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18 22:14:37瀏覽104|回應0|推薦0 | |
▼把握當下:給活人送一朵鮮花,強過給死人送貴重的花圈
▼實例:病中方知苦
▼隨口妄談或撥弄是非,其罪無量
▼隨便用不雅稱號呼叫別人,會形成障礙事業之惡因
▼若發願茹素,每吃一餐素食錄記三大功
▼雖為了三餐溫飽,但昧心性當屠夫,地獄受刑、七世為象
▼鸞門起源之過程,乃由於孔子與神鳥之互動,子路夫子為第一代正鸞書
▼此世所享受到之福份,超過本身命格福德所帶之福份時,未來世必淪落為賤民果報
▼有人開始接觸佛門,隨後依儒道之哲學理諦,融會貫通於佛學之間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把握當下:給活人送一朵鮮花,強過給死人送貴重的花圈
(摘錄於鸞書自在琉璃心雜誌114期47頁)
把握當下
一句瑞典格言說:「我們都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我的
學長去年喪妻。這突如其來的事故, 實在叫人難以接受,但是死亡的到來不總是如此。學長說他太太最希望他能送鮮花給她,但是他覺得太浪費,總推說等到下次再買,結果······卻是在她死後,用鮮花佈置她的靈堂。這不是太愚蠢了嗎? !
等到······等到 ······ 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我買房子以後······」
「等孩子長大以後······」。
「等我最小的孩子結婚之後······」
「等到我有錢以後······」
「等退休以後······」。
一個人永遠也無法預料未來, 所以不要延緩想過的生活,
不要吝於表達心中的話,因為生命只在一瞬間。
人人都很願意犧牲當下,去換未知的等待。
最珍貴、最需要即時掌握的「當下」,往往轉眼錯失。
記住! 給活人送一朵鮮花,強過給死人送貴重的花圈。
▼▼▼實例:病中方知苦
(摘錄於鸞書自在琉璃心雜誌114期36頁)
化 冤 效 益 *李 愛 子
病中方知苦,過程不但身體受累,連心理也煎熬,更體悟到這世上沒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尤其親身體驗,箇中滋味更能自知。
個人秉持小病不醫大病成疾的理念,凡感冒初期便立即求醫,冀以減輕病痛,但此次看似平常的小感冒,竟讓我元氣大傷,初期感冒症狀為喉嚨痛、頭痛,就診時醫生說是一般流行性感冒多休息即可復元,沒想到第四天起床時,喉嚨竟完全無法發出聲音,只能以氣聲表達,便立即至另家診所就診,醫生檢查後表示為聲帶水腫,但三天後藥吃完,喉嚨仍未痊癒,鄰居見狀熱心介紹我至另家診所就診,拍胸脯保證就診二次即見效,我一聽當晚立即前往掛號,一坐上診台,醫生問了幾個問題後立即檢查確認喉嚨是否長繭,醫生要我張大嘴並拉著我的舌頭,只見壓舌板直伸喉嚨,同時要我發出啊的高聲,心想真是強人所難,檢查過程苦不堪言,眼淚反射性直流,醫生說喉嚨沒長繭,是聲帶水腫,這幾天盡量少說話多休息!三天後聲音恢復約八成(醫生開立類固醇),但仍有些低沈,喉嚨也有緊縮感,心裡開始焦慮,沮喪。
