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因有大量石油收入,所以無論是政府單位或民間都有雇用外籍勞工,早期沙國和台灣關係十分密切,兩國簽署許多合作計畫,因緣際會我也受聘到沙國農水部辦理水利業務,沙國有六百多萬外籍勞工,工作範圍幾乎涵蓋社會各個層面,中央政府聘請的顧問、專家多來至世界各先進國家,而中層公務員有許多來自語言、宗教與風俗習慣相同的埃及及巴勒斯坦等鄰國;民間雇用的外勞多為看護工、清潔工及工程技術人員,來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度、菲律賓、泰國、印尼及越南等國;我榮工處在沙國也雇用泰國勞工協助高速公路、港灣及工業區等基礎建設,工區多設在沒水沒電的沙漠中,夏天室外溫度常高達攝氏50度,除簡陋的工寮外,一點隱蔽都沒有(看不到一棵樹),白天豔陽高照絕非一般人所能忍受的‧
沙國位於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半島,面積約為台灣的六十倍,人口與台灣差不多(扣除外勞),一般人對於沙國的印象多半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其實沙國除了沙漠外,更有伊斯蘭教信眾一生必須前往朝拜的聖地,也有雄偉而寸草不生的壯麗高山與深谷綠洲及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利雅德、吉達等都市高樓林立,交通等各項建設也具有國際大城市的水準,是個非常值得前往旅遊的國家,但沙國是民風十分保守的伊斯蘭教國家,除朝聖、商務及工作外,不會發給入境簽證,所以一般人無法前往觀光‧
台灣與沙國關係最密切的時期約在1975至1990年,那段期間受聘到沙國政府工作的有交通、農技、電力、電信、水利、醫療等團隊及柔道等體育教練,另外還有很多到那裡做生意的商人與興建高速公路等工程的榮工處、中華及中興顧問公司的技術人員,數量多到各地的大街小巷都會聽到台語或國語,我在沙國服務期間為該國對外國女性最開放的時期,當時在沙國的外國女生都可以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也不用男性親戚陪伴而到處旅遊,現在則不論是外國或沙國的女性,一律都要依「可蘭經」的規定行事了‧
我在1979年9月19日零晨到達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德國際機場,一出機場才體會什麼叫做【熱】,午夜的氣溫還是高得像站在大火爐旁,那種感覺若非親自題驗是很難以形容的,雖然我曾經在非洲赤道附近的象牙海岸共和國工作過兩年,但也從未遇到那麼熱的氣溫,心想這下子完了,在這個國家要住兩年必定是度日如年,我在出境大廳等候到機場的燈全熄了,還是沒見到接機的人,因語言不通又沒有電話、地址,真不知該如何是好,最後不得已叫部計程車到附近飯店住宿,隔天請飯店幫忙送我去沙國農水部報到,會造成這種困境是因為當時安排行程的海外會電請駐沙農水團去接機,但當天團長因到吉達(Jeddah)中華民國駐沙大使館洽公,而把接機的事給忘了,現在回想在利雅徳機場等待接機時的緊張、無助及徬徨印象還很深刻‧
我在沙國農水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Water)擔任水文專家職務,沙國政府給的待遇還不錯,只是生活太單調無聊,在利雅德三個多月期間利用下班後時間去利雅德大學惡補阿拉伯文,一則可以學些可以和沙國人溝通的工具,另外也可以排除寂寞和無聊,因為沙國幾乎沒有任何娛樂的場所,也不可喝任何帶有酒精的飲料,電視大部份時間都在頌讀「可蘭經」,偶而有些卡通之類的片子也都是阿拉伯語,實在是有看沒有懂,平日下班除了逛逛街外大半時間都窩在宿舍看看書‧
