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29 14:46:11瀏覽17308|回應1|推薦3 | |
歌譜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an450104&b=24&f=1930568863&p=0 張淑容 漢語吟詩 http://mymedia.yam.com/m/1608523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辭》敘事明了,語言淺白,娓娓道出了一個女孩兒的傳奇故事,一個女孩子,在年邁的父親接到從軍令後,毅然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奔赴沙場,多年的戎馬生涯漫長而艱苦,“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當告別九死一生的疆場,得到了天子的獎勵,非常意外而動人的事情發生了,木蘭辭去了一切官爵與利祿,唯一願望是回家鄉。終於回家了,欣見久別重逢的親人。最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當木蘭脫去戰袍,穿上自己的女兒裝,出門招呼送她回故里的伙伴,伙伴個個驚呆了,原來他們朝夕相處的木蘭是個女孩兒! 有很多人上戰場是因為宏大的理想或野心,諸如建立功名,發財升官等等,木蘭不是,她上戰場的動機非常簡單,就是替父親盡一份應盡的義務,自己為雙親盡一份孝心,如母親般地呵護年幼的弟弟。然而她的純真善良,勇敢與吃苦的犧牲精神,淡泊名利的超凡脫俗品格,使她成為中國傳統和文化中完美的女孩子的形象,也是後世傳誦她的根本原因。 自漢代起,民間開始修建木蘭祠,每年四月初八木蘭生日致祭,謂木蘭祠。歷經各代,香煙不絕。祠祀木蘭的廟宇遍布神州,較為遠古而著名的有安徽亳州木蘭祠、河北完縣木蘭祠、河南虞城木蘭祠、湖北黃陂木蘭祠、陝西延安万花山木蘭祠等。 木蘭,這個因善良和孝心而勇敢的女孩兒,終因其傳奇的經歷和高貴品格而超越了人類本身,成為女性的典範,並散發著經久的神性的光彩。 載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3/9/18/n378212.htm 張麗華 新編歷史開篇《新木蘭辭》[蘇州彈詞影片欣賞] 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木蘭詩》 《木蘭詩》是一篇歌頌女英雄木蘭喬裝代父從軍的敘事詩,也可以說是一出喜劇。它和《孔雀東南飛》是我國詩歌史上的“雙璧”,異曲同工,後先輝映。胡應麟《詩藪》說:“五言之贍,極于焦仲卿妻;雜言之贍,極於木蘭。”這提法和評價是很恰當的。但是和《孔雀東南飛》一樣,《木蘭詩》也有一個?生的時代問題,而且更說紛紜,魏、晉、齊、梁、隋、唐,各說都有。有的還提出了主名,把著作權歸之曹植和韋元甫。目前我們已可肯定它是北朝民歌。 陳釋智匠撰《古今樂錄》已著錄這首詩,這是不可能作于陳以後的鐵證。北朝戰爭頻繁,好勇尚武,這首詩正反映了這一特定的社會風貌。又詩中稱君主?可汗,出征地點都在北方,也都說明它只能是北朝的?品。大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東、西魏分裂以前。在流傳過程中,它可能經過隋唐文人的潤色,以致“中雜唐調”,如“萬里赴戎機”六句。但就全詩看,仍然保持著北朝民歌的特色。
載自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h/anfa_history14.htm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