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中的村落小教堂
2012/01/06 22:47:27瀏覽70|回應0|推薦1

夢中的村落小教堂 2012-01-06 (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
 
 我的故鄉在義竹鄉溪洲村,村落小、沒有教會,只能到鄰近的東後寮教會聚會&hellip&hellip
◎柯玉雪(台北中會金城教會會友)

每當我要向認識不久的朋友介紹我的故鄉,就會說是嘉義縣義竹鄉溪洲村,在鹽水、布袋和朴子的中間,是全台博士最多的鄉,以賽鴿笭聞名。賽鴿笭台語叫粉鳥仔笭,每年約3月底至4月舉行,象徵這一整年的豐收及平安,賽鴿笭至今已有50~60年,的歷史。近年比賽的區域往往擴大到鄰近其他區,如後鎮──安溪寮、埤仔頭──傳芳、頭竹圍──牛稠底、過路──竿仔寮&hellip&hellip等。

故鄉村莊人口稀少,所以沒有教堂供為數不多的基督徒聚會,會友都到同鄉的嘉義中會東後寮教會聚會。

最近,做研究發現,我從小主日學聚會的會堂,竟然是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3級古蹟,它位於義竹往朴子19號公路旁,日本昭和1年(西元1926年)建造。大門紅牆古色古香,入口之山牆面磚材為「英格蘭砌法」,主體結構簡單有力。中央屋頂呈三角形上豎十字架,兩邊均勻對稱;教堂為長方形設計結構,源於羅馬時期的法院。由於當時台灣經濟不富裕建材就地取材、形式簡潔樸實。正門較繁複,上方有小雨庇,飾有四葉飾代表基督教的四福音書,兩旁為圓拱窗。教堂兩側三角形磚柱及拱形走廊、後面三落三角形磚柱,是地震後為支撐教堂免於崩塌而加蓋的,教堂後牆已封閉的氣窗上方,留有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射擊的彈孔痕跡。教堂內則懸掛有「基督聖教」木匾雙龍呈祥圖樣,顯示這是華人文化的產物。  

我幼年時在此上主日學兼爬樹,可惜那時的幾棵大樹和當作矮柵欄的七里香,有的已然被廢掉,當年教會那些七里香,還時常在我夢裡散發香味哩!主堂旁邊的建物,還有一排分成一小間的主日學分班教室,至少也有50~60年的歷史,卻時常被歷史研究者忽略。一談起這些建築物在興建時,家父還曾做過義工擔過磚頭,協助聖殿完工。

義竹鄉不靠海,但很多人家靠漁塭為生,水車打出水鄉澤國的風光。漁塭產花跳、虱目魚、鰻魚、草蝦等水族類,來此吃海鮮比其他縣市便宜。而與19號公路平行的旁邊,台糖小火車的鐵道還在見證那一段製糖外銷的歷史,我讀國中時還曾經搭小火車去義竹國中上學,如果搭新營客運還會經過教會。

義竹鄉古名是「二竹圍庄」,原明鄭時屯田之處,先民前來開墾時,此地以栽植竹而得名,後來「義」之台語與「二」諧音,改稱「義竹圍庄」。這個充滿歷史美感的鄉鎮,在糖業衰微以後,改種火龍果、桑葚、哈密瓜、玉米、芒果&hellip&hellip等等,讓這裡更加豐富多彩。溪洲村有一間小天主堂荒廢很久,大概是因為鄉下人口外流,以致連宗教人口也縮水,這間天主堂就像古蹟一般,成為人們心中的記錄。不過,村裡的「鳳山宮」則移到更靠近省道路口,牌樓成為村子的「地標」。

道路重新規劃美化後,有次我走在村子的小路上,看到藍天白雲烈日下的玉米田旁邊,路上行道樹一整排開了桃紅色的櫻花,兩隻白鷺鷥在田間、花上飛舞覓食,這無意間捕捉到的畫面,不禁讓我想起夏卡爾名畫上的色彩,真美。我閒步其間,有如置身夏卡爾色彩強烈的畫中。夏卡爾的畫中也時有教堂的身影,我希望有一天,溪洲村也能有一間有種樹的、基督徒聚集的小教堂,這樣長輩們萬一行動不便,也可以就近聚會,在會堂親近上帝。


 

 

 

 

 

 

1965年因聚會人數增加而新建之禮拜堂。


 

 

 

 

 

 

1926年落成的禮拜堂,現作活動中心之用。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h5&aid=6009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