再次回診醫生聽了描述後,決定做更精密檢查,只見護士拿了一張衛生紙給我,而醫生同時拿出一條黑色長條細管要做鼻腔內視鏡檢查,確認喉嚨是否長小顆繭,黑色細管從鼻孔內長驅直入,貫穿咽喉,我不斷發出作噁聲,眼淚不止,醫生直叫我拉住自己的舌頭,檢查過程痛苦萬分,尤如一場戰爭,很慶幸檢查結果確認完全沒長繭,而醫生仍開立與上次診斷相同的藥(類固醇),並囑咐我多休息便能痊癒。
媽媽見我這個月多次就診,病情卻無起色,心想是否為因果干擾或被沖煞,於是請楊師姐代為叩問九天恩師,恩師開示:我的呼吸系統先天即較虛弱乃帶業投生,加上此次病劫有冤親註籍討報,某世我為兇殘士兵,常動以私刑,將囚犯脖子掐住直至快無法呼吸時,便立即以兵刃朝其砍殺,過程猶如殺雞宰羊般,囚犯個個心生恐懼,有者為不受此苦刑甚至咬舌自盡,現有○○○、○○○……等大批冤親註籍討報,其等欲讓我感受臨刑前及受刑時之恐懼痛苦感。
原來我多次就診無法見效是有其因,一聽到此我當下心生懺悔,深覺比起某世我兇殘行徑,對冤親而言,現在我所受的病苦僅是雞毛蒜皮,因此我誠懇地向楊師姐表示希望能儘速超拔冤親,以了卻冤親們心中怨懟。楊師姐立即代為『專案呈疏』,令人訝異的是隔天起床講話時,喉嚨緊縮感不見了,聲音也漸漸恢復了,且在我決定『專案呈疏』當晚夢裡,看似一群古代人不講話對我面對微笑後立即消失,楊師姐表示此乃冤親感受我欲真心和解的誠意及懺悔心。
原來再多怨恨都有化解方式,要化解無形枷鎖,只要是誠心的起心動念都具有加乘效果。
▼▼▼隨口妄談或撥弄是非,其罪無量
(摘錄於鸞書自在琉璃心雜誌114期7頁)
法慧如來 降 智筆
詩曰:一時失察謗聖賢。業債利息倍多千。前世擾人十二時。今生還冤十二年。
聖示:
隨口妄談撥弄是非其罪無量,卻易為世人所忽略之,語云:「寧動千江水,勿擾道人心。」即說明擾人安寧、壞人道心其罪無量,今以「宿業未消,羅漢遭災」之典故來醒悟世人,昔北印度罽賓國有一阿羅漢名為離越,已指導過數百名的弟子,均已證得阿羅漢果,眾弟子證道之後都前往世界各地去弘法利生,只留離越一人獨自住山,有一天離越發現自己的一件僧衣已經褪成白色,便想要將它染成灰色,便在山中尋找能夠染色的草根與樹皮,找到之後便連同已褪色的僧衣加些清水放入鍋中燒煮,當離越用樹枝攪拌僧衣之時,竟發現僧衣變成牛皮,草根和樹皮變成牛肉,染色的水變成牛肉味很重的血水,離越驚愕的說:「因果業力真是不可思議啊!我的業障現前了。」
說完只見一位氣沖沖的農夫跑來對離越說:「喂!你這出家人,山裡的山羊、山豬都吃不夠,竟連我的耕牛也被你殺了吃,早上我才將牛牽到山邊吃草,才一會兒就不見了,原來是被你殺了。」農夫即將整鍋的證據拿走,並逼離越一同去見國王,國王即問離越有何話說,離越回答說:「大王,是我業障現前,我無話可說。」國王即判決:被告既不申辯又有證據在前,殺戒、盜戒均破,佛門戒律及世間法律皆不容許,因此判處離越有期徒刑十二年,離越在監獄中每天除了修持佛法之外,即擔任清掃之工作,到了刑期屆滿之時,受離越所指導的數百名阿羅漢弟子均不約而同的想念他們的師父,便展開神通觀察,發現他們的師父被冤枉坐牢十二年(四千三百八十天),因此都展開神通飛到王宮的上空大鳴天鼓為師父申冤,並責備國王失察,聽信農夫的誣告,委屈聖師坐牢十二年,國王大為驚懼,便親自到監獄釋放離越,並懺悔自己失察的罪過,離越走出獄門即飛上空中,這時眾弟子要懲戒國王辦事不明,離越就阻止說:「這是我的業報,不可埋怨他人。」「宿世我曾為農夫,有一天一條牛走失了,我便入山尋找,看見一處山洞,有一出家人在靜坐,因當時山中並無他人,我一時失察誤以為牛是被這位出家人所藏匿,因此惡口毒心的騷擾他十二時,並要驅逐他出山關在監牢,那時我造業十二時,今生償還冤獄十二年,是當時造業的八千多倍啊!」
