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毛治國示範甩手功」報導名詞解釋有誤
2013/03/11 10:17:20瀏覽184|回應0|推薦2
卸撲克臉 毛治國示範甩手功

記者楊湘鈞/攝影

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日前卸下鏡頭前給人刻板印象的「撲克臉」,親身示範近來在政壇爆紅的平甩功(甩手功)。他說,是被妻子「講到耳朵長繭」才練功,還自創「旁門左道」,連走路都可練。

「兩腳平行與肩同寬,手舉起來,手伸直,輕鬆的甩」,毛治國邀記者同做。他說,這需要有點韻律感及運動細胞,尤其是在第五次甩手,得分別隨著前後甩手下蹲,可說是蹲兩次。

毛治國表示,剛開始甩個兩三分鐘後手指即會發麻,表示氣已經在活動;他說,甩手與蹲腳會刺激脊椎產生共振,身體器官符合頻率震動,可讓氣血通暢。

有人問「為何常有人覺得撲克臉」,毛治國說,「長相是沒辦法的事,不過,也有人稱我法相莊嚴、望之儼然啦。」

【2013/02/25 聯合報】(看新聞原文)

聯合滋事庫轉貼讀者指正。聯合報至今未回應。

stevenyunglu 發言於2013-02-26 02:28:24         

記者楊湘鈞用字不精確, 平甩功不是甩手功, 不過兩者都適合門外漢練習, 也都不怎麼樣!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734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