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12/06 17:39:49瀏覽3251|回應7|推薦88 | |
前不久,彰化鹿港國中英文科段考,試題太難,學生考出來的成績差,校方採用「分數開根號*10再加10分」公式,拉高學生成績,被教育學者痛批,出題者不清楚學生素質,既少了公平性,也看不出程度好壞。 其實,類似鹿港國中考題的爭議,在某些私中經常發生。而這些私中處理的方式,大抵上在考題過難、分數過低時,採取統一加30至40分的方式,讓成績回歸高分,以利於期末對外獎學金的申請。 未料到敝校三年級的第二次段考,數學科亦出現類似的狀況。此次命題者是任教兩年的新老師,考試範圍是五冊全,題型與計分乃是採基測方式──80級分,以100 年第二次基測數學科答對題數對照表來計算總分。 題目共34題,考試內容包含相似形、圓的性質、幾何證明與三角形三心(內心、外心、重心)等,就學生而言,這些單元本就有一定難度,再加上34道題,都屬於偏難題型,優等生約有六題、中上程度十題都是用猜的,中等程度若能算完20題就不錯了,考試成績慘不忍睹。 題目的難度如何??看看幾位數學老師對這份題目的評價。 第一位:監考時與三年級學生同步寫此份題目。考試過程有好幾個題目先跳過,等算完其他題目後,再回頭計算困難的題目,到最後二分鐘才算完,但無法確定每一題都正確。 第二位:目前沒有任教三年級的數學合格老師。覺得此份考題的每道題目,都可作為第五冊每一單元具代表性題型。 第三位:具有二十多年教學經驗,現在擔任三年級及二年級A段班的數學老師。在已經知道答案的情況下,仍無法在70分鐘內完成作答。他特地留下此份考題,要讓二年級A段班學生明年考第五冊前練習,且把題目的解答過程記下,以免解答時無從下手,在學生面前出糗! 第四位:三年級數學科老師。認為此份考題雖有幾題較容易,但也設下陷阱,刻意在圖形上畫幾條無關連的線,使學生混淆誤判。 第五位:數學領域召集人。認為此份試題不適合作為段考試題,倒可作為數學競試使用。 學生返家後,紛紛跟家長反映與抱怨,在親師座談會中,幾乎所有家長都對題目的難度提出質疑。但是審視各班成績,命題老師所任教的班級平均是全校最後一名,可見並未有洩題之嫌,與鹿港國中命題老師任教班級有異常高分的情形不同,應該純粹是命題者對題目難度與學生程度的誤判所造成。 但為了不讓成績太差,影響學生對外申請獎學金的機會,有些數學科老師提出替代方式──以原始級分轉化為百分制後,再開根號*10加5(例如40級分,就是40*5/4=50,50開根號*10加5,大約75分)為段考分數,以作補救。 命題若從題庫出題且不做修改,在短時間內便能信手拈來輕鬆完工;而要考倒學生也不難,只要儘找些艱澀冷僻的題型,學生馬上應聲倒地哀鴻遍野,但這都非正確的命題心態。 身為老師除了兢兢業業認真教學外,還得透過教學經驗的累積,充分掌握題型與題目的難易,並藉由平日教學過程了解學生的素質。當輪到命題時,更須審慎以對,多花些時間與心思,才有辦法出一份難易適中與具鑑別度的好試題。 否則,題目太過簡單,雖是「大家樂」卻無法區分程度,難度過高、分數偏低,採補救方式墊高成績,又危及考試公平性,且會打擊學生信心,影響學習動機,兩者都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