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30 19:32:32瀏覽1399|回應2|推薦14 | |
Dear ~なな~:
圖片 & 文字介紹引用來源:屏風表演班 http://www.pingfong.com.tw/ 劇情簡介: 「風屏三部曲」這個系列的作品是設定有一個三流的劇團,在舞台上排練、演出所發生的故事。劇團裡的團員之間因為人際衝突,情愛糾葛、金錢糾紛等因素,總是把私人情緒搬上舞台,藉角色報復,加上演員忘詞、帶錯道具、佈景壞掉等意外接連發生,於是演出進行中狀況百出、烏龍連連。因為風屏三部曲都是以「戲中戲」的方式來呈現,利用戲裡戲外的荒謬情境來反諷人生,於是劇中所有的人名都顛倒過來,李國修變成李修國,楊麗音變成楊音麗,樊光耀變成樊耀光,屏風表演班也顛倒成「風屏劇團」。《京戲啟示錄》是繼《半里長城》、《莎姆雷特》之後「風屏三部曲」的完結篇,因為這個三流劇團揮別前兩次在舞台上慘敗的經驗,最後的告別演出在風雨飄搖中完美落幕。而這個「風屏劇團」終於成功了,但是也要解散了…… 先後發表《萬里長城》、《莎姆雷特》兩個作品的「風屏劇團」,團長李修國屢敗屢戰,堅持要推出新作《梁家班》。《梁》劇的故事靈感來自李修國那位堅持做手工戲靴的父親,從一個戲靴師傅的角度,看見四○年代梨園行衰頹的過程。雖然梁家班仍試圖重整旗鼓,改革傳統戲曲的表演形式,但仍因時代變遷,家國動盪不安,這群欲振乏力的戲子伶人無法改變現況,只好各奔東西,梁家班也宣告解散。 李修國經由這個作品來表達對父親的追思,並在戲中扮演自己的父親,透過角色與自我對話,在真實回憶與虛構故事交雜之中,對戲劇與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體認。不料,風屏劇團紛至沓來的人事糾葛、舞台上層出不窮的烏龍事件,讓李修國在排練中疲於奔命,心力交瘁。最後,在李修國的真情告白之下,所有團員如夢初醒,決定要在離開劇團之前,完成一個共同的心願——原來,在《梁》劇裡,梁老闆一直想改良京劇,但在劇本裡他沒有實現,他希望在《打漁殺家》裡加上一段戲:一群漁民在河面划船,兩幫人在水裡打鬥的大場面。這個夢幻的場景,竟然就在所有人齊心協力之下,在首演之夜奇蹟似的發生了…… 忘了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看舞臺劇,更忘了什麼時候開始,愛上屏風,愛上國修老師,只知道,每年元月購買套票,年中與年末各看一場屏風的戲,已經變成一種習慣。雖然なな周圍的朋友不愛舞台劇,沒人共襄盛舉,但一個人看戲,其實也很有趣,或許也因為一個人,心無旁鶩,就能更投入劇情內,跟著大聲哭,大聲笑~~ 節目單內 "編導的話" 寫著:戲劇與真實生活之間,永遠都存在著一個劃不清界線的模糊地帶,真實生活裡,每個人都扮演著一個以上的多重角色,生活既是如此,戲劇也該是‧‧‧‧‧‧戲裡戲外的扮演都是真實,卻也都是虛構,在這真假虛實的流竄間,更會看見故事裡最真的情感與價值。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這個舞台上,每個人都是編劇,都是導演,都是演員,日昇月落間來回循環,愛恨情愁間不停游走。 "怎麼辦呢?時間一直往前,我只能憑記憶回到過去,過去所發生的一切愈遠愈模糊。有時候我經常懷疑那些曾經發生的過去是確有其事?還是根本沒有發生過?" 這是戲的一開始,修國對老婆佑珊說的一段話。 曾以為,這樣巨大的傷痛,是永遠也不可能忘記的,但隨著時間逝去,慢慢的,心也就冷靜下來,過去的一切,被不斷新增的現在所填滿,下一秒,又成為過去,逐漸遠去的,不僅僅是記憶,還有情緒,曾經生氣難過、歡欣鼓舞、失意沮喪的事情,隨著時間不斷往前,也漸漸淡去。 なな不知道演員們下了戲之後,要花多久的時間恢復自己的本性,なな只知道,即便忘了台詞的每一字每一句,看戲時的感動,會持續迴盪在心裡。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