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03 14:46:32瀏覽2302|回應8|推薦193 | |
南鵲(謝孟宗老師)是我的同事,他任教成功大學外文系,我任教成功大學中文系。在部落格上已經讀了不少他的作品,日前承他惠贈此書,又把一些好文章讀了幾遍。我這篇短文不嚴謹,只是簡略談談印象而已。 南鵲出身外文系,又在大學教英文,英美文學的根基雄厚,但南鵲也沒有放掉中國傳統,很喜歡閱讀中國古書,也常常在他的文章中展現對傳統中國文化的涵養,對現當代華文文學也有認識,也廣泛的吸收各種知識,聽名人演講是他的重要興趣。他的風格有點類似「學者散文」,像梁實秋、余光中、黃永武的作品那樣。「學者散文」的知識含量大,時見語言機鋒,幽默風趣處常見智珠閃爍。 南鵲喜歡吃,也喜歡寫吃,這有點像梁實秋和林文月。〈流光之味〉:「古書記載,有張翰者,宦途羈旅,因念故里蓴羹鱸膾,遂嘆不如歸去。這份心思,我扒了口飯,全明白了。」(頁96)〈肉食者談〉:「所謂幸福,坐實了,就是肥嫩的肉片和鮮甜的肉汁。」、「我讀研究所,旁聽過中文系的思想史課程。授課的先生說,諸君注意啊,『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是『仁政』啊。我雖不敏,『食肉』與『仁政』的關聯,倒聽進去了。自此,提到孟子,總覺得親切,而且,常有處身桃花源的愉悅。」(頁123)佳句佳篇尚多,不具引。 司馬遷活著為了寫書,寫書為了活著,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頗述己志,列傳之首〈伯夷列傳〉也有他的寄託,說明他為什麼著史?在我看來,司馬遷要作歷史的判官,面對歷史人物,他有歷史審判的意圖,這點和孔子的《春秋》筆削相似。但南鵲〈別鬧了,司馬遷先生〉語多嘲諷,有點唐突古人。著史問題複雜,南鵲的短文對史公的苦心不能理解。〈伯夷列傳〉只用四分之一篇幅敘述,四分之三發表歷史觀,史公的歷史哲學不以成敗論英雄,較大範圍的肯定各領域的重要人士,對以王位讓的伯夷叔齊讚譽,這都是重要的人文價值。 「我寧願讀的,是陳映真二十四歲寫的〈加略人猶大的故事〉:『沒有那愛的王國,任何人所企劃的正義都會迅速腐敗。他了解到他自己的正義的無何有之國在這更廣大更和樂的王國之前是何等的愚蠢而渺小。』」、「騎士既揮戈指向牢籠萬物的資本主義巨靈,便註定了要打一場又一場徒勞的仗。徒勞的戰事老騎士打得漂亮、有尊嚴。我不禁想勸他以同等的氣力揮戈指向牢籠內心的民族執迷。」(〈寫真:陳映真與我〉,頁89)最近又有陳映真詮釋的書面世。我覺得,有些文人「中節不保」或晚節不保,被權勢者收編,站在權勢者那一邊,他們所曾經堅持的愛或正義,顯得荒謬又可笑。 南鵲還有些教學心得、臉書探討、臺灣古典詩探討的文章,都很精采,我不再描述了。我希望有興趣者可找來讀讀。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