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30 01:03:00瀏覽1495|回應7|推薦67 | |
充滿污穢口水,齷齪奧步的五都選舉,總算在連勝文的鮮血中劃下句點,如期落了幕。台灣自光復以來的縣、市行政區劃分也就要從今年十二月廿五日起走入歷史,合併成為五大直轄市。也就是說,馬政府的地方行政層級,從此就要以「五直轄市及十七縣市」的全新風貌來服務人民,接受人民的考評了。 顧名思義,【直轄市】是「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轄的建制市」。而「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轄」的本質精神則顯示,【直轄市】只是運用「由公民直接選舉市長」方式,迂迴達到「中央集權」目的的一種「民主形式」統治制度。 倡言「改革」的馬英九總統信心滿滿的說:升格五都為【直轄市】之後,中央把『錢』與『權』下放給地方,保證可以讓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快速進入一心一德,均衡發展的國強民富巔峰。 近代歷史卻告訴我們,除非中央政府的既在施政績效確實獲得多數人民激賞;對於新制的規劃周全詳盡,已經普獲各界信任,支持實施。否則,冒然分權的結果,勢將是始於中央與地方政府分庭抗禮,終於民生倒懸,國家崩裂。 孰是誰非? 依循「冷靜觀察事實,真象自然大白」的俗話方法,應該是最客觀,又明智的途徑。 檢視這次升格五都為【直轄市】的選舉開票結果,國民黨雖然保住了自稱代表勝利的三席,但是,從相較二○○八年縣市長選舉的總得票數,這次國民黨蒸發掉近一百廿萬票的情況審度,顯然代表選民對於馬政府執政以來的政績極度不滿,對於未來分權治國的統御能力也缺乏信心。 再觀察攸關未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互動與權責劃分是否公允,關鍵整體國家能否上下齊心,協力奮鬥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及「行政區劃法草案」三大配套法案,竟然遲至弦上利箭已經射出的時候還僵持在立法院朝野爭議的階段,而且各縣市政府為搶食統籌分配大餅的分歧意見也迄今懸而未決。顯然,馬政府嚴重怠忽了升格五都的必要準備工作。 面對馬英九的草率從事,1991年,戈巴契夫執意將蘇聯改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卻引發造成蘇聯解體的「葉爾辛效應」憾事,或許正是台灣全民必須即刻捐棄藍綠成見,據以冷靜研析,理性面對未來的鏡子。 蘇聯時代,蘇共一直將各個不同聯邦作緊密的結合,其中包括領土最大的俄羅斯,附庸的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等國家,戈巴契夫執政後,雖然因為推行民主化改革政策,舉行民主總統大選,終止從二戰以後長達四十餘年的與西方世界冷戰格局而於1990年10月15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是由於戈巴契夫的改革步伐草率,對內的濟轉型造成多數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進反退,刑事犯罪也因而大量增加;對外,冒然開放東歐民主化,相對減弱了蘇共政權的國際影響力,也大幅降低了中央主導國家發展的控制力等作為,以及戈巴契夫過份信賴及採納美國意見的態度,卻讓保守派和軍方,以及廣大的人民失望,咸認為他違背了建設「民主的社會主義蘇聯」的初衷。終而導致了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蘇聯從而解體。 至於葉爾辛,1991年6月12日以57.4%得票數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後,立即與戈巴契夫發生民意代表性的爭議,並且開始公開質疑戈巴契夫的命令。於是,國際政治界就從此把「當元首的民意代表性不足時,有聲望的地方首長便對其命令排斥」的現象,泛稱之為【葉爾欽效應】。 1991年8月19日,當時的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佈總統戈巴契夫會同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元帥及克格勃首腦等人宣佈成立「緊急狀態委員會」,聲稱戈氏的改革已經失敗,下令武裝部隊接管國家政權,同時軟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巴契夫。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葉爾辛於是就在政變72小時後,戈巴契夫被迫辭去總書記職務時,宣佈解散蘇聯共產黨,接管了戈巴契夫的全部權力,成為首任「俄羅斯」總統。 在蘇共年代憑藉矢言打擊貪污,大膽挑戰當時僵化的黨政機構而聲名大噪的葉爾欽政執後,因為期望藉由盡快實現資本主義來鞏固個人的權力,而自詡靈活地罔顧必須具備完整的民主制度規劃,和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改革計劃,才能消弭戈巴契夫所積重的政經沉疴的圓融處事道理,執意莽撞推動市場經濟和民主制,結果,除了徒讓俄羅斯的經濟瀕臨崩潰,也自毀了他在國民心目中的領導形象,而在1999年12月31日,以健康違和理由宣布辭職,並在俄國電視上為無法達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並懇切請求俄國人民原諒他的行政失誤。 對照戈巴契夫和葉爾欽因為行事操之過急,而把改造俄羅斯成為一個現代化民主國家的美意,變鑄成禍國殃民惡果的現代史例,今年底,台灣縣市合併升格為五都後,新直轄市政府在中央完全沒有做好如何把「錢」與「權」下放地方、如何公平合理分配「財政統籌分配稅款」及「地方補助款」、如何避免對其他縣市產生排擠等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到底有沒能力概括承受原本縣市政府的債務?承擔自己招商行銷,與創匯,創收的壓力?以及如何舉債?如何同步配合中央處理大陸事務的複雜政策方向與節奏?...等,將都是考驗五個直轄市長及其小內閣的治事能力,關鍵五都市民現實禍福的嚴肅課題;就中央政府而言,如何避免國家菁英大量流失進入五都小內閣?如何擴大國庫財源,有效因應五都建設所需?如何化解五個直轄市可能分庭抗禮的因素?如何防止五個直轄市各別,或聯手挑戰中央政策?...等,則不僅都將嚴厲考評著馬英九的「總統」資格水準,與成事魄力,也將同時考驗出,上蒼對於長久以來,自甘迷失在藍綠政客的惡鬥陷阱中自殘的台灣生靈,還願意施捨多少慈悲?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