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大外借四庫全書 不必大驚小怪
2006/09/23 09:22:55瀏覽2354|回應1|推薦3
四庫全書 清大讓你外借

  
 
四庫室一景,滿室的《四庫全書》只要學生需要,隨時都可以調閱。
邱瓊玉/攝影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邱瓊玉/報導】

你相信《四庫全書》也能借出圖書館嗎?連國家圖書館、故宮都不敢做的事,清華大學人社院圖書館居然做到了。

矗立在清大最高點的人文社會學院圖書分館,背靠十八尖山,前擁清華的美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人一進到人社圖書館就覺得舒爽。然而人社圖書館的特點可不限於此。

清華大學固然以理工重鎮聞名遐邇,但學校對於人文社會科學也相當重視,這一點從人社圖書館的藏書就可以看出,像是圖書館內有完整典藏四庫全書系列。所謂的《四庫全書》乃是集我國歷代圖書之大成,卷帙浩繁,可說是中國最宏鉅的一部叢書。清大人社圖書館典藏文淵閣《四庫全書》(含電子版)、《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全書禁毀書叢刊》、《四庫未收書叢刊》,完整呈現中國歷代典藏風華,然而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這些有著濃濃歷史味的書籍,全部都可以外借出去。

人社圖書館主任簡溎勤說,會有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方便學生查找資料,對於一個研究生而言,第一手的資料相當重要,校方一方面為了讓清大人社圖書館成為台北地區以外的人文社會領域專業圖書館,一方面又為了讓學生擁有最多的資源,可以安心念書做研究,因此才有了這麼不一樣的館規。

簡主任指出,會利用善本書外借規定的,除了大學部的學生、研究生以外,連教授都是愛用者,像是清大歷史所教授、中研院新任院士黃一農教授便經常使用館內藏書。

人社圖書館人員劉仁傑則指出,人社院圖書館還設有珍本室,珍藏了台灣文化運動先驅葉榮鐘保留的各類史料,由於都是線裝古書,也會特別留意保存,例如溫濕度的控制,及定期送進專門的冷凍櫃低溫殺菌,防止書蟲產卵。至於珍本室裡的書籍,學生也可以調閱,但只限於在館內閱讀。

圖書館人員楊麗琇說,圖書館內的《四庫全書》雖然可以外借,但仍有幾點限制,像是只限於清大,以及和清大結盟的台灣聯大系統(清大、交大、中央、陽明)的學生,校外人士若是想要利用清大的資源,則可透過館際合作,申請交換借書證,不過這樣的例子並不多見。如果學生將書毀損、遺失則是照價賠償,但若是套書或絕版書,則是一整套或以10倍價錢賠償,楊麗琇語重心長地說,錢不是問題,書背後的價值才是無可替代的,因此也希望使用者能多多愛護書籍。

清大歷史研究生紀智閔說以把《四庫全書》借回家對於學生來講真的是相當方便,這樣子就不用受到圖書館關館時間的限制,還可以回家仔細地閱讀。再者,因為《四庫全書》很重又很大本,很難帶著到處跑,因此也不容易會有遺失、弄髒的情形發生。

人社圖書館參考諮詢人員盧珮瑜說,會將《四庫全書》外借的學生除了歷史研究所的學生以外,中文系的學生也經常使用。若是使用者擔心在翻閱、影印的過程不小心將書籍損傷,圖書館也有專人服務影印。

【2006/09/21 民生報】

轉貼讀者指正。聯合報至今無回應。報導是校園特約記者所寫,應該還是在學學生,也不必指望有多高深的「專業知能」。不過看起來此記者是有採訪過清大相關人員,如果這個錯誤是相關人員告知,責任在清大;反之若此為校園特約記者自行推測的結論,則請自省之。免得一路墮落下去。

記者的專業知能似乎不足   1 人推薦  anda1221 於 2006/09/21 20:23:20 留言
 
誠如前位回應者所言

「四庫全書系列」早已在多所大學提供外借服務

清大所為,不應視為何等天大地大的消息

置於該版頭條,未免大驚小怪

又,國圖與故宮圖書館並非「不敢」外借

而是該館原本就不提供書籍外借的服務

是「不能外借」,而非「不敢外借」的問題

記者之言,似乎對於此兩座圖書館有輕視之意

殊不知記者本身對於各類型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以及圖書外借方面的訊息相當不足

建議記者以後應多做功課再行報導

以免貽笑大方

 


中正大學早就可以外借了   1 人推薦  data1 於 2006/09/21 11:21:27 留言
 
真爲母校不值,中正大學的圖書館早在創校初期就可以將四庫全書外借,聽說,高雄樹德科技大學的四庫全書也可以外借。

這麼多的學校可以將四庫全書外借,清華大學想必是很後面的事情了

聯合報有必要如此大肆報導嗎?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461041

 回應文章

連小混你給我面壁立正站好, 別去惹熊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校園記者...
2006/09/24 14:52

可以說是聯合報系荼毒校園清蠢學子的一記毒招, 沒受過專業訓練, 從小就給予洗腦, 長大正可以幫它製造誇張虛浮的新聞. 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