從這典故可知業力甚大能障聖道,當離越業障未消之時,十二年中離越的眾阿羅漢弟子均未曾起念思憶他們的師父,直到離越業障消除才不約而同的想起他們的師父,才來為師父申冤,所以業障未消是會障礙世人的福報,以及行善或作惡將來皆是施一得萬倍的福報或惡果,世眾不可不慎啊!可,吾回。
▼▼▼隨便用不雅稱號呼叫別人,會形成障礙事業之惡因
(摘錄於鸞書自在琉璃心雜誌114期9頁)
善德如來 降 智筆
詩曰:柔和愛語眾喜聽。畜生尚且厭偏名。不雅偏名隨口出。障礙事業不能成。
聖示: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易犯口過而不自知,如「禿頭、大胖子」、「矮冬瓜」…等等,傷害他人心靈、忽略他人心中之感受而習以為常,不雅偏名旁生道之眾生聽到此種羞辱的話,尚且不樂意,何況人呢?世眾須知,若人常作此種毀呰語,於其現在世所做事業皆不能成就,今以「羞辱呼牛,比賽輸錢」之典故來醒悟世人。
一天釋迦如來對其弟子說法:從前有一村莊,有一長者駕牛車為業,他養了二頭母牛,一名為歡喜,一名為美味,不久,此二母牛各自生了小牛,長大之後歡喜母牛所生的牛,有二隻長角,而美味母牛所生的牛,則禿頭無角,因此長者便分別為其等命名為歡喜長角及美味禿頭,此二牛非常健壯有力,有一天,眾多駕牛車為業之人聚在一起,比較誰家的牛最有力氣,因此在一處斜坡讓各自的牛來拉重車,彩金為五百兩金錢,輪到長者時,長者即呼喚說:「歡喜長角、美味禿頭要盡力的拉車呀!…」禿頭牛聽到其主人在大眾前以輕薄的話來羞辱牠,因此心裡非常不高興,便停住不拉車,長者因此輸了五百兩金錢,長者便把二頭牛綁在樹上準備毒打一番,劫初之時,人畜彼此可以互相溝通了解心意,二牛即問長者:「我們有何過錯,要受此處罰?」長者即說:「因為讓我輸了五百兩金錢。」二牛即說:「這是主人您的口過,怎能怪我們呢?」長者即說:「我有何口過?」二牛即說:「因為主人在大眾面前呼喚我為禿頭,讓我很沒面子,我感覺到很羞辱,如果主人以好名稱來呼喚我們,我們就會盡全力的效勞,主人不妨再與他們比賽一次,並且提高彩金。」長者因此再邀上次比賽的人們再來比賽一次,彩金加倍,眾人欣然同意,此次輪到長者時,長者即呼喚說:「歡喜、美味要盡全力的拉車,你們是最勇猛的。」此二牛聽了之後心裡大為高興,便盡全力的拉車,終於贏得比賽。從這典故可知旁生道的眾生聽了羞辱的話,尚且會背叛其主人,何況人呢?故世眾不應出這種毀呰語而應常出善語,自然一團和氣隨處吉祥也。
▼▼▼若發願茹素,每吃一餐素食錄記三大功
(摘錄於鸞書自在琉璃心雜誌114期15頁)
書名:言行功過錄 關聖帝君 主著
智筆 扶
第十回『戒殺茹素免刀兵』
天心寶院 關聖帝君 登台
詩曰:心愍眾生殺業重。相殺相食互轉逢。鼓勵茹素減殺業。低價供應有奇功。
聖示:五濁惡世刀兵不斷,刀兵劫起受苦最深的還是百姓,因刀兵戰亂而起,以致人民流離失所,推究其因,皆為眾生殺業所感,因此古德有云:「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誠為警世良言,至盼上根者立斷之,中下根者漸斷之也。可,智筆靈出。
智筆:參叩恩師聖安!
