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獅球嶺古道、砲台‧基隆古蹟之二
2012/08/16 21:42:34瀏覽3111|回應1|推薦20


二三十年來走中山高速公路進出基隆,最愛看的就是由大業隧道出去的那一片波光瀲灩的基隆港口,當車子一穿過中興隧道就是要回台北了;從來沒想過在那兩個隧道上方的小山,有著除了基隆港口或是熱鬧而香味四溢的廟口夜市之外的一個歷史地點。

.

老鳥曾經與基隆有著一段地理淵源,他們也曾經走遍基隆附近的郊山,包括“獅球嶺”在內;以前,都是由基隆火車站走崇德路去登上獅球嶺,下山之後走到三坑車站搭火車回台北。

.

當一聽說還有一條前往“獅球嶺”的古道,是在之前不曾走過的,於是,走“獅球嶺古道”去“獅球嶺砲台”就成了這次探秘的主要歷程。

.

.
 

我們由台北車站出發,抵達八堵火車站。出了八堵火車站門口,左轉,進入人行地下道,穿越鐵路下方到車站後側。 出了地下道,向左行約三四十公尺,在一個Y字三岔路口轉入右前方小水泥路。不久,即可見到八德橋,過了橋,向右銜接高速公路旁的八德路,走約二、三十公尺,再向右轉,走過尚仁橋,橋頭左側即為尚仁國小,尚仁橋頭與尚仁國小之間有一往下的水泥小徑(國小門口右側),沿著小溪旁的一條寬約2米的水泥步道前行,約七、八分鐘,見一跨過小溪的小橋,小路到了盡頭,勢必是走上小橋到了小溪左側。

.

.
(Y字三岔路口)
.
 
.
.
.
(八德橋,基隆河兩側(上左.下右)的景觀)
.
 
.
.
.
.
(尚仁國小大門前,及尚仁橋邊往下的沿溪岸小路溪岸小徑,
左側有不鏽鋼欄杆,右牆是由彩色照片燒製成拼圖磁磚,
大致上是基隆一帶的自然生物及人文歷史。
走到底左轉上橋跨過小溪,再往前穿過麥金路下方涵洞)
.
 

沿小溪左側往前走沒多遠,便從麥金路底下的涵洞穿過,爬上階梯(此時已抵八堵交流道附近)右邊就是到了港口橋,右轉過港口橋,路的左側有一小廟為“五十公人祠”。

.

.
.
 (港口橋及五十人公祠,
據說清朝乾隆年間有50位來此地 開墾的安溪移民,因遭逢瘟疫病歿,
後人收其遺骸合葬於此地, 稱“五十人公”並立祠紀念。
廟匾透露了此地的舊地名叫“港仔口”,
並有碑文述說先民開墾拓荒的悲史)
.
 

繼續沿著廟前柏油路往前行,走到高速公路涵洞前右方有岔路,右轉有一下坡的小路,直走穿越高速公路匝道下方的人行地下道,抵達山腳下十餘戶民宅聚落,在八德路78巷27號民宅前,向左幾步即可爬上前方水泥階梯,上階梯右轉直行到底就到了登山口。(石階梯有不鏽鋼扶手,樹上有結許多登山隊路條)

.

.
.
.
.
.
.
.
.
 

石階梯路徑盤繞往上爬,加了不鏽鋼扶手,路修得平整不難走,還有閒情打趣基隆巿政府本錢蠻粗的,一路上都用不鏽鋼的扶手和欄杆;雖然中途還是要停下來喝水小歇,但是,經過剛才的那段步行,走起來不太會喘。

(內心的os.:唉~~居然不是因為我的腳力變好了說!)

.

.
.
.
(由這裡開始是登上稜線,視野頓開,
可以由樹林隙縫眺望 獅球嶺一帶的山巒、協和電廠的三支煙囪及基隆長庚醫院)
.
 
.
(回望三角洲嶺北峰的小廟)
.
 
.
.
 

石階步道卻也只修築到三角洲嶺北峰(海拔155公尺)的小廟,廟內供奉各式神像,離開小廟再往下之後直到六角亭之間的步道變為原始的山林泥土小徑,此段步道是穿梭在濃密的箭竹林下行走,沿著路邊兩側還種了櫻花樹和桂花樹,登山人如老鳥他們都喜歡走這樣的路;只是久未清整,漫生的箭竹枝都伸出來扎人,地面覆滿枯落竹葉,一片荒涼蕭瑟,還好蚊子這天放假去了!

.

.
(六角亭)
.
 
.
(長壽公園)
.
 
.
 

過了六角亭,再走下去就是獅球長壽公園(“南極仙翁”塑像與石獅石碑隔著一塊公園綠地對望),再來就是好走的平緩水泥路,路邊有鎮南宮還有用做早覺會辦公室的房舍,往獅球嶺砲台的路邊則有籃球場及登山早起會的簡易屋舍。

.

獅球嶺砲台在日治時期荒廢,不僅大砲遺失,營舍建築及相關設施所剩不多;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僅有一座石造指揮所及一處砲座。

.

.
(停在指揮所前面的這台拉風的哈雷重型機車可就不是陳列的古董了!
它說明了由獅球嶺砲台到山下的路是柏油路)
.
 
.
(獅球嶺砲台砲盤)
.
 