在利雅德期間(1979年)遇到回教的朝聖假期,共有十二天不必上班,我和同事坐火車到Hofuf的農技團訪友,兩地相距近三百公里約坐六個小時才到,Hofuf是一個很大的綠州,在那裡感覺不到四周是廣大的沙漠,尤其農技團的農場內林木高大翠綠,加上空氣清涼處處花香,真是沙漠裡的「世外桃源」,承蒙農技團老友(在象牙海岸曾共事過)的熱忱招待,不但飽嚐他們種植的西瓜、香瓜(哈蜜瓜)、蜜棗與各類蔬果外,還帶領我們去附近的風景區玩,那裡有處像墾丁的公園,有一線天也有大石洞,讓人感覺好像回到了台灣‧
農技團的朋友還專程帶我們去沙國的第三大城Dhamam(達曼)觀光,也到附近的波斯灣撈蛤蜊,很難想像那裡的蛤蜊多到只要手伸入沙裡就可撈起一把,那天帶回去的蛤蜊連同海水(讓它繼續吐沙)幾乎把汽車的輪胎給壓扁,在海邊看到許多外勞還現烤現吃,蛤蜊那麼多是因為阿拉伯人不吃的關係,因外國人漸多,我看遲早會被抓光的,其實蛤蜊沒吐沙是很難吃,那趟旅行讓我深刻體會到「出外靠朋友」的意義,雖然事隔多年,我還是很感謝農技團朋友給予的熱忱款待‧
利雅德的天空經常都是萬里無雲,天氣雖然熱,但大部份時間不是在辦公室就是在宿舍或是在車上,因為汽油和水、電都非常便宜,冷氣到處都有也整天開著,所以幾乎忘了【熱】的存在,假日有時也到郊外看看風景(距利雅德約七十公里,有處 The Camel Trail 不亞於美國大峽谷的景觀,非常的雄偉壯麗,可惜知道的人好像不多),由於沙國濕度低又常有微風,所以也滿舒暢的,偶也而下場陣雨,天氣馬上就變得非常的涼爽‧
1980年1月奉沙國農水部令,派往Taif的水文站服務,我是該單位裡唯一的外國人,其他的同事都是當地的阿拉伯人,只有站主任會說一點簡單的英語,我心情緊張可想而知,但因派令已下,只好硬著頭皮前往赴任;Taif天氣很好,出乎意外的Taif不但常下雨竟然還有水庫,夏天時國王及各部會首長都在Taif上班因而被稱為「夏都」;幸運的是沙國的華僑都大多聚居在Taif,另外那裡也有榮工處招待所及衛星電台等來自台灣的同胞,我非常感謝招待所讓我搭伙,他們聘用的廚師讓我每天都有美食可吃,又有來自台灣的報紙、錄影帶及電視片可看,我幾乎每天下班就賴在招待所直到很晚才回宿舍,週末則在宿舍打打小麻將或找伴上街逛逛,有時也一起開車到吉達玩或到僑領家吃中國的西北大餐「烤羊肉飯」,因為我在水文站的工作也很順利,所以日子過得非常的舒適和愉快‧
Taif有個地方春天時杏花盛開,被稱為「陽明山」,醫療團的醫師、護理及醫技等人員經常分批前往賞花及騎駱駝,招待所通常會為遠來的客人加菜,我也沾光吃大餐,在過年、過節及國慶等大節日,大家會選擇在吉達或Taif一起慶祝‧
吉達為港口城市也是沙國的第二大都市,通常伊斯蘭教的朝聖者都由此處入境,市區五星級飯店林立、街頭人來人往非常的熱鬧繁華,吉達市到機場沿紅海的公路上有很多高大的雕塑,景觀非常的漂亮,Taif和吉達的人經常一起聚餐或去紅海坐船遊玩,榮工處在吉達的辦事處甚至還帶我們到紅海的離島去探險,我住在沙國的那段期間,不論是在Taif或吉達的中國餐廳經常是熱鬧滾滾的,在Taif一住三年,承蒙榮工處招待所、衛星電台、醫療團的工作人員與當地華僑的照顧,讓我幾乎忘了身在國外,每次休假快到了才驚覺又過一年了,真是所謂的「樂不思蜀」呢‧
(下列照片為沙國的位置圖、Taif陽明山的杏花開、大家一起過農曆年、過年烤羊肉大餐、沙國的沙漠與駱駝、Taif的水庫、沙國的衛星電台、吉達的濱臨紅海大道、水庫內釣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