本被民進黨寄予最高期待的美國總統川普,儘管上任前和蔡英文通了電話,簽署《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等友台法案;然而首度在台召開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美方並未派高階官員與會,美國在台協會AIT新辦公室啟用,也不會有高階官員共襄盛舉,甚至陸戰隊駐防AIT也出現變數。事實上,「三報一法」始終是華府中國政策的三大支柱,川普雖使用挑戰「一中原則」的暗示性言語,也擺出不惜和北京打貿易戰的強硬姿態,但結果美中貿易談判峰迴路轉,雙方達成初步協議,美中關係鬥而不破,未來仍是可預見的。

全球局勢因川普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中東地區,不論是敘利亞內戰或以巴加薩走廊衝突,乃至撕毀《伊朗核協議》,中東種族和宗教對立新火種已點燃,美國恐怕已無餘力在台灣問題上挑戰北京。

原本瀕臨戰爭危機的朝鮮半島在兩韓領導人板門店峰會後,綻放出和平的契機,川金會出現變數但大趨勢應不會改變。金正恩的改變告訴世人,危機或轉機,端視國家領導人能否審時度勢,掌握時機做出關鍵性調整。

台灣須在短時間內融入區域整合,才能和全球接軌;不改變兩岸官方對立格局,台灣加入區域整合的機會為零。進入執政下半場的蔡總統,必須盡最大能力調整兩岸政策。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rahamYin&aid=11210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