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0 15:13:41瀏覽944|回應3|推薦71 | |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最完整宣講世界觀的經中之王《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定義勇於改過之人為「大雄」(真英雄)。此所以,全世界的佛教寺院都把僧衆朝暮集中修持的正殿定名為「大雄寶殿」。 追隨一代大哲桐城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與儒佛大家濟南李炳南老教授,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有成的近代佛門宗師淨空法師,進一步針對「大雄」詮釋說:“在佛法裏面稱爲大英雄的,一是能發心,又能做到的諸佛如來,再就是知道過錯而且能改的一般人。也就是說,俗世凡人只要知過能改,就是傑出的英雄人物,也才是有資格留芳史冊,被後世尊為聖賢的「偉人」”。 佛家之外,儒家也同樣強調必須「補過至善」。不僅至聖先師孔子疾呼:“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大學》更開宗明義地告誡居上位的人,「明明德」、「親民」,及「止於至善」是保住權位的唯一法門。其中的「至善」,就是虛心知錯,勇於改過。 翻開中華民國近代史,蔣介石就是一位既知過,又能改的真英雄。 「驕矜、憤懣,自恃、忙迫,不能澹敬虛心,全憑主觀行事。凡大小政策,無不自信自決,以致無人進言,不能集思廣益,折中至當...對於社會與民眾福利毫未著手,沒有改善人民生活...所造罪孽,不能怨天尤人,只能待罪補過,以求自贖」。這是蔣介石寫在日記中,檢討造成失陷大陸原因的自省文字。 對照國府建設台灣史。 蔣介石在1949年12月7日國府播遷台灣後,不但沒有藉口外有中共威脅,內部經濟困難、社會不穩而稍事輕乎民生,反而立刻延聘專家學者,研訂把政府接收自日本人的土地,以公有地名義讓農民承購的「公地放領」辦法,並接續推動「耕者有其田」政策,扶植自耕農有自己的田地耕種;而且實施減低田租的「三七五減租」,切實保障農民收入。此外,更從1951年開始推動地方政治改革,舉辦台灣縣市議會、縣市長、省議員等選舉,大量發掘台灣地方精英參政。 因為蔣介石勇於「痛改前非」,能夠徹底拋棄數十年來只重嫡系,及護短的「積習」,台灣才得能在他委由各方賢士全權主導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制度改革及經濟建設成果中全面突飛猛進,快速成為全世界開發中國家的典範;蔣介石的個人名聲也因此被國際公推上現代「偉人榜」。蔣介石知過能改,果然善莫大焉。 只是,一樣米養出百樣人。中華民國能幸有自動自發,補過至善的偉人領袖,也就會不幸蹦出屢錯拒悔,固執不改的奸妄小人總統。 上任不及三年就因為勤於內鬥而造成同志相繼背離,罔顧民生而致民怨載道的當今中華民國領導人馬英九,不但沒有絲毫以史為鏡,自我檢討錯失的虛心,反而變本加厲的運用扭曲228事件史實手段,妄圖藉由汙衊國民黨黨格,和鞭屍蔣介石來愚騙泛綠人民,謀取延續霸權的機會。卻惹得1979年發動「美麗島事件」主角之一的施明德,及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藝人羅大佑、學者朱雲漢、退輔會前主委胡鎮埔等人聯合發起匡正政治思想的「我心未死」運動,而且決定在今年五月召開「台灣國民會議」,為中華民國尋覓合格總統,為台灣的未來規劃光明出路。馬英九倒行逆施的結果,正應了“有心非,名為惡,倘掩飾,增一辜”的《訓蒙文》古訓。 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說:“歷史的基本作用是能讓後世的人們更容易瞭解自己所處時代的國家領導人處理公共事務的態度是否妥當,並從而正確判斷國家情勢和趨勢的吉凶”。 從馬英九自登位以來就顯露的貪戀權位個性,及為圖連任而心態越見汙穢,手段越來越極端的作風研判,正宗臺灣版的「茉莉花革命」很快就會因為馬英九不知悔改而爆發!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