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7 01:18:39瀏覽484|回應3|推薦1 | |
**_______ 安迪。沃荷-普普藝術教父 _______** *世界巡迴展*
安迪。沃荷巡迴展正在台北熱鬧展開, 台灣是亞洲的第一站, 有幸恭逢其會, 乘著新年假期去欣賞了一番。有人甚至特意從屏東、高雄北上看展, 真是魅力無遠弗界。 安迪。沃荷是二十世紀中期崛起的藝術大師, 他的表現手法和行事風格, 既叛逆又新奇, 一時霨為風潮。激賞者有之, 撻伐者有之, 可說是藝術界引起最多爭議的人物之一。他的藝術風格也影響了當時美國、甚至之後世界藝術觀念及表現的走向。
安迪。沃荷主張藝術和實際生活要緊密連接。他畫的是日常生活裡常見到用到, 卻相對並不顯眼的題材, 像美國日常的康寶雞湯罐頭、可口可樂、現金鈔票、此外還有明星名流的畫像等。打破了一貫藝術是典雅不沾塵俗, 和商業運作劃清界限的作法。
在他的作品裡, 商業可以是藝術的表現, 藝術也可以是商業的行為, 百無禁忌。而且他用色大膽, 不理會什麼色彩調和的理論, 奪目才是他想要的效果。他的畫面色彩可能嗆辣俗豔, 但一定搶眼。有人說:在美國你不須把某件事做到很好,只須与眾不同。不必唱得好或畫得好,只要能標新立異就成了。而安迪。沃荷的特質就是很會標新立異。
展覽的介紹文字裡說:「他的藝術打破了高雅和通俗的界線」「他建立了一個非傳統的、反精英的、反貴族的普普世界, 你可以看見時尚的源頭、看見社會底層的力量, 感染到安迪沃荷的熱情」。 「讓底層社會也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是安迪沃荷的「名言」, 他另一句膾炙人口常被引用的就是「在未來, 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由此可見他平民意識的濃厚。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 也符合時代精神的真髓。
梵高最初所畫的「食薯人」, 是當時一般窮困礦工的生活寫照;米勒的「拾穗」「晚禱」也是描繪窮苦農民的實際生活, 事實上都具有平民意識, 都著重底層的聲音。然而為什麼只有安迪。沃荷能夠賺取到現世報, 而以往那些畫家, 要等到去世多年後才被人賞識到真正的價值?
不妨這樣說, 安迪。沃荷確實是個天生的行銷高手。他不但結交權貴和社會名流, 其他各領域裡相知相惜的人數也不勝枚舉, 是以打響作品的知名度對他而言輕而易舉, 無往不利。當然, 他作品的特色在當時倒真是獨一無二, 確實開了風氣之先, 因此才能夠得到性格鮮明又較叛逆者的支持, 也因此而站住了腳。 還有一點很重要, 是得利於美國社會好新奇、肯接納新事物、新作風的風氣。大環境有接納的氣度是他的幸運。像日本的村上隆, 雖有東方的安迪。沃荷之稱, 但在日本的際遇就遠遠不及他的風光, 原因無他, 因為日本基本上是一個極端保守的社會。
現在觀看他的作品, 和半個世紀之前的觀感和心情, 應該已有很大的差距。由於他強烈色彩和率性畫風長遠的既成影響, 如今市面上各種設計和包裝老早已今非昔比, 鮮麗活潑早就在一般人心目中生根, 成為理所當然的約定俗成。當初他的叛逆表現, 如今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理所當然, 接受度既廣闊又深遠, 可見他確有先鋒的氣質。
我們試看前不久曾在史博館展出的米勒畫作, 它們沉鬱的色調和安迪。沃荷亮麗的揮洒, 你比較中意哪一種?這樣說有點曖昧, 明白一點說, 如果在實際生活的層面, 哪一種色調會是你喜歡的選擇?
一般反應, 亮麗的色彩在現代人生活中已成為一種必然的選項, 因為它可以反應心情甚至影響心情。古典畫作的色調典雅溫和有之, 可以是一種心理距離之下的美化, 卻不一定是現實生活裡的最夯和最愛。這種對明亮色調和率性線條表現的偏愛態度的轉變, 安迪。沃荷的作風有一定程度的貢獻。
沃荷在美術界的地位很有點像暢銷書的作者, 總會被質疑, 暢銷的東西就是媚俗就是不夠深度。如今既暢銷又言之有物的作品已不是什麼稀罕的事。行銷的重要和技術, 至少出版社可以代勞。作品的內容能夠走入生活的真誠和率性, 成功的或然率總會高一點, 被群眾接納的可能性應該也是一樣。
前幾天晚上, 展覽場地的外牆上十分顯目地把幾幅作品用燈光打出, 廣收招徠之效。其中有瑪麗蓮夢露一系列的畫像, 也有列寧的, 展場內部還有毛澤東的, 這麼多名人濟濟一堂還真讓人禁不住莞爾。不都曾是政治上不共戴天的死對頭嘛?怎麼現在可以如此大方地登堂入室、你來我往?甚至被美其名為「夜談對話」。由之更不難明白, 政治的紛爭在歷史的長河裡其實何其短暫!若是跳不出一個高度來解讀, 就會永遠被莫名其妙地牽著鼻子走。
記得大學時初接觸美術史介紹這位大師的時候, 內心對他的作品也好作風也好, 都相當不以為然。那時安迪。沃荷還算是剛冒出頭的新潮派, 在社會習俗上得不到公正的評價並不算奇怪。
當時一般而言, 都認為他的作品不合古典藝術典雅的品質, 粗製濫造且趣味低俗。一個罐頭一根香焦也算藝術?傳統上藝術一詞的定義不就是標榜一種高雅和品味嗎?不就是高高在上的優越嗎?不就是萬眾引領而不可企及的一種貴氣嗎?
及至日後成長, 才深切領悟到, 那種自以為是、自以為超越的心理, 實際上就是象牙塔的特質。關在象牙塔裡的人不會明白, 自我其實被囚禁得多麼密不通風, 多麼孤高多麼貧血, 實質上已和社會嚴重脫節。而擺在頭頂上的那份藝術光環, 卻根本早已沒有了熱能和光彩。不過是人云亦云, 翻騰著歷史的餘沫甚或渣滓而已, 既沒有新意更沒有創意, 只不過匍伏在歷史巨匠的陰影之下, 應聲蟲般的模仿跟風。
話雖如此, 我也不是推崇安迪沃荷的每一件作品, 也不覺得他每一項都是絕佳的創作。明白地說, 我不是崇拜他的粉絲。畢竟理解和崇拜還是有差別的。 然而, 我越來越能夠欣賞並接受的是--他的觀念和表現手法確實富於獨創意味, 也確然引領了藝壇的風潮。他敢於嘗試, 敢於肯定自我, 這在藝術活動裡, 是決定成敗的最先決條件。
姑且不論別人對作品是否欣賞、是否贊成, 至少藝術家本人跨出了最自以為是的第一步。而這一步須要絕對的熱情和勇氣, 也是至為重要的關鍵門檻。即使只單單針對他這特立獨行的一步, 就已經可圈可點。 豈只藝術, 人生的每一段路程, 又有哪一樣不是如此的呢?
▲列寧的肖像居然高登中正紀念堂牆上,進行著夜語對話?<中國時報> ▲民眾搶拍夢露風采<中國時報>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3 ▲作品4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