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特洛伊。木馬屠城
2016/05/30 17:33:22瀏覽2648|回應2|推薦94

***──── 特洛伊。木馬屠城 ────***

______ Troy ______

導演:沃夫岡彼得森──編劇:大衛班紐夫──出品:華納影業公司

演員:彼得奧圖/布萊得彼特/艾瑞克巴納/奧蘭多布魯/布來恩考克斯

影片最後一個畫面,是阿基里斯平躺在火葬架上,奧德賽為之點火,剎時熊熊火焰衝天,旁白的聲音響起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我們可以說自己活在赫克特的時代,他是傑出的勇士和將帥;我們也可說活在阿基里斯的時代,他是希臘神人合一的第一戰士和英雄。

電影一開始就交待了這場戰爭的原由,兩千三百年前,特洛伊的王子帕利斯<奧蘭多飾>和兄長赫克特<艾瑞克飾>,一起前往斯巴達城邦与諸王協商和平的會談之際,竟隱瞞兄長赫克特,拐帶了斯巴達王的妻子──絕世美人海倫。回歸特洛伊時,全城的人民不明究裡,全都夾道熱情歡迎。

年邁的老王普萊姆<彼得奧圖飾>偏愛二王子帕利斯,不理會大王子赫克特要將海倫送回斯巴達的建言。因為老王知道他這個小兒子這次動了真情。如果送走海倫,帕利斯一定也會隨她而去,最後的結果不言可知。老王堅持要以特洛伊堅固的城池來保護他的幼子和海倫,他相信他們一向所敬拜的阿波羅神會保護他們,讓他們獲得最後的勝利。

阿基里斯<布萊得彼特飾>半人半神,神族的母親將他全身浸浴在神水中,以求永生不死。當時惟獨遺漏了手握的足後跟一小塊地方沒浸到神水,而這足後跟就成了他未來命定的死穴。阿基里斯成長之後,兼備神与人的各種優點,力大無窮又自視甚高,甚至根本目中無人。即使巨人當前,只要他憤力一擊,就當場斃命。在他眼中,幾乎就沒有他擊不倒的敵人。

預言裡曾說,他可以選擇像諸神一樣長生不老,也可以選擇早死卻流芳後世。他的功名榮耀和死亡是一體兩面的,所以他特別注重名聲和榮譽,立意要千古流芳、名留青史。特洛伊戰爭,在他最先搶灘登陸成功時,一揮手就砍斷神廟前所供奉的阿波羅神像頭顱。特洛伊王子赫克特帶騎兵前來,追至神廟幽深的內部,阿基里斯卻拒絕和他拼鬥,他說:「即使我現在殺了你,有誰看到?我要在大庭廣眾之前才殺你。」可見其傲慢与愛名的程度。

希臘原為城邦政治,各城邦之間爾虞我詐,其實一直紛爭不止。海倫的丈夫是斯巴達王,他固然是因為海倫的叛離,極欲爭回顏面而力主一戰,他的兄長阿嘉門農<邁錫尼王>可是完全想藉這個機會稱霸希臘城邦,一心想想把那座城池堅固、又一向堅守善戰的特洛伊城夷為平地。

城邦聯軍爭取到阿基里斯允諾出戰,幾近如虎添翼,士氣大振。希臘大軍固然十二萬分希望依恃他的勇武善戰,可他那份自我的傲氣与獨斷獨行又相當難以駕馭。他可不是為任何旗幟或為效忠任何城邦而戰,在他眼裡,明白認清誰人有什麼意願或企圖,對阿加門農他一向不屑理會。他之所以肯加入希臘大軍,完全是基於這是最浩大的一次戰爭,他必可因此一役而留下萬世英名。

特洛伊的老王迷信神祇會幫助特洛伊打勝仗,一切聽從祭司的預言,倒是大王子赫克特總是理性擺在第一。在希臘大軍久攻不下,有意班師回航之際,他建言此時此刻應沉著應付,以免激起希臘聯軍的反抗意識,就讓希臘大軍撤退,千萬不要橫生事端。但是祭司卻說,這正是阿波羅神讓特洛伊戰勝的旨意,應該乘勝追擊。

在這最關鍵的時刻,老王竟然聽從了祭司之言,下令先用滾動的火球燃燒希臘聯軍的營帳,又派軍夜間偷襲。以致撩起了希臘大軍再次凝聚戰力的動機。赫克特在此次偷襲中誤殺了阿基里斯的表弟,最後被阿基里斯所殺。導致古希臘文明中燦亮如星的特洛伊,終至殞滅。