.
.
.
.
(從獅球嶺砲台碉堡頂上眺望基隆港及市區)
.
 

面對基隆港,有座高起的碉堡,上面有個『喉鎖島門』的小小石碑,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助,還真的很難爬上去,一旦上了碉堡就可以得到最佳視野。

.

碉堡右前方有紅淡山及中正公園,正前方平視出去是基隆嶼、俯瞰是基隆港及基隆市區、腳尖是穿出大業隧道的高速公路,左前方則可眺望到協和電廠的“三柱香”、白米甕砲台及飛鳳山等山稜線,及較近處的平安宮;那景觀真是棒得讓人增添『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連我怕高的那回事都暫時給拋到腦後了!

.

.
(由砲台往平安宮方向有一觀景台, 觀看的基隆港及高速公路隧道口)
.
 
.
(由觀景台另外一邊看過去,就是八堵交流道,
跟基隆港區的都市化,感覺上還差得真多)
.
 

獅球嶺砲台就在高速公路起點中興隧道的正上方,從獅球嶺上瞭望整個基隆市,便可以強烈感受到獅球嶺砲台軍事位置的重要性。一旦二沙灣、大武崙、白米甕等砲台在最前線防禦失敗,敵艦進港或登陸時,獅球嶺就成了阻卻敵軍入侵台北的最重要防線,此一防線不保,台北城岌岌可危。 獅球嶺另有東砲台及西砲台兩處,上面提到的就是保存較佳的主砲台,我們也曾想走往另一端的東砲台,但是陽光太烈,循水泥步道往下走,改往剛才望見的“平安宮”。

.

平安宮是基隆最大的土地公廟,據說也是基隆最早的土地公廟,古廟似已重修,因為旁邊立了不少歷年重修的古碑。

.

.
 
.
 (三岔路口,一側獅球公園牌樓往上直走就可以到獅球嶺,
一側有平安宮前的大正十四年的石燈籠及牌樓)
.
 
.
(號稱是最早且是最大的土地公廟平安宮及牌樓,
純以年份而論,堪稱眾土地公廟之翹楚無疑)
.
 
.
(山下書院社區回望往平安宮的步道,
基隆山城的特色就是樓梯多又陡)
.
 
.
.
(書院社區與高速公路接壤之處)
.
 

離開平安宮,一路往下的石階,沿途還聞到魚蝦的腥味,想必旁邊的民家都是在做海味的加工業吧?我們掩鼻摒氣、快步衝下石階道,再接上柏油車道,一出了“書院社區”就是高速公路,走路的我們該往哪走呢?

.

(請稍等,我很快就回來PO下一篇!)
 
.
 
.
(看大圖,請點此!)
.
.
.
備註: 1. “獅球嶺”一名,是因為過去在這個地方有座山形狀像獅子,而此山下原本有一個圓弧狀山頂的小丘,看起來就像是一隻獅子玩球,因此得名。不過,因為住宅社區與高速公路的相繼開發,獅子玩球之景已不復存。 2. 中山高速公路(國道一線)唯二的隧道皆位於基隆,為基隆端至基隆交流道間、獅球嶺路段之大業隧道(北上、全長556公尺)與中興隧道(南下、全長440公尺)。 興建單位:中興隧道:臺灣省公路局(今交通部公路總局),大業隧道:交通部高速公路工程局(今國道高速公路局)。 維護單位: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 1961年5月2日中興隧道開工,1963年8月中旬中興隧道完工。(麥帥公路時代,雙向兩線道);1971年8月14日大業隧道開工,1979年4月15日大業隧道通車(作為北上線),同時與中興隧道(改為南下線)納入中山高速公路穿越獅球嶺的隧道。目前,大業隧道與中興隧道為各自單向雙線車道設計。 3. 清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發生中法戰爭,法國海軍提督孤拔率艦侵犯基隆,當時劉銘傳主持台灣北部防務。為加強鞏固海防,曾聘英國技師幫助建造數座砲台,而獅球嶺砲台即屬其中一座。在中法戰爭中,統領林朝棟率軍駐守獅球嶺,與法軍相持達八個月之久,終使法軍無法向台北挺進,而唯一沒有被法軍攻下的就是獅球嶺砲台。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乙未割台之役,日軍自澳底登陸,直逼基隆港,守將提督張兆連,道員林朝棟及奧員胡友勝等先後駐守獅球嶺砲台,最終還是敗於日軍之手,為獅球嶺砲台的不敗之史畫下句點。 基隆砲台之多,冠於全台,砲台各司其職,如大武崙、白米甕 、槓子寮、社寮島砲台,位於最外翼,期殲敵於基隆外海;二沙灣、頂石閣、仙洞等砲台,位於港灣附近,期能阻敵闖入基隆港;獅球嶺砲台則位於港口最內部,三座砲台沿山陵高處而設,砲口齊向基隆港,做基隆最後的防線。 基隆自古居於海防重鎮,二沙灣砲台佔地遼闊,交通便利,為顯赫的一級古蹟;大武崙砲台營址完整,且緊臨情人湖景點,為國家二級古蹟;相較之下,獅球嶺砲台的規模及腹地都顯得狹小,再加上交通不便利,因此註定遭到冷落及遺忘。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axis1024&aid=6718417

 回應文章

Chen Mim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12/08/23 18:34
來這兒賞文聽音樂,真是莫大的享受。足感心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