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4 04:27:45瀏覽816|回應5|推薦69 | |
看到蘇起針對『維基解密』公佈他2009年擔任國安會秘書長時告訴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派軍艦護漁只是公關宣示”的答辯內容,總角之齡就師法道家祖師爺李耳,每逢進城必倒騎牛背,反複朗讀《道德經》的散客立刻拍案確定,這位自號永昕的蘇先生是個擅於玩弄「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心機的陰沈小人。 「朝三暮四」出自被世人公認是李耳思想繼承者的莊子所著的「齊物論」,是一篇闡揚道家「執本」思想,強調「不要被近利矇蔽,要著重辨析主事者“心態”」的醒世寓言。故事主角是一位十分瞭解猴子習性,懂得如何左右猴子的喜怒情緒,而被鄉人賦予“狙公”綽號的養猴人。某年,狙公居住的村子裡鬧飢荒,狙公於是決定要縮減猴子的食糧份量,就召集猴子們宣佈:“現在家裡越來越窮,從明天開始,我每天只能早上給你們三顆果子,晚上給你們四顆果子”。猴子們不甘食糧從此減少,立刻呲牙咧嘴的又蹦又跳,露出拼死也不願意接受的態度。狙公於是改口說﹕“為了表達我真誠疼愛你們,就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才縮減成三顆吧!”。猴子們聽到早上從三顆增多成了四顆,就高興的一起趴在地上叩頭敬禮,不再反抗了。 咱不知道莊子這篇「朝三暮四」寓言曾經點醒過多少被近利矇蔽的腦袋瓜子?但咱確知,昔日在老北京主持沐猴戲的馴猴人就是利用一小塊糖,就讓猴子們甘心被鞭打,乖乖任憑擺佈。 現在,透過蘇起針對軍艦護漁騙局所發表的顛三倒四狡辯言詞,咱更確信,在以馬英九為首的那夥人眼中,人民只是群笨猴子,要大家乖乖的把手中選票繳出來,只要玩玩「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耍猴兒把戲就可以輕鬆搞定了。 只是.... 咱親愛的鄉親父老兄弟姐妹們,你們真的都笨若猴子嗎?
附錄: 一、派軍艦赴非護漁 蘇起:有困難 【中央社╱倫敦9日專電】 總統府資政蘇起今天說,台灣漁船被索馬利亞海盜威脅事件,經國防部評估派軍艦前往護漁有困難,而決定不做,但為了讓民眾放心,透過外交努力爭取協助。 維基解密日前公布美國在台協會密電,當時擔任國安會秘書長的蘇起告訴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派軍艦護漁只是公關宣示。 蘇起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索馬利亞海盜威脅事件當時發生的很突然,索馬利亞對台灣是很陌生的地方,海軍理論上可以派軍艦護漁,但是要去那麼遠的地方有不同的考量。 他說,「我認為所有的對外關係都要從務實的基礎出發,做得到的才做,做不到的不要做,不能有一絲毫的勉強」。 索馬利亞位在非洲東岸,蘇起說,因距離台灣太遠,「我們的軍艦在那裡沒有任何一個港口可以靠岸,如果派軍艦去就一直在海上飄流,再加上來回的時間,整個來看就是不可能,而且國防部清楚告訴我不可能,既然不可能就不宜做這種計畫」。 蘇起表示,美國在當地領導多國艦隊,因此很關心此事,如果台灣有意派軍艦前往索馬利亞,美國會很想知道,因此前來探詢,但他明白告知台灣不會派軍艦。 雖然各方研判不宜派艦,蘇起說,如果這樣明白告訴國內民眾,不免令他們感到失望,「因此我們一方面與多國的艦隊打交道(明白告知台灣不會派軍艦),希望他們能給予協助,而為了讓國內民眾安心,同時做外交上的努力(騙台灣人民國民黨會派軍艦護漁),希望能兼顧到兩面(既討好了美國,國民黨又騙到了選票)」。 【2011/09/10 中央社】
二、維解護漁/蘇起:軍艦護漁 只是公關宣示 【聯合報╱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 台灣船隻飽受索馬利亞海盜威脅,政府宣布有意派遣軍艦護漁。不過維基解密公布的美國在台協會(AIT)電文指出,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告訴AIT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軍艦護漁的宣示只是公關努力。 蘇起對美方坦承,軍艦護漁的宣示,純粹用來展現政府關心,並反擊大陸宣布要以軍艦為台灣船隻護航,但政府並未認真考慮此選項。 據AIT於二○○九年一月十二日發出的電文,蘇起表示,台灣不會同意讓解放軍軍艦保護台灣船隻,但也了解台灣派遣軍艦到那麼遠地方,是不切實際的,台灣只能依賴多國聯盟提供保護。 蘇起提到,儘管政府對在那麼遠的區域捲入安全議題的興趣有限,但若台灣的回應不夠快速與適當,中國將在印度洋取得更多的政治分數。 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二○○九年一月八日在記者會中稱,「我國國安單位正研議,要不要自己派軍艦到當地護航」;國安高層還說,若計畫實現,將是中華民國海軍有史以來距離最遠的兵力投射行動。亞丁灣距台灣約五千浬,我海軍艦隊航程需十到十一天。 維基解密另指出,二○○八年一月總統大選前夕,蘇起接受AIT訪談,指國民黨也很不滿中共打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未來執政後,將與中共就台灣國際空間達成權宜之計,若對方拒絕,國民黨就要恢復民進黨的外交游擊戰。 蘇起當時表示,北京必須了解,如果拒絕與更靈活的國民黨政府合作,只會加速出現更多像扁這類的人。電文表示,蘇起說國民黨只是假裝對入聯公投有興趣,但會在最後要求支持者抵制。 【2011/09/08 聯合報】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