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10/15 22:37:47瀏覽1636|回應6|推薦9 | |
戰地鐘聲(海明威------美國) 美國青年羅勃,曾在西班牙教書。為了擁護自由民主,他參加西班牙內戰,加入政府軍,在叢林中和二支游擊隊合作。他的專長是炸橋,而此次的主要任務,正是炸毀一座鋼橋,以截斷法西斯黨人的物資運輸。老人安瑟莫,是羅勃的嚮導。在崇山峻嶺中,一個外國人是很難獨力完成任務的。在這兒,他認識了他的愛人瑪莉亞,為緊張、嚴肅的戰地生活,平添一絲甜蜜。 游擊隊的領袖,分別是帕布羅和艾爾。帕布羅的妻子碧拉,是個個性豪邁、行事果決的女人,往往比怕事的帕布羅還要勇敢。其實,帕布羅本來並不是這種優柔寡斷的個性,他也曾有過許許多多轟轟烈烈的事蹟,或許是因為久歷戰爭而逐漸變得小心、謹慎使然。在炸橋的前一次小戰役中,他不幸遇難了。 經過一番爭執,在不違背大原則的情況下,終於完成了炸橋的部署工作。然而,經由偵察得知,敵方的火力遠在游擊隊之上,此次攻擊無異以卵擊石。羅勃於是寫了一封信函給高茲將軍,說明不宜發動攻擊,並委託安德斯送交此信。不幸的是,安德斯送信的任務備受阻撓,等信件送達時,攻擊已無法取消了。 發動攻擊後,鋼橋如預期的被炸毀,但在撤退時,羅勃不幸中彈,結束了他年輕而有意義的一生。 一如海明威過去的風格,全書的故事大綱十分簡單,甚至有點沈悶,但其間還是會安排一兩處的高潮及溫馨的章節。奇怪的是,這樣平凡的故事,讀了之後反而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不去。他刻畫人性十分入微,對於高官的奪權、久戰的人心、生命的不確定感,都描寫得相當深刻。海明威作品的功力,應該就展現在這些地方。 當羅勃臨終前,瑪莉亞想和他同生共死,羅勃說了一句很感人的話:「我們當中只要有一個人活著,另一個人就會永遠的活在他心中。」這句話看似超脫,實則道盡了戰時戀人的無奈與苦澀。戰爭是殘酷的!不論誰輸誰贏,都釀造了無數的悲劇。有人說:戰勝,是除了戰輸之外最大的慘事!不是嗎?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