關帝:免禮!準備隨為師靈遊吧!
(與師步出院外,登上蓮台升空往北而馳…)
智筆:恩師之開示希望能讓世人學習茹素,以漸減我人之殺業也!恩師,茹素到底是否有功德呢?學生聽人說:「你不吃牠,將來他自不吃你。」茹素有何功德呢?
關帝:若發願茹素,則吃一餐素食上天則錄記三大功,此功德屬於「持茹素戒」的功德,若無發願,只因平日油膩太多,不想再吃魚肉想清清腸胃,則無功德,雖無功德,但亦有減少與物靈糾纏與業障之累積也,今日你吃牠則必須撥轉你的功德來超渡牠,方能免去物靈之糾纏也。目的地已到,賢生準備下蓮台(只見蓮台停於一素食館之前,此地福神已在等候之…。)智筆快向福神請安。
智筆:學生參叩福神恩師道安!
福神:免禮!小神向關帝請安!
關帝:道友太客氣了,今夜皇命在身尚請道友全力助之,以增寶書光彩。
福神:小神自當全力助之,智筆儘可提問。
智筆:蓮台停於此處,莫非今夜之例證是這間素食館?
福神:賢生真聰明。
智筆:素食館很普遍,為何會選此間素食館為本書之例證呢?
福神:乃因這間素食館之老闆有慈悲心,憐憫世人殺業重,而吃素之人吃素亦不方便,且有些素食館價格亦偏高,因此為鼓勵世人茹素而開設此間素食館,且價錢為新台幣伍拾元整,並且任你吃到飽。
智筆:真是一位具有慈悲心的菩薩,弟子茹素二十多年,常覺得茹素所花的餐費常會比他人吃葷的要高,在金錢的考量下一般人比較不會選擇素食。
福神:乃因大都以賺錢為出發點,並非以鼓勵世人茹素以減輕世人之殺業也。
智筆:那不知這間素食館的老闆會有什麼功德呢?
福神:因開設達三十年之久,故已錄記增添人生福祿總量百分之
十五,延壽十年,削減累世冥司註籍之業力四成。
關帝:利益眾生,自然能得上天之賞賜,正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之意也。今時已晚,吾等就此辭別,智筆向福神辭駕之。
智筆:學生向福神恩師拜別。
福神:既然如此,那就不再挽留,恭送賢師徒。
關帝:可,請留步,吾等回院…,院已到,智筆靈入,著書至此。可,吾退。
智筆:恭送恩師聖駕。
▼▼▼雖為了三餐溫飽,但昧心性當屠夫,地獄受刑、七世為象
(摘錄於鸞書自在琉璃心雜誌114期25頁)
書名:塗道悲音 南海古佛 主著
妙筆 扶
南海古佛 降
詩曰:崇德至善習聖諦。廣納祥福興緣理。藉展渡機弘宗道。圓康順和振世迷。
聖示:修道之終乃為棄除我人貪著執愛之心,藉由行道之歷程中,將一一顯現我人之業,進而了知夙造以行功立德悔過之法來消前業,令濁戾之靈識漸而清明,方可使蒙垢之牟尼寶珠再展現其光華,導引我人修善積德持而續之,行道方能有成,福天勝地任爾遨遊也,可,妙筆靈體出竅。
妙筆:弟子參叩師尊聖安!
古佛:勿用,咱們出探遊訪吧!
(見師徒上蓮台往外而去。)
妙筆:剛聞師尊對此修道之見解,弟子感覺修道甚苦。
古佛:端視爾以何心態應之。
妙筆:唉!於聖於凡,弟子像蠟燭般兩頭燒,若顧此則失彼,並非弟子向恩師吐苦水,實在是…
古佛:天降大道乃為渡化世眾,既入聖門亦有己身之業要償,忍著點!隨遇而安吧!爾若能調整逢事之觀點,為師定信會有轉機。
妙筆:當下惟能如此,弟子亦想請師尊開示,是否世眾皆有魔考或道考嗎?
