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門慈筏天后宮 護國保民靜波濤-119
2011/01/13 07:48:45瀏覽1424|回應0|推薦18


天津天后宮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天后宮是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它和古文化街一樣,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發祥地與搖籃

為祈求航海安全,元泰定元年(西元1326年)在三岔口為護航女神建「妃宮」;後稱「后宮」

天津「后宮」是中國最北方的媽祖廟,也是世界三大天后宮(福建湄州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之一

天津天后宮牌坊

天津天后宮牌坊及鐘鼓樓

天津天后宮前殿

主體建築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平面呈倒「凸」字形,中間面闊三間,進三深間,七檁單簷廡殿頂

主體建築大殿前接卷棚頂抱廈,後連懸山頂鳳尾殿,屬明代中晚期木結構建築風格

主體建築大殿內「娘娘」塑像高2.7公尺,身披霞披,頭戴鳳冠,四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兩旁

天津文化老街有一座古廟叫天后宮,是供奉護航女神媽祖的「海神娘娘宮」。媽祖是福建莆田湄州島人,生於北宋建隆元年(西元960年,或曰五代末年),卒於北宋雍熙四年(西元987年);出生後不哭不鬧,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稱林默娘。傳說她精通醫理,決心終生行善濟人;嫻於水性,「能乘席渡海,雲遊島嶼間,人呼神女,又曰龍女」,經常救助遇險船工和漁民;能觀察風雲變化,預測天氣,告訴船戶可否出航,保護漁舟、商船的安全,故被後人敬為女神。

在宋代,當時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條件下,海上安全無保障是嚴酷的事實。討海人幻想有一種超人力量,保佑他們平安地飄洋過海,林默的一些傳說,便很自然地被選中作為超人力量,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護神」;在她死後被奉為神祇,立祠供奉,尊稱媽祖。據說,在北宋宣和年間,赴高麗使臣路允迪的船隊在海上遇風濤,7只船沉沒6只,路允迪隨船員誠心祈禱林默的保護,所乘船只竟得生還。

後來,由於路允迪的奏聞,對林默的崇信得到官府的承認。南宋紹興二十六年(西元1156年),將林默封為「靈惠夫人;南宋紹熙元年(西元1190年),又封為靈惠妃。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晉封為「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著天妃」;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再晉封為「護國庇民昭靈顯應仁慈天后」,達到皇封的最高品級,成為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道教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上海、江蘇以及山東、天津、臺灣等沿海省份;特別是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高峰。此外,隨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多可見媽祖廟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坡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香港銅鑼灣天后廟,乃至於歐洲和美洲也有了媽祖廟。200910月,媽祖信俗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先有娘娘宮,後有天津衛,天后宮是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它和古文化街一樣,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發祥地與搖籃。最早金代在古文化街一帶設「沽寨」,元延佑三年(西元1316年)設「海津鎮。元代建都北京,將南方糧米通過內河和海路北運,史稱「漕運。當時,船隊載著糧米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鎮),出發,出長江口沿著海路北上,進入海河,駛到古文化街附近的三岔口卸下糧米,裝到小船沿北運河運往北京。海津鎮在當時成為繁忙漕運樞紐。

於是,為祈求航海安全,元泰定元年(西元1326年),在三岔口為護航女神建「妃宮」;清康熙年間改稱「后宮」,是中國最北方的媽祖廟,也是世界三大天后宮(福建湄州祖廟、天津天后宮、臺灣北港朝天宮)之一。它位於天津舊城東門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坐西朝東,占地5352平方公尺,從東向西,建築群體依次為戲樓、幡杆、山門、牌坊、前殿、大殿、藏經閣、啟聖祠及鐘鼓樓、配殿和張仙閣等,是天津市現存最早的一處古建築群體。

