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別」挨罵了(228)兩岸關係,看似「柳岸花明」?
2012/05/23 10:19:44瀏覽145|回應0|推薦1
拚兩岸、放膽做 馬應效法蔣經國

馬英九總統去年談及「黃金十年」時,特別強調「和平兩岸、友善國際」。他說,身為中華民國總統,須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來使用名詞,這是他做總統的責任。
圖/本報資料照片
北京五月的柳絮像雪一般的漫天飛舞,兩岸關係,看似柳暗花明,卻仍飄浮不定,充滿不確定性。兩岸政策是馬政府贏得連任的主要關鍵,在乎留名青史的馬英九,更期待如何在第二任內有所突破。

廣東中山市一處台商聚會場合,台商把酒言歡,批評馬政府:「這個沒進行,那個也沒做。」中山市和欣燈飾總經理葉律松說,他沒聽到台商對馬政府什麼好聲音,幾乎都是負面。

用完就丟 台商怨馬政府

台商抱怨,他們有選前安撫招手,選後用完就丟的感覺。葉律松說,大陸經商成本愈來愈高,台灣則是不斷掏空,台商打拚多年,資金是應回流挹注的時候了,但多年來呼籲政府開放資金回流,一直沒進展,馬政府甚至考慮要用民進黨時期初擬的回流版本,這樣當初何必選馬?

許多台企聯幹部都動員台商回台投票,他們一肚子苦水。北京台協會長林清發說,國民黨每到選舉就想動員台商,若不是選情像「大麻花」糾纏在一起,台商還有動力返台投票嗎?而台商反映多年的「通訊投票」機制,迄今毫無消息。

台灣一家航空公司派駐重慶的總經理說,馬第二任不要再搞「父子騎驢、動輒得咎」的事,兩岸政策若是對的就要堅持去做。

對就堅持 別再父子騎驢

作為兩岸隔絕六十年來第一位派駐大陸的我官方代表、台旅會北京辦事處長楊瑞宗感同身受,兩岸過去欠缺溝通、不交流,事情不好推動。台旅會到各地走透透,與大陸官員交流後,陸方了解台灣,也改變對台刻板印象,他認為,未來台灣派駐單位愈多,溝通更需要。

兩岸關係好轉,有利改善台商、台灣民眾在大陸的生活與工作。在廣東惠東租地種樹的林志南,阿扁時期動輒遭到當地官方刁難,馬政府上任後,他與當地的關係也改善,他說,他種樹的面積不僅愈來愈大,當地官員對他的態度也好了些。

重慶渣打銀行渝中區支行行長許信湧表示,馬政府應照顧大多數在大陸生活、就業的台幹、台屬、台生,不是只有大企業有在地優惠、退稅優惠,這些大企業只占兩百萬台商一小部分,更多居住在大陸的台灣民眾應受到更多的服務,落實到準國民待遇。

顧台商 別只看大企業

大陸朋友也對馬政府第二任有期許,去年到世新大學交換的陝西西北大學學生張書嘉就說,陸生到台就學沒有健保、不能工作、不能兼職是很歧視的政策,陸生對台灣這項政策感覺非常差,台灣想爭取陸生的心,這項不合適的法條一定要改。

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建議,馬英九未來四年的兩岸政策膽子要大一點,學習當年蔣經國、鄧小平突破障礙,促成兩岸關係改變的魄力,不要瞻前顧後,才能在歷史留名。

投資障礙 阻陸企來台

例如,大陸企業赴台投資並不熱烈,很大原因在政府設下重重障礙。經濟部規定每聘用一名大陸籍廚師赴台工作,必須投資人民幣二百萬元,稍微具知名度的餐廳,例如「俏江南」,至少要派六名廚師才能維持品質,等於至少必須投資人民幣一千二百萬元,這就是一大障礙。

台企聯發言人葉惠德也認為,兩岸政策要務實突破歷史拘束,不能只顧慮少數人想法,「沒有任何廚師能滿足所有顧客」。

葉惠德表示,馬政府未來要擴大台商大陸市場,協助台商轉型升級;在兩岸金融合作部分,應符合對等互惠原則,有捨才有得,不可能只要大陸一直讓利。


圖/聯合報提供

【2012/05/20 聯合報】(看新聞原文)



聯合滋事庫:柳暗花明。新聞內容是正確的。哇新聞(連結)卻是別字。很奇怪欸你!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648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