古佛:非也!魔道之考乃於修眾而言,其一般未入修門之眾乃順其因緣而生,談不上魔道之考,爾當謹記,所立渡愿愈大,其所承受之考愈烈,如爾目前之處境。
妙筆:但弟子無其大愿,怎會有此魔道之考?
古佛:自爾入聖門一路行來,吾皆注意爾之修行有懈怠否、有勤行否, 吾自有定論,爾心念之起伏為師怎會不知,只是爾未曾言於外而已。
妙筆:師尊慧眼,弟子敬服矣!
(但見蓮台騰空,見底下一片漆黑。)
古佛:今夜目的地已到,下去吧!
(語落,蓮台已停駐於地面,師徒下蓮台。)
妙筆:此處甚為安靜,咦!怎會在有如此多隻物靈皆關於鐵籠內,有者則以廣闊之地圈圍,不知此為何處?
古佛:此乃台疆北邑之境。
妙筆:讓弟子想一想,莫非是一著名之動物園。
古佛:然也!
妙筆:這樣不好吧!沒有購票便入內這交待不過去吧!
古佛:莫再閒言閒語,當以著書為重,前方開闊之地,內有一生靈,爾可見否?
妙筆:前方…有一大象,莫非其為今夜探訪之對象。
古佛:快上前吾現調其靈出。
(見古佛輕喃咒語,未幾,此象靈已調出,現於師徒之前。)
古佛:應其緣機,今夜至此探訪爾夙因以證入寶書之中以醒世人。
象靈:爾等為何方人氏,為何要究我前因?
妙筆:此為吾師南海古佛,而下生乃為台灣中邑天心寶院之鸞生,今夜藉此雲遊之機,探採靈生夙因,集結成冊以醒世迷。
象靈:原來為南海古佛,罪靈不識,有失禮之處尚請見諒!
古佛:無妨,藉此緣機當可減輕爾該承受之業。
象靈:感謝能令我將功贖罪,於二百多年前生於現今之中國廣州,幼時我之父母雙亡,由吾之爺爺養大,但因當時生活困苦,連餐飽都有問題,便無機緣受學識字,亦因如此常感自卑不如他人,及長,並無一技之長,而以打零工為生,幸而逢遇一遠房表親知道我現下之狀況,而轉介至其所經營之屠宰場工作,以求取溫飽,初時未曾親見牲畜遭殺之景,心存畏懼不敢動手,但為求三餐溫飽,終而昧其心性而為之。
妙筆:諸業報中當以殺生為最,百行千業爾不為,單以此殺業便令爾翻不了身,難道無人勸阻嗎?
象靈:其間亦有善知識勸之勿造殺業,當可轉行以免因果索報,其後我亦曾靜心思考,但在一無所長之狀況下,我亦百般無奈,迫於現實狀況下,只能續而為之,其後歷經四十餘載,由我手中行殺之生靈不計其數,或為業報臨身,忽遇天寒轉凍心臟不適,於未及醫治下逕赴黃泉,其經冥司漫長審判後,先入挖心地獄,再入刀山地獄,再入…,其後之慘不忍再提,於刑滿須轉生七世方得圓滿,其後再視造化觀其後續。
妙筆:唉!爾當好自為之,那再請問此世為第幾世轉生?
象靈:乃第二世。
妙筆:兩百多載才第二世,爾可有得等了。
古佛:語云:「一命償一命。」雖言如此,但有功於世眾亦有例外,為嘉勉爾今夜醒世之勞,吾將知會冥司減爾二世之輪迴以弘彰天心之慈,今夜至此爾靈入吧!可,回…,院已到,妙筆靈體入竅,今夜著書至此,可,吾回
妙筆:恭送恩師聖駕!
