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前清大教授 彭明輝:給孩子一百種夢想
2012/12/06 10:19:23瀏覽128|回應0|推薦0

 

教育其實就兩件事:第一,教學生基本知識,國民教育就是教每個國民都該會的事。第二,在每個階段提供知識,足以支持下階段的學習。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學習動機—如何打動一個人,讓他發願想要去追求知識、去學習,因而激發他所有的能力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只有一種制度、一種價值,所以沒有人能得其所

 

家庭教育是親情的互動,是家庭參與勞動的過程。以前的父母忙於生計,沒錢送孩子去補習。小孩幫忙做家事,父母邊做邊講話,是相對完整的在教做人處事的道理。以前孩子的時間沒被塞滿,比較有時間去發展自己。

台灣原民故事館

現在的家長只投資錢但不投資時間,大家想盡辦法不讓小孩跟爸媽在一起,把他們送去上才藝班,只是填塞時間

親子教育很多問題要向內看,要從自己生命、學習經驗去反省。台灣最大的問題是盲從威權,以為有一個人知道標準答案。

教育的重點應該在個人的培養:三十歲時,你希望他長成什麼樣?怎麼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別人怎麼看他?

人表現在外的言行舉止、面部表情都是一種行為模式,父母的好惡和價值判斷都在在影響孩子,因此家長要更有自覺。很多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爸媽各有特殊的天分與成就,讓孩子羨慕仰慕,但孩子不等於這兩種天分的集合。有時孩子最渴望成就的,正是爸媽不懂的那個天分。若不留空間,孩子怎麼辦?

我擔心,台灣家庭教育過度偏重炫耀、虛榮心,憎強鄙弱;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也過度偏重這些,所以讓孩子輸不起;不是人格不成熟,而是從小被家庭制約不能輸。但所有人都有長、短處,人生中一定有輸的時候,所以我們的孩子會選定一個主戰場去拚命,犧牲了自己在其他戰場的機會。等功成名就後,卻發現沒有一樣是他要的。

教育這個字的拉丁文根源是「cultivation」(開發、培育),要讓雜草長出來,也要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空間,並學會欣賞那個空間。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學會欣賞人的各種可能,在孩子面前讚美人的各種可能。

讓孩子接觸各種可能。你對孩子的工作,就是要從小引發他的普遍價值觀和興趣。最重要的是,讓他對人生有一百種夢想,也許他試了九十九種,最後一種他找到了。

有人到三十歲都不知自己要什麼,因為從小沒讓孩子有光有熱。孩子對事情有興趣才會接觸、才有了解、才知道喜不喜歡。小孩對大人的一句話會有龐大的想像,就產生興趣,這是最大動機。所有自主的動力來自熱情和幻想,有了認識才有未來選擇的基礎。我們不要透過一大堆才藝班,而要透過熱情,讓孩子對各種活動感到好奇、想去嘗試,小孩需要的是多元的探索。

家長要找不同朋友來家裡吃飯,讓孩子聽到不同的人生,看不同的書,接觸到很多「真實的不同」。但要記得,這很可能都沒有結果,不過沒關係,做完你的事就好。一定要記得,老師面對學生是給他機會,家長給孩子的,仍舊也僅止於機會。

跟孩子相處最重要的是,當他大學時還願意跟爸媽躺在床上聊天,三十歲時還願意跟你說話。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就一直強調:「如果你有困難,自己不能解決,我希望我是你第一個會找的人;若不是,至少是你一定會找的人之一。」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x99&aid=71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