當時善戰的阿基里斯因与希臘大軍的主腦阿嘉門農意見齟齬,已經袖手旁觀不理戰事,下令他的那支隊伍駕船回航。豈料他帶來的表弟雖未成年,卻急欲表現,竟然穿上阿基里斯的全副戰甲,冒充他去出戰赫克特。而赫克特錯以為那就是神勇無比的阿基里斯,奮戰之下,割了對方的喉嚨。待看清只不過是一個希臘少年時,相當懊惱,自知阿基里斯必來挑戰復仇,就回城等著。

當阿基里斯知道他的表弟不幸戰死,果然憤而駕車到特洛伊城下,叫名赫克特應戰。希臘大軍因久戰無功,本來已經準備撤退,這下看到阿基里斯竟然主動出馬,立即改變計劃,又安寨準備再搏一場。

在戰爭中,人性都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何況阿基里斯本來就是半人半神的屬性,更是桀驁不馴,殘暴的特質也更加一等。他在打敗了王子赫克特之後,還不足以宣洩復仇的怒火,把赫克特雙腳綁在他馬車後面拖行繞圈示眾。在他轉頭望向老王站立的城牆上方時,那眼神滿是憤怒、傲慢与不屑。

布萊得彼特披著一頭金髮的娃娃臉,本應徵象純真無邪,而他半人半神激突的肌肉和戰甲,卻又十足表現了巨人般的殘暴無情,兩相加乘,更彰顯了慘烈殺戮的暴力美學。此時的老王,目睹愛子死後還被惡整得幾乎不成人形的慘狀,傷心欲絕。而阿基里斯那種憤怒還以顏色的決絕狠毒,又何等殘酷不仁。

這一場戲,在偌大的空曠場景上,只有赫克特和阿基里斯二人的交纏爭鬥,誰輸誰贏,應該是特洛伊戰爭勝負結果的一個指標,所以氣氛凝聚得相當沉鬱。最後這個阿基里斯上望城垣的特寫鏡頭,也因此特別彰顯出導演對運鏡時,所著眼大處如千軍萬馬廝殺的氣魄,也不忘細微精致處如眼神的掌握。

當時阿基里斯單槍匹馬獨自前來挑戰赫克特,週遭城牆上的弓箭手都瞄準了他,王子赫克特卻揮手制止弓箭手射箭,而單獨出城門應戰。這一幕也足以表現當時英雄的格調与氣度,絕不渾水摸魚以眾欺寡。以戰爭只求勝利不擇手段的常規相類比,是否更讓人心生敬佩与愛慕的心情。古戰場,或說希臘愛琴海上的古戰場,在兇狠打鬥与怒火焚城的殘酷氛圍裡,也就此更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氣息与惋惜的情懷。

老王因了愛子,冒生命危險潛入希臘聯軍陣營,並進入阿基里斯的營帳,跪地向他求情。請他把王子的屍身交還給他,好讓他為王子舉辦應有的葬禮。戰場上兇狠殘酷的阿基里斯,這時又表現出英雄式的豁然大度。

在希臘諸城邦的習俗,王族与英雄的葬禮都得為時十二天。所以他答應老王,這十二天之內,希臘大軍絕對不會攻擊特洛伊城,要老王放心為王子赫克特舉行隆重的葬禮。

方才還是滿腔復仇熱血的神人,此時卻表現了他人性尊貴的一面。因為老王的愛子之心和敢於冒險潛入敵營,都讓他心生敬佩。而即使是敵人,也應該有互相尊重的地方。阿基里斯一言九鼎,希臘大軍的首腦阿嘉門農一向誓言寧可折損他全部的希臘大軍,也要將特洛伊夷為平地,此時正想乘著特洛伊城內亂得毫無方寸之際大舉進攻,卻不可動彈,氣得跳腳也不敢對阿基里斯的承諾有絲毫違逆。

此時此刻,足智多謀的奧德賽<此次戰役中希臘大軍的主要英雄人物>,偶然看到軍士在雕刻一匹小木馬,預備回家後送給兒子,讓他突然心生一計。於是獻策希臘大軍首腦阿嘉門農,在這靜候的十二天內,積極趕工造出一匹巨大無匹的木馬,並散佈謠言說是因戰事不利,希臘大軍要向諸神請罪,並求海神保佑他們安然返航希臘,這巨無霸的木馬就是獻給海神的禮物。

特洛伊人忙完了大王子赫克特的喪禮之後,發現城外的希臘大軍已渺無蹤跡,海灘上只有那匹巨無霸的木馬停放著,不知該如何處理。老王正猶豫之際,小王子帕利斯建言,可能有詐,最好燒了它。而隨侍在側的大將卻強調,這是獻給諸神的禮物,應該拖進城內好好慶祝來禮讚諸神。

