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贏了又怎樣?-談親師溝通技巧
2018/06/06 18:11:05瀏覽12329|回應0|推薦5
    • 贏了又怎樣? 談親師溝通的技巧

  由於少子化,新生代家長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加上經濟環境是最優渥的一代,於是乎多數家長過度溺愛而不自知,媽寶孩子數量不少。在教育界稱呼恐龍家長或直升機家長越來越多,老師也倍感壓力;導師帶一個班級若出現兩三個,幾乎就吃不完兜著走了。雖然明理的家長還是佔多數,但若不明理家長找的麻煩,往往佔據老師一半以上心力,哪還有精力好好上課?筆者教書近三十年來,前十五年來從沒遇見過任何對老師不尊重的家長,總是相敬如賓,逢年過節常收到不少禮數,當然我也幾乎都回禮,彼此尊重。甚至得到一個概論:”會送賀禮的家長大多不用擔心會找麻煩”,因他們總是支持老師的一群,有好多家長變成一輩子的朋友,每幾年固定聚會。當然也有少數別有所求,我本人也不排斥收禮,除會回禮致謝外,也不會因此而對學生有差別待遇。

    不過好景不常,越教到後來這十幾年來發現氛圍變了。曾幾何時學校同事一天到晚被告到灰頭土臉。甚至有次連自己也被威脅要告到議員及媒體那兒--原因是孩子在科任課下課時互打,而老師並沒聽到同學通報毫不知情。不過打架學生其中一方臉有傷疤,我看到後問怎麼造成?孩子怕被指責,回答:昨天在家不小心撞到柱子。然而,他回家後竟跟跟爸爸講:老師眼睜睜看他被打不理會…。爸爸隔天氣沖沖到校理論,當然沒聽老師解釋,就氣呼呼劈頭大罵,揚言找議員媒體等....。但查清楚後也沒一句道歉,我本身也只有吞下去,反正這或許是時代變遷下的一個開端罷了!

   整個社會環境對教師們很不友善,筆者學校被告的老師往往多數是負責盡職的公認好老師,常因對學生”愛之深,責之切”造成小朋友不舒服,而家長總是聽片面之詞,孩子為避免被指責,總是避重就輕,很多話常非事實,但部分家長總認為古語”囝仔人,麥講白賊”(台語),選擇相信惹是生非小朋友的話(卻忘了時代變了,台灣詐騙成河,這些集團份子不也是從小說謊成性起步的嗎?)於是興師問罪,老師有理講不清,在主管未能得知真相前"顧客為大",少惹為妙,而上級單位也常因"人力不足"選擇息事寧人。有些媒體更是虎視眈眈,獨賣新聞才重要。於是這些家長更理直氣壯,老師往往是弱勢一方,"道歉記過,認輸了事",但對孩子好嗎?

   老師也是人,難免會有小疏忽或情緒不穩的時候,若情節較輕微,是否聯絡簿或電話禮貌提醒一下,總之把問題解決最重要。若小題大作,興師問罪對老師打擊很大,看過幾位認真負責老師,因為遭逢類似委屈,從此一蹶不振。”良師興國”,至此也少掉一位。

   少數不講理家長往往”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後遺症這少部分家長是無法得知的。原先老師出發點大多是愛孩子的,且出於主動,但事件後往往內在無法平息受辱之恥,或心中疙瘩存在,再也無法像從前對該孩子關愛如初。舉個例子:有位師院進修部的同學(老師再進修)提到:他在北市某明星附小服務,隔壁班有位學生家長拿作業問題,和老師爭辯不休-認為老師不該改他孩子答案如此嚴格,該給分就給分,結果鬧到校長那兒堅持要老師讓步妥協。結果老師認輸答應了,但後續處理方式並非如家長所願--從此對他孩子作業都直接打勾(全部打對,給最佳等第甲上或100分。)不再費時間批改,家長心想孩子如此會學習受阻,再找老師協議。但老師早已心灰意冷,不更改主意,於是家長只好再去找校長設法轉班。但新接老師是原班老師的好友,於是照舊仍不看作業內容直接打勾給最佳等第或分數,家長無可奈何只好轉學了。唉!贏了又怎樣?對孩子好嗎?(當然筆者認為這兩位老師做法也有修正必要。)

   而本人孩子有次也遇到班導過度處分一事:因該班規定很嚴格,同學亂丟垃圾或犯錯必須報告老師,兒子有看到同學丟紙屑違規卻沒照班規去向老師告狀(詢問怕失去友誼),就被老師處罰一個禮拜不准下課且要到牆角罰站。被罰站一天後,我夫妻倆得知認為處分過當,不符合比例原則。但了解老師初衷非惡意,且不能打壓老師士氣,於是請犬子用書信寫下過程,我在下半段補充說明,提出建議 ,請求老師寬恕。結果得到老師的體諒,剩下六天不用站了,又不傷和氣。而這位老師有帶班方法與愛心,尤其教小孩子如何做筆記,做考卷資料歸檔,數學如何理解和靈活列算,背些文學作品...兩年下來孩子受益良多,他們班畢業生到國(或私初)中表現比其他班好太多,逢教師節及畢典我也不忘送花感恩。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親師溝通不良往往造成兩敗俱傷,而受傷最大往往是最無辜的小孩。”爭得了一時,爭不了一世”教書近三十年來,尚未遇到恐龍家長所教育出來的孩子,未來上國高中後,課業及品行會讓這些家長本身滿意的。"師生相處是一時的;師生情感是一世的",隔幾天要參加二十年前畢業生同學會,滿懷期待。家長對教師的支持,是老師認真帶班級的一大助力喔--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imwu0902&aid=11230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