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孩子的成長教育
2012/12/05 10:44:05瀏覽58|回應0|推薦0

提升EQ指數
一個人個性的形成,先天遺傳是一方面,但後天成長的家庭和環境因素可能起著更重要的作用,並且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因此,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個性,父母必須從個性初步形成的嬰幼兒時期起,就重視對孩子良好個性的塑造,以及情商(EQ)的培養。

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加強親子間的情感溝通和聯結
別以為這是一件簡單事,它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想不到的——
26
歲的小雪曾經自殺過4次,但在一般人的眼裡,卻完全找不到她自殺的理由:她大學畢業,是個有前途的工程師,父母都是乾部,從小學到大學一帆風順。後來經詢問才得知,她的抑鬱和自殺源於童年期和父母沒有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她出生不到1歲就被送到農村老家,由奶奶撫養,7歲上學才回到父母身邊。而她父母個性拘謹,表情嚴肅,整天繃著臉,不說話,也沒有笑容。幼年期的分離加上父母個性的影響,使她和父母之間缺乏應有的情感溝通和聯結,以致她長期自卑抑鬱,生活中小小的壓力和挫折就可能引發心理危機。
研究表明,親子之間溝通的缺乏,情感的疏離以及否定的表達,可能使孩子大腦中的神經遞質5-羥色胺含量處於較低水平,因此容易出現諸如抑鬱、緊張、焦慮和恐懼等情緒。而積極的關注、讚賞、鼓勵,以及富於情感的話語和身體語言,能刺激大腦5-羥色胺系統的發展,使孩子的情緒更趨於穩定,孩子因而能夠承受更多的壓力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適當接受孩子的負性情緒
小惠媽媽初次帶小惠來見我時,束手無策:她才7歲,天天放學回來不想寫作業,亂發脾氣,你越說,她脾氣越大,愁死我了!面對小惠的壞脾氣,和她講道理沒有效果,訓斥她情況更糟糕,能哭上一晚上,把小惠媽媽的心鬧得七上八下的。再問小惠,她說自己哭只是覺得累,害怕寫不完作業被老師批評。於是,我跟小惠媽媽說,以後小惠再哭鬧時,不要訓斥她,你可以平靜地對她說:媽媽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你是在擔心完成不了作業。其實,你能做好的,媽媽相信你。如果你難過、想哭的話,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吧。孩子不想寫作業不但沒被責罵,反而得到了媽媽的理解、安慰,情緒自然就會慢慢平復。幾個回合下來,小惠漸漸學會瞭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她現在不再無理哭鬧,完成作業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
當孩子不高興,在父母面前哭鬧時,不少家長不是講道理就是高壓政策,結果反而加劇了孩子原有的負性情緒,長此以往,孩子往往無法建立自信。
也有相當部分的父母(特別是溺愛和過度保護型親子關係)對孩子的負性情緒總是束手無策,孩子一不高興、哭鬧或不聽話,他們就焦慮、煩躁,趕快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如食品或玩具等)來轉移孩子的視線。可是,習慣於這種撫慰方式的孩子,往往學習不到如何應對挫折,如何調節自己的負性情緒,長大後在社會適應方面很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對於孩子的負性情緒,家長應該鼓勵他們正視自己內心的感覺,讓他們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如果孩子正在發脾氣,不要過分批評和教訓他,你可以平靜地告訴他:我感覺你在生氣,我想你一定有理由這麼做,可不可以說說你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這樣一來,孩子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就會反過來尊重父母,從而阻斷負性情緒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孩子也從父母的良好示範中,學會瞭如何運用語言,而不是單靠情緒發洩自己的不滿。
讓孩子體驗和接受一些負性情緒,對他的成長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孩子生活的世界就不真實和不完整,可能會對他將來適應社會造成潛在的威脅。故當孩子哭鬧時,不要急著去哄孩子,也不要被孩子的情緒牽製或激怒,相反,父母應盡量保持平靜(包括心情、語氣和態度的平靜),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反應。

教孩子學會分享和承擔
張弛原是一名普通學生,後來他遠赴英國讀大學,成為劍橋大學跳過碩士直接讀博的學生。但小時候的他並不聰明,更有小名笨笨。父母對他的學習也沒過高的要求,但一直非常用心去感受他的內心世界,重視培養他的情商。笨笨剛上一年級時,有一次撅著嘴回家,原來那天寫字測驗,班裡很多小朋友都得了100分,笨笨卻因把字的劃寫成了劃而被扣分,笨笨很不高興,對老師心生不滿。
對此,有的父母興許立即就會條件反射地埋怨孩子還不怨你粗心,或者看你個笨啊,怎麼連這麼簡單的筆劃都分不清楚。但是笨笨的媽媽卻說:嘿,這個老師太偉大了,她對工作這麼認真,一點一劃都不放過,媽媽這麼多年一直把這個捺寫成點,就是因為當初沒有遇到這樣認真的好老師。所以,雖然你沒有得100分,但媽媽覺得這比你拿100分收穫更大。這樣一來,笨笨不僅消除了分數不如別人帶來的不快,也消除了對老師的不滿。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的情緒都可能像海水一樣,潮漲潮落,因此,父母不能認為,孩子只要有好的物質條件和學習環境就萬事大吉了。事實上,家長更應用心去了解孩子的情緒,分享其積極愉快的情緒和感受,同時也要耐心傾聽和分擔其消極的情緒和想法,並及時幫助孩子消除這些負面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同理心
你不妨多進行下面的溝通,例如,我看你今天好像特別高興,在學校遇上什麼開心事啦?你的臉色不太好,有什麼事情使你煩惱嗎?等等。
父母以同理心對待孩子,孩子在潛移默化下,自然也會學習以同理心去了解和分享別人的想法和感受,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對於他們今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適應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健全個性品質
幫助孩子從小學習化解衝突,對於提高EQ,培養健全的個性品質非常重要:
人與人之間存在分歧,發生衝突是正常的,這是需要教給孩子的重要理念。這樣,以後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衝突時,才不會恐懼、束手無策。
教會孩子自己解決衝突,以培養他們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幫助其發展獨立性和自主性。所以,當孩子和別的孩子發生衝突時,要幫助孩子保持冷靜,教導他們既不要唯唯諾諾、膽小怕事,也不要過激和衝動,既要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也要學會寬容和退讓。
讓孩子敢於認錯和承擔責任。家長要讓孩子懂得,不管一個人多麼努力或聰明,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敢於承認錯誤,是對自己能力和價值自信的表現,既能幫助自己減少內心衝突,也不會因為推諉責任或掩飾錯誤而招致別人的不滿和非議,這樣的人才不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要使孩子敢於認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好示範。如偶然說錯了話,當自己察覺到或孩子指出時,應坦誠地說對不起,我剛才說錯了,或情緒有些激動,無意中傷害了你,抱歉等。孩子看到父母都不怕認錯,勇於承擔責任,當自己犯錯誤時,便會模仿父母做出同樣的行為。
教孩子一些人際交往和語言溝通的技巧,以利於更好地與人相處、解決問題。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x99&aid=71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