▼▼▼鸞門起源之過程,乃由於孔子與神鳥之互動,子路夫子為第一代正鸞書
(摘錄於鸞書寶德雜誌129期)
書名:金闕遊記 西方觀世音菩薩 主著
宣筆:邱原章 扶鸞
西方觀世音菩薩 降 101年6月6日
第三十回 鸞門之扶鸞‧緣起孔夫子
聖示:今夜, 吾帶領宣筆邱生原章訪遊「至聖先師宮」,探討扶鸞之緣起。
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倆步上蓮台,剎時蓮台升空,星夜之下,隨著閃爍之星光,景緻非常怡人,令人心中感受到前途光明之昂揚;約莫穿梭幾處雲城,來到一座宏偉建築物之前,建築物之外觀,看似宮廷式建造,規模之大,給人有莊嚴之感,於宮門上方有橫匾書寫著:「至聖先師宮」五個大金字,字字放大光明。
宮外乃有仙官帶領仙子、仙童等候著師生的到來。兩旁更有龐大陣仗,許多儒士打扮者,手中各持琴、鼓、笙、笛、簫及一些不知名樂器。
眾人洞見師生走近,瞬間乃響徹音弦,正因應此樂不為凡間有,只在天上神仙府。〉
仙官;小神參見《觀音大士》聖駕!
菩薩:仙官免禮!
邱生:學生參見仙官聖安!
仙官:賢生毋須多禮!快請大士及賢生隨 吾入宮。
菩薩:有勞仙官帶路。
邱生:〈一行數人,悠然漫步在「至聖先師宮」,觀那樂隊一望無際,共譜仙樂之曲,有振奮身心之妙,並且全由儒士撫樂,給人感覺到斯文中帶點活潑。
在中庭之處,乃有一些儒士正在舞劍,劍法輕盈,步伐慢而穩健,招式中似乎劍氣逼人,只見揮劍所在,劃出道道劍痕,在未觸及物體之下,竟能有如此登峰造極,令人景仰不已。
最後來到客室,於仙官安排下,師生坐定。〉
仙官:小神先行告退!
菩薩:仙官有事,先忙要緊。
邱生:菩薩啊!您看儒士們為何個個擅長撫琴、舞劍呢?
菩薩:因為古代之儒家,講求養生之道。
邱生:撫琴及舞劍,能如何養生呢?
菩薩:儒家藉由浸於撫琴之際,調適一日下來之工作緊張以及不如意的負面情緒,更藉由撫琴之音韻,安穩身心靈。
邱生:那麼舞劍又是為了什麼呢?
菩薩:舞劍,乃是活動五肢及臟腑之最佳運動。
邱生:什麼是五肢呢?
菩薩:包含:頭及雙手、雙腳,合稱五肢運動。因為舞劍,可以促進內臟之活力,輔以活絡新陳代謝之功能,使身體保持年輕狀態,使臟腑維持健康。
邱生:學生見有儒士舞劍,到底怎麼回事,難道儒士常打架嗎?
菩薩:儒士乃三分武藝、七分文學,所謂:「文武兼修」,在儒家而言,修身即是:武、琴、舞三方面,合稱修道三大要素,然而文學則是內性之提昇,故內外兼修也。
邱生:〈未久,只見一位老者,長髮長鬚,背後揹著一把劍,健步如飛的走進客室。〉
菩薩:原來是孔老夫子大聖人!欽敬!欽敬!
至聖先師:《觀音大士》遠道而來,未能遠迎,尚請海涵!
菩薩:孔老為五教聖人之一,事務繁忙, 吾還前來叨擾,莫見怪才是!
至聖先師:豈敢!豈敢!
邱生:學生參見《至聖先師》聖安!
至聖先師:賢生毋須多禮!
邱生:敢問《至聖先師》!傳聞扶鸞法門乃是先師所創立,古有至聖先師乃鸞門之創鸞祖師,其中緣由不知為何?
