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布拉姆斯的豎笛五重奏
2009/03/15 04:17:10瀏覽3193|回應0|推薦4


布拉姆斯的豎笛五重奏

  1890年底,57歲的布拉姆斯似乎意識到死亡所帶來的威脅,意欲以該年所完成的「第2號弦樂五重奏」作品111,來為他一生的創作畫下句點,而這個作品編號恰巧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最後一首,冥冥中是否「巨人腳步」的心結一直到他晚年都揮之不去,不得而知,但至少從布拉姆斯的意圖,可以看出樂聖對他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然而,於1891年3月布拉姆斯造訪曼寧根Meiningen,被當地樂團豎笛首席穆菲爾德Richard Muhifeld的演奏所感動,而再次提筆為他寫作了四首豎笛作品-----作品114的三重奏、作品115的五重奏以及作品120的兩首奏鳴曲。
  豎笛五重奏是一首結合了許多不同素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這是布拉姆斯所有室內樂作品中最美麗的一首,如果我們將他的「韓德爾主題變奏曲」看成是他早期天才表現的一面的話,那麼這首音樂所散發出晚秋對於美好事物的消逝,感慨人生乖違的宿命觀則是布拉姆斯的另一面貌,這五支樂器所交織出的感官美是他早期作品裡所沒有的。第一樂章一開始由兩支小提琴所奏出的主題,是典型布拉姆斯晚年的旋律,這個充滿「謙虛」的主題,也是架構整個樂章的要素。慢板樂章的主題,在豎笛有著相當寧靜、夢幻般的個性,而在中段採用如「吉普賽」風格的即興演奏,在豪放之後迅速又以小提琴奏出起始的旋律,然後再由豎笛回顧原先的動機而結束這個動人的樂章。第三樂章的基本主題是由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片段組成,當豎笛奏出那寬闊自由的旋律後,四支弦樂器將主題或擴大或變形地細心經營,樂章由豎笛回眸基本音型而結束。由主題和五段變奏組成的終樂章是整首曲子的重心,而這個樂章的主題則源自第二樂章,以第一小提琴與豎笛不著痕跡地交織而成,各段變奏都呈現出主題的不同風貌,哀怨、激情與無奈雜陳其中,當第五段變奏終了後出現第一樂章主題時,讓人猶如自夢中醒來,不免讓人聯想到貝多芬那首偉大的第32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11的第二樂章〈同樣是變奏曲樂章〉,那種神由於天際之間而候知返的感覺,對布拉姆斯來說,或許僅為尋求晚年內心的平靜吧!
  我特別喜歡豎笛演奏家卡爾‧萊斯特的演奏版本,無論是和威米爾Vermeer Quartet、布蘭迪斯Brandis Quartet、阿瑪迪斯或維也納四重奏團合作的版本,萊斯特的豎笛在布拉姆斯的音樂裡,付出最高的信賴與純粹性,不僅在主題部份,甚至位居伴奏時,他亦毫不放鬆地表達每個音符,有時讓人覺得不存在,但他卻又在伴奏旋律上律動著,尤其在第二樂章中段吉普賽風格處,他在布拉姆斯設下的大與小、強與弱之間的掌握,確實讓人緊繃神經不敢稍有疏忽,深怕漏掉一個音符而遺憾終生!布拉姆斯用藝術與生活,藉由他所賦予生命的每個音符道出非言語所能表達人類至性至情的情操,這首豎笛五重奏做了很好的論證。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saye00&aid=274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