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59
2007/05/16 06:52:32瀏覽8421|回應0|推薦12

寒山寺清涼台

寒山寺普明塔前銅獅

寒山寺法堂

寒山寺一角

寒山寺普明塔遠眺大雄寶殿

寒山寺普明塔遠眺黑瓦白牆蘇州民厝

寒山寺的有名不在建築,它的聞名於世要歸功於唐代詩人張繼。所以它也如我之前所去的如江南三大名樓等又是一座「人文風景」。當年張繼進京趕考,名落孫山,鬱鬱還鄉,途經蘇州,夜宿楓橋,觸景生情,於是寫下了千古絕唱的《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韻鐘聲,膾炙人口,傳播中外。寺因詩聞名-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總會讓人的思緒陷落美麗憂愁的意境中。當年,一個「做天和尚撞天鐘」的和尚,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漫不經心例行公事的其中一撞,會撞動遠在運河小舟上一名落魄書生的心弦;落魄書生心生感慨,望著楓橋邊蕭瑟的紅葉,吟了一首傷時感懷的詩句。

同樣,書生也沒有想到,他自己的一時感觸,會使遠處一個平常的梵鐘聲震千年。事物間的連繫和影響,有時很玄妙,原本好像並無連繫的事物,因偶爾的緣分,就緊緊扣在一起,自此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現在,真不知每天有多少人因為這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來到這裏,聽一聽那打動了一位詩人心靈的鐘聲。

如今的大鐘,和尚還敲不敲不得而知,因為遊人如鯽,都想排隊買票上鐘樓敲鐘。敲三下六塊錢,敲鐘的遊客實在多,看來和尚是沒機會敲了。上鐘樓敲鐘的日本人不少,他們老遠跑來撞鐘時的表情鄭重其事,因為這口鐘是日本人贈與寒山寺的。那日本人也沒想到,他的善舉,讓寒山寺幾百年來,沒少賺日本人的錢。

我當然也買了票撞了三下大鐘,不為祈福或好奇,只是想使自己和唐代的一首詩沾上一點連繫。詩中的鐘聲,在某個時刻,敲動了一位詩人的心弦;如今我敲響的鐘聲,不知是否也能敲動某位才子或佳人的心弦?因而留下千古佳文或佳話?

殿內的兩個石刻和尚就是寒山與拾得。寒山,又稱寒山子,唐代貞觀年間,原居住於始豐縣(今浙江天臺)寒岩,擅長詩詞文章,寫有詩300餘首,後人輯為《寒山子詩集》。拾得,本是孤兒,由封干攜入天臺山國清寺為僧,故取名為「拾得」,與寒山是好友,後人輯其詩附於《寒山子詩集》中。寺內這幅石刻畫是一種意筆劃,寥寥幾筆便刻畫出他們兩人春風滿面、拍掌而笑的栩栩如生的神態,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寒山、拾得是唐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唐貞觀年間台州刺史閭邱胤撰《寒山子詩集傳》,以及宋僧贊甯著《宋高僧傳》中,記述了他們的靈異事蹟。關於寒山子,世人既不知其來歷,也不知其姓氏,見過他的人都說是個「瘋狂之士」。他隱居在天臺唐興縣西七十里號為「寒岩」的地方,經常往來國清寺。平時以樺皮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形容枯悴,或長歌徐行,或叫噪淩人,或望空獨笑,或沉思玄想。但出言吐語,都頗具哲理,口中常唱詠道:「咄哉,咄哉!三界輪迴」。

他與國清寺的拾得十分友善,這拾得因係棄兒,於是眾僧便隨口稱他為「拾得」。起初,拾得在寺內掌管食堂香燈,有一天,竟登上佛座,與塑像對盤而食。僧徒急忙將其趕下座來,隨即罷免了他的堂任,叫他廚下幹活。拾得時常把寺裏的殘食盛放在粗竹筒裏,讓寒山帶回充饑。兩人唱詩吟偈,放浪形跡,怡然自得。

話說閭邱胤即將赴任,忽然頭痛難忍,醫藥無效。恰逢封干禪師前來拜謁,察見病情,聲稱不必憂慮,吮水一噴,病人頓覺神清氣爽,頭疾霍然而愈。閭邱胤心裏甚覺奇異但向封干禪師詢問台州有何名賢。封干曰:「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乃可見之」。並告之國清寺寒山、拾得實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