至聖先師:說起扶鸞之緣起,可得追溯到春秋時代,當年 吾正值中年,勇健之齡,某日在野外,竟意外發現有神鳥從天而降,當時並未太注意,以為只是一般鳥禽飛累了,想下來地面休息,但卻見神鳥不得清閒的用鳥嘴在地上沙土間不斷揮動。
吾近前一看,卻是字字珠璣,寫了一些各國之間的事情。初時,只是予以記下鳥嘴寫下的內容,尚不以為意,但這些事,不久後都逐一發生了。
之後, 吾再見神鳥飛下來揮沙寫字之時,乃試著將心中的疑問向神鳥逐一述說,希望獲得釋懷,沒想到神鳥竟能為 吾解答種種事情的疑惑。此後, 吾便與神鳥結下甚深因緣,而神鳥亦成為 吾決策大事的參考依據。
後來,經過很長的日子,再也沒見到神鳥的降臨。
邱生:神鳥很久都沒有再見到了,大夥最後都解散了嗎?
至聖先師:由於太久沒見到神鳥從天而降,於是 吾帶領了所有儒士向上蒼禱告,祈求神鳥能夠再度降臨人間,以傳述天機。
果然,皇天不負眾望所求,某日神鳥再度降臨世間,但已是被削平嘴的鳥,無法傳述天機。此時,神鳥乃奮起精神述說:「因為長期洩漏天機,被上天處罰,削去鳥嘴,使得從此不再洩漏天機。」
之後,神鳥暗中將口中的鳥嘴吐出在 吾之面前。
邱生:神鳥吐出鳥嘴,先師怎麼辦呢?
至聖先師: 吾看到神鳥吐出那被削平的嘴,心中非常明白神鳥的意思,乃命人擇取桃木,以日照東方之桃木為主,採枝如鳥之雙腳,予以黏合,再將鳥嘴安置於桃木前端之正中心點,希望能如同神鳥再現一樣,以重新傳述一些天機。
邱生:後來成功了嗎?
至聖先師:終於成功了,就由儒家弟子:子路夫子成就第一代正鸞;此後,鸞堂之傳承,隨時代之沿革改變,傳薪至今日。
菩薩: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先師聖駕!
至聖先師:送大士!賢生慢走!
菩薩: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 吾回!
▼▼▼此世所享受到之福份,超過本身命格福德所帶之福份時,未來世必淪落為賤民果報
(摘錄於鸞書寶德雜誌129期)
書名:現代日常損福與禁忌 天上聖母 主著
宣筆:邱原章 扶鸞
天上聖母 降 100年10月1日
第卅四章 收受回扣之損福
眾生之福德之所以深淺不一,原因在於貪婪,就因為眾生大都偏好貪婪,並且貪心程度不一,以致所造成福份之損失也就產生不一樣的現象,其中以收受回扣就是損福最重的因素之一。
人生在世,無論是士農工商,或是各行各業,都有機會接觸到業務性工作,或是承接與工程之相關業務,甚至於批發貨品或採購物品,從中多少能獲取一些好處,若是原本薪資較低,或者工作性質採取個案之佣金給付者,其佣金所得乃正常並且為正當薪資所得。但普天之下,卻存在著相當多的高薪人士,原本早已擁有一份足以安家之穩定薪資,卻偏偏喜歡向所經手之廠商索取回扣金,做為雙方洽談業務合作之條件,那麼這種收受他人回扣之行為,便依所收受回扣金額之多寡,予以從本命應有之福德中減除。
在收受回扣當中,更可劃分為,一:廠商為了能爭取合作,而主動提出之回扣金。二:本身為了利益,刻意刁難廠商而強行索取之回扣金。若是本身藉工作性質之便,實際上硬要向廠商索取回扣,如此作為,一來不慈於廠商,二來不忠不義於企業,因此每收受一筆回扣金,便必須被削減二筆相當之福德;是以,行之有年,福德又能剩下多少呢?