就這樣,千古不朽的木馬屠城故事,就在老王一廂情願的決策下,在特洛伊轟轟烈烈上演。整個故事因帕利斯爭奪海倫而起,浪漫卻未必感人。倒是最後以迷信諸神的的保佑而飲敗,頗為引人感慨。正是其中一句話聽來耐人尋味「諸神早上還祝福你,晚上可能就轉而詛咒你」。希臘神祇和凡人一樣情緒起伏且喜怒無常,也就和人類一樣可能反反覆覆。而神話故事裡,諸神的你爭我奪,互別苗頭,頗多意氣之爭,還真是比人類還幼稚好笑。或許這也就是希臘神話終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阿基里斯這個半人半神的超級戰士,也在這次屠城行動之中,應了腳後跟是他死穴的預言,就此進了地下冥府。這是他自我的人生抉擇,寧可生命短暫但卻百世流芳。

整體故事原型來自希臘盲詩人荷馬的史詩「伊利亞德」特洛伊戰爭相關的章節,理所當然離不了神話故事的浪漫懷想。編劇卻不輕不重的,適時安插進老王普萊姆三次聽信預言,而將兩位王子三番四次依情勢判斷的諍言忽略過去,是導致特洛伊吃敗仗的主要關鍵。觀眾在為老王迷信昏庸惋歎的同時,整齣戲不就是在搬演十足的神話故事?

然而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考證,這些絕不僅只是煽情的神話而已,故事發生在西元前11931184年之間,都是可歌可泣的真實史蹟。特洛伊城的地理位置,在今天土耳其西北方安塔托利亞高原的西部,是臨近達達尼爾海峽的一個軍事重地。出達達尼爾海峽就是希臘諸城邦所散列的愛琴海了。

「伊利亞德」中所述說的這場戰爭,希臘各城邦的聯軍有一千艘戰船,五萬名戰士,持續爭戰了十年之久,可見特洛伊城池之牢不可破,人民和軍隊之能守善戰。而在電影中,屈指算來,從頭到尾最多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這座古城就永遠淪於灰飛煙滅。

這就是電影的濃縮成效,否則它要如何在短短兩個多小時之內,把十年漫長歲月的拉鋸戰交待清楚?而編劇居心仁厚,將史詩中許多趕盡殺絕的結果,都另外編排了一些逃生的出路,可能讓觀眾不致過於傷感?但也正因如此,可讓我們體會或猜測到,古時兩軍對陣廝殺的當下,那種絕不留後患的殘酷手段,真是可用泯滅人性來看待。劇中兩名勇士赫克特和阿基里斯,都不止一次有所感觸地說我所殺死的人,他們的臉都清晰地留在我腦海裡,都站在冥府等著對我『歡迎你來加入,兄弟』」。這該是古戰士古英雄發自內裡的人性告白?還是編劇為那些一出手就絕不讓刀劍空白的古人所設想的人性感慨?

而最後火葬阿基里斯的那個場面,火焰沖天之下,奧德賽旁白著:「我們可以說曾經生活在英雄的時代……….」今人看來,摻合著史詩戰爭悲劇的情懷,何其悲壯,又何其滄桑 !

*布萊得彼特所飾演的希臘超級勇士阿基里斯*

<圖片均來自網路>




( 興趣嗜好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nn600&aid=59364390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特洛伊
2016/07/16 10:34

旅行土耳其時到過特洛伊,

那隻木馬仿古標本成為遊客的最愛,

這部電影頗具歷史意義。


ynn600(ynn600) 於 2016-08-19 16:51 回覆:

的確如此. 雖然因為要求劇情緊湊, 編劇也改了不少地方.

實際上當時屠城幾乎是趕盡殺絕, 剩下的都盡為奴隸.

而編劇硬是給觀眾一個印象---可以逃出生天. 

至少, 感覺上人道一點, 雖然明知是自欺. 戰爭總是血腥無情的.

ynn


茉莉花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6/11 22:10
這部電影也看了好幾遍, 特落伊戰爭十年, 表面上是為了搶回海倫, 實際上卻沒這麼單純; 自古以來大家都崇拜勇士, 可是勇士卻是踩著成千上萬的鮮血.....
ynn600(ynn600) 於 2016-06-12 09:23 回覆:

正是 "一將功成萬骨枯", 電影裡也說, 歷史上, 戰爭的功勳都是帝王的, 他們不寫戰士.

人一具有慧眼, 世界就會大不同.^-^

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