閭邱胤到任三日後就去國清寺,在廚房見到「狀如貧子」的寒山、拾得,躬身禮拜。兩人連聲吆喝,呵呵大笑,說道:「封干饒舌!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攜手出寺,歸寒岩而去。閭邱胤又到寒岩謁問,並送衣裳藥物;兩人縮身遁入岩石穴縫中,說道:「報汝諸人,各各努力」。岩縫泯然而合,從此杳無蹤跡。閭邱胤命僧人道翹搜尋遺物,在林木岩石及村墅屋間抄得詩歌三百餘首,編成《寒山子詩集》,流傳於世。

這樣的傳說,仔細推敲其實有很多的矛盾存在,但傳說就是傳說,不必考究詳查。個人感興趣的是自小習得且記憶深刻的是寒山拾得忍耐歌:「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至於在寺院長大自然成了和尚的拾得,我更抱有很深的好奇心,其實不單是拾得,凡是出世修行之人我都抱持不解的好奇心,揣測著他們的心境?他們對生活的感受?以前,我常猜測他們擁有的東西很少,他們的生活靜如止水,他們放棄了一些人的本性中想要的東西,他們感覺自己幸福嗎?萬丈紅塵中種種誘惑,其實就發自本心,使人狂亂、迷惑,情願一錯再錯不能自拔,這樣發自內心本然的誘惑又如何割捨得下?

拾得割捨下了嗎?我想拾得的內心,曾經某個時刻,也一定波瀾起伏:人生活的形態多種多樣,我怎麼就成了拾得?我選擇我的生活了嗎?是呀,自幼空門,面對山門外的紅紅綠綠,不是更容易被吸引嗎?「愛要施捨」本能和理性,一個轉念,往往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喜悲。

歷史上也有些高僧,如八大山人、泓一法師,他們捨棄紅塵,遁如空門,當是順理成章的事-絢麗之極複歸平靜,真正的大徹大悟,總在大喜大悲飽受煎熬後醒悟。那時,發覺寧靜的美,享受寧靜的美,是內心真實的渴望。一個人,譬如拾得,如果沒有經歷過紅塵中愛欲貪念衍生的種種煩惱苦痛的煎熬,能體會得到內心寧靜的幸福感嗎?

出了寺門,信步走到運河岸邊。流經楓橋鎮的這一段運河,河道狹小,水流平緩,只有一隻船孤零零地橫在運河上,兀自地隨著水波飄來蕩去,無法使人領略到印象中固有的京杭大運河氣勢恢弘、生機勃勃的魅力。我呆呆地站在哪兒,一時間竟有些恍惚,該不會是詩人張繼當年夜宿的客船吧?

千百年來,我們不過都是歷史長河中的過客,憑籍文明的傳遞,學到了《楓橋夜泊》這首詩,又因為被這首詩深深地打動,所以能夠站在這兒,用心體會詩人當年失意落寞的困苦心境,體會詩中字字所帶來的珠璣,而時光的腳步,也就在這一刻似乎變得凝止輕緩了………

蘇州是「畫橋三百座」、「一城盡枕河」的歷史名城,是郁達夫的舊遊之地。時光荏苒,人世變遷,郁達夫稱道的「一帆冷雨過婁門」的情趣和閒雅的古人,已經很難欣賞得到了。婁門,蘇州古城東北方向的水城門,蘇州的象徵,已於1958年拆除;至於說以「閒雅古人」為代表的悠久文化和豐富內涵似乎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蘇州所代表的是一種古老江南文化底蘊,消失在我們的視野和想像空間中,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也為我們日漸商業化的世風作了詮釋,是必然還是人們的選擇?我陷入沉思。蘇州,一個魂牽夢縈的文化古城,為什麼和我自小留存在印象中的古城不再一樣?

距離上一次到蘇州的時間,忽忽已是二、三年前的事了,雖然之前十幾二十次的拜訪,都不能深入地瞭解她,但那些輕淺的浮光掠影,卻仍讓我對蘇州產生了眷戀-憶江南,最憶是蘇州。蘇州,在我一切皆放下後,今生必定還會重來-再來不是商務的新蘇州,而是閒閒的看看夢中常現的運河、楓橋,還有就是聽聽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寒山拾得貼金塑身

寒山寺觀音峰

寒山寺藏歷年古鐘

運河畔吳門古韻

京杭大運河蘇州段風光

京杭大運河楓江村橋

更多相片請點閱(江蘇蘇州寒山寺)

背景音樂-平原綾香-蘇州夜曲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96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