俗世間有某些特殊行業,擁有核准工程通過與否之權柄,本該審慎檢視工程發包之工程商是否有偷工減料之習性,沒有的方能予以發包;無奈的是一切擁有工程審核批准權者,大都喜歡接受工程商之賄賂,不但高價報價且給予請款,再予以從中獲取佣金利益,亦即對上請款以高價,對下付款以低價,一般稱之為「內神通外鬼」。如此一來,工程進行中偷工減料不打緊,高價低付之中間差額,上蒼必從福德中削除三份,原因即是:第一份對上不忠誠,第二份促使劣工程商得標,第三份偷工減料之罰則。若是身受威脅所做出之不得已判定,於事後若未能予以將原由告知上級單位,並促請更高單位進行重審及監督查察,則因不適任,仍必予以削減二份福德。
有些特殊行業者,當有工程商欲進行標取工程權利時,身為執掌權柄之人,若是為了本身利益,進而要求工程商必須讓自己入股,以便共同經營該項工程,但未曾提撥股款入股,仍硬要入股,這種惡劣情形稱為「插乾股」。俗話說:「硬坳人家」,像這樣的權柄者,變相的收取回扣以圖利自己,上蒼必予以削減福德五份,第一份對上級不忠,第二份對普天下之民眾不義,第三份對工程商不仁,第四份對工程不敬,第五份工程因毛利不多,不得已情況下,必須做出偷工減料以符合成本,如此一來,工程恐釀天災人禍之罰則。若是因此而發生天災人禍,另外必須以傷害程度對當初之權柄者,做出第六份福德削減;因此,眾生之福德在種種折扣下,又能所剩幾何?
眾生於此世所享受到之福份,超過本身命格福德所帶之福份時,未來世必淪落為賤民果報。是故,世人宜體而悟之,懺而悔之,行之忠義也。
▼▼▼有人開始接觸佛門,隨後依儒道之哲學理諦,融會貫通於佛學之間
(摘錄於鸞書寶德雜誌129期)
太上老君 降 102年5月29日
第二章 門戶之見‧排斥他教
宗教之信仰,端憑每一位眾生之自由選擇,世間人對於正教,並不得任意去排斥或貶低,若有違犯之處,便將自招業障。
五大正教「儒、道、釋、耶、回」,本是一個循序漸進之宗教學問,自古以來,儒家教導人們讀書識字,通四書,徹五經,此後配合道家之玄學洗禮,加強文武二學問,一來明真理,二來鍛鍊體魄,深入者乃可成就神仙之道,未深入道藏之人,但可以熟悉諸經科儀之學者,有人開始接觸佛門,隨後依儒道之哲學理諦,融會貫通於佛學之間,最後成就聖僧者不計其數。雖然歷代以來有某些眾生直接觸及佛門,便可通達無礙者,如六祖慧能大師,但這些僅是少數中屈指可數的少數人而已。
昔時的佛門高僧,或是道家的仙人,無不是完全先奉拜在儒家,知悉修身行道之法益後,才分別選擇親近佛、道二門,由於古僧遍熟道藏,而道家高真亦遍識佛理,雖然依止在不同教門,卻能相互敬重。時至今日,眾生於學習五教法門方面,未能依古禮漸次修練,薰陶正法理諦,使得宗教跳脫正軌,各教自我吹捧,修行人各自標榜自己依止的教門為真,因此,門戶之見分立。
有些缺乏正知見的人,只要有人論及非自己信仰之教門時,就加以排斥為低俗宗教;有些修行人效法佛教之法,碰上有認識的人正在學習道家禮儀,竟斥為離經叛道、走火入魔。至於有些修行人學習道家妙法者,竟然對於認識之親友正在學習佛門而斥為不該者大有人在;何況現今更有諸多新興宗教,當然特別有不少門戶之見,縱使同宗、同教修行的,僅是依止的山頭各異,就總有那麼些地方的修行人會彼此排斥的,就更不必說是排斥其它不同的宗教了。
但願修行之人,必要重拾古禮,克己復禮,人人振作修行學道之正確理法及程序,才能弘揚正法,興旺正教。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