天后宮門票3元,逛文化老街累了也正好進去歇一歇,見證一下天津老城發展歷史的軌跡。主體建築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平面呈倒「凸」字形,中間面闊三間,進三深間,七檁單簷廡殿頂,前接卷棚頂抱廈,後連懸山頂鳳尾殿,屬明代中晚期木結構建築風格。正殿內「娘娘」塑像高2.7公尺,身披霞披,頭戴鳳冠,四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兩旁,殿內兩側還陳列鑾駕一套。

二旁媽祖侍從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兩大駕前護衞神,分別為右手持月眉斧頭,左手舉至額前做遠視狀的千里眼(又稱金精將軍);以及右手持方天畫戟,左手舉至側耳作聽音狀的順風耳(又稱水精將軍)。天后神像旁是王三奶奶,據說是為天后送子的侍女,求子嗣的人摸一下這個神像的手,就可以有神效。由於每天有許多人摸,所以這尊泥胎神像是木製手臂,穿著布制衣物,栩栩如生。

天后宮的香火一直很盛,元代張翥寫的一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當時祭祀的盛況:「曉曰三汊口,連檣集萬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靜波濤。入廟靈風肅,焚香瑞氣高;使巨三奠畢,喜氣滿宮袍」。因為娘娘宮在天津人的文化生活中有重要的意義;舊時,天津新婚者時常至天津天后宮祭拜媽祖,以求早得子嗣;在天津人心中的媽祖信仰功能與送子娘娘,有相當大的重疊。

天津人觀念中,認為媽祖娘娘能保佑早生貴子,故他們去娘娘宮求取一個泥娃娃,作為自己的孩子,認為這樣可以帶來子嗣;如果一年之中沒有生育,會將泥娃娃抱到娘娘宮「洗澡」,也就是換一個更大的泥娃娃,使泥娃娃「長」一歲。如果生了孩子,會尊泥娃娃為「大哥」,自己行二。因此以前天津人互相尊稱「二爺」,沒有叫「大爺」的,因為大爺一般都是泥娃娃大哥。(和北京的風俗不同,北京人認為「二爺」都是管家或門房,互相都尊稱「大爺」)。

天后宮內設有天津民俗博物館,1986年正式對外開放,這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以收藏、研究民俗文化的博物館。在廟內兩側廂房系統的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以及民間信仰、民間藝術等內容。介紹天津城、天后宮及皇會的興起和變遷,陳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及各種民俗造型(婚禮儀仗、服飾等)、清代水機等文物。其中幾雙綢面已然泛黃的繡花小鞋,讓人想起古人對三寸金蓮的變態嗜好。在庭院內還修建了長69公尺的天后碑廊,描繪出一幅幅極具地域文化的歷史風俗畫卷,向遊人講述天后宮的歷史,頌揚著當今的盛世,憧憬著天津的未來。

后宮」,廟門以北叫宮北大街;廟門以南叫宮南大街。山門前有兩棵幡杆高26公尺(南杆實高26.2公尺,北杆實高25.94公尺),為明清遺存文物,分別繡著:「津門藝萃百肆迎春,溟波裕日濟運通航」。天宮也是歷代海祭的中心,是古代船工們娛樂的場所,除了祭祀儀式外,還經常有酬神的演出。並且以此為中心發展成為天津最早的聚落,是天津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形成、發展的搖籃。

后宮門前有許多商販在賣香,不過此處外香是不能進廟的。看著善男信女們虔誠的模樣,感受到中國人拿香拜的那種崇天認命的善良與純樸;燒香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過過場,虔誠也只是在這幾堵牆包圍起來的院子裏,為親人祈願;當他們跨出那道廟門後,他們只是升斗小民,為生活打拼…….

天津天后宮配殿-藏經閣

天津天后宮配殿-關帝殿

天津天后宮配殿

天津民俗博物館系統的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以及民間信仰、民間藝術等內容

天津民俗博物館描繪出一幅幅極具地域文化的歷史風俗畫卷,向遊人講述天后宮的歷史

天津天后宮戲樓

更多相片請點閱(天津天后宮風光 

背景音樂-媽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479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