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08 22:29:37瀏覽933|回應2|推薦50 | |
***────── 地 下 紐 約 ──────*** ─── Floating City ─── 作者:美 蘇西耶。凡卡德希──譯者:黃意雯──出版:八旗文化/遠足文化 紐約這個城市,即使在美國人自己,也不把它當作本土城市看待,它是一個位於美國境內的世界性大都會,五花八門的各種新潮,接續爆個不停。年輕人對它是怎麼看怎麼順眼,怎麼混怎麼好玩。只要說到紐約,就代表機會,代表希望,代表美夢可能成真。它的魅力無國界,確實無法抵擋。 當然,它提供的只是機會和夢想,並不給任何人成功的保證。總之,人到紐約,沒有不淪陷於它可能目迷五色、耳聞奇音的大千世界。
而對於張北海所寫相關紐約的幾本書,因為文筆流暢犀利、內容又無所不包,不知翻閱過多少次來和自己親臨的印象印證。近來讀木心的作品,談他個人的美國經驗,又是另一番意境。而在書店猛然看到書名竟曰「地下」,十分引起我的好奇。
不少電影裡喜歡演出紐約、洛杉磯或賭城的所謂「地下城市」,住著一些近乎「穴居」的人口,引發無邊想像。這本「地下紐約」說的也是這些嗎?在注意到它的英文原名之後,才發現原來說的不是「underground」而是強調「floating」,那就更富於想像的空間。Floating有漂浮或浮移的意思,那麼它究竟在述說什麼?實在無法不引人想像連篇。
本書的作者是位社會研究學者,任職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的研究,以正面的效果來說,是希望藉助於客觀的觀察和歸納,總結之後可以對當下的社會現象有所助益。譬如該如何幫助貧弱的族群,讓他們在得到適當的幫助之下步上生活的常軌;負面的期盼則是,至少可以減少毒品的氾濫成災,或減低從事不法活動和賣淫。總之,就是想藉由科學的方法,使這個世界更能融合,至少在同一個生活的城市或環境裡,能夠減少些明顯的階層与貧富以及種族之分。
因此,作者必須盡可能和紐約的低收入階層接觸,了解他們的所做所為,他們究竟以什麼維生。當然,毒品和私娼是絕對跑不了的議題。 而這些被作者研究和觀察的對象,他們的營生方式,都是在不見光日的情況之下進行。与我們到紐約觀光、短期居留的種種所見不同,畢竟我們接觸的都是它光明正大而且合法的一面。 書中所指他們的不論是什麼營生,都不在稅務局的管轄和認可範圍之內,也就是根本沒有交稅這件事。這應該是中文把它譯成「地下紐約」的原因吧?
他們生活裡的林林總總,尤其賺取生活費這一點,另成一個圈圈,自外於紐約這個國際大都會自認為完善的體系。雖然生活可能艱苦,日子仍然日復一日的接續下去。但是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戰戰兢兢,安全感与他們是無緣的。其中也有人到後來賺了大錢,風光地經營起門面不錯的餐廳或其他行業,只不過在營收不好的時候,偶爾還是會下海再撈一票來作為補助。
即使他們的營生見不得光,可他們本身在外表上還是很精神的,未必就全是以小混混的姿態出現,這才是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一面。他們不猥瑣,甚至人高馬大,既體面又衣著合宜,只要你沒惹到他,也絕對君子一個。 但在他們自己的生意路上,打壓修理的事件可能層出不窮。像在當地毒品界混得響噹噹的夏恩,原本在哈林區做得風生水起,之後感覺到另一種毒品可以打進白人圈子,而且更加一本萬利,於是想方設法地「漂移」,寧可把實力從哈林區轉移到另外的新區塊。審時度勢之眼光須絕對精準,才能為自己的「事業」避開地雷甚至開展新局。這就是他們在當地地下經濟自成一格,混生活最須具備的觸覺和本領。 我們當然不會欣賞這種行業,然而它們確實存在,這才彰顯出真正的社會問題。
如果不能時時衡量局勢作出調整,這山望著那山高的警覺和野心,很有可能哪天就被卡死在原先的局限裡。像街角的錄影帶出租店面,可能兼營毒品交易,也可能還有性交易在後面的小房間裡進行。即便如此,有時還是無法收支平衡而入不敷出。但是如果因此而錯收了什麼該死的東西,輕則被揍被毒打,重則可能從此不見天日,在人間消失。
最讓人意外的是,這些從事地下勾當的,並不全是那些從第三世界初來乍到的新移民,也未必僅僅是南美過來的偷渡客。其中很有一些,竟是在紐約上東城的豪富人家。這些人只要願意,隨時可以輕而易舉就租下整個畫廊舉辦展覽,從事高檔的文化事業,可見其財力之厚實。 然而由於其中有些人渴望成就「自己的事業」,或不須被財力豐厚的老媽或老爸卡住脖子惟命是從,或是希冀能夠掌控他人的權力欲的滿足,竟憑著自己上流社會的社交網,做起老鴇來。她們的社交網絡裡,既然都是高收入的一群,自己手下接待的貨色當然也得夠個水準。 而她們手下這些跑攤的,不乏長青大學的畢業生,為的只是可以逃避一天八小時辦公室的無聊工作,累死人不說,實際上也賺不了幾個錢。還不如靠本身的天賦條件,有吃有穿有玩,一年下來賺個十幾萬美元輕鬆平常,還不須要每天上工。 也有原本所謂的良家婦女,發現丈夫劈腿甚至還被甩了,為了報復,乾脆投入這個圈子,久而久之食髓知味竟然也當起老鴇,而且儼然一個中小企業的經營架勢。
作者在紐約曾特意訪問了150個妓女。不論這些性工作者是來自南美或貧民區的有色人種,或是從最具美國傳統信念的家庭出來的女子,她們的生活,在紐約這個世界裡卻都是一個模式:「不是光彩奪目,就是險象環生,沒有模糊的中間地帶」。混得聰明就吃香喝辣,搭船到加勒比海渡假享受;混得不好或是碰上顧客不滿,被揍得遍體鱗傷、甚至生命垂危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即使那些自命為高檔階級的精英女性,顧客可能是醫生、律師或電腦公司的高級員工,這種危機也隨時潛在。
作者所研究的地下經濟,當然不限於性和毒品。從事日班的勞工像洗碗盤工、沒執照的計程車司機,每週工作六、七十個小時,平均週薪大約三百美元。而擦鞋、違法刷洗來車的擋風玻璃、色情錄影帶店、游民乞討等等,他們大約每週能賺得一百美元。這樣微薄的收入,逼得他們必須身兼好幾份工作才得溫飽,更遑論其他。 他們當然也沒有健康保險、失業保險甚至勞保基金提撥,也就是說,在法律之前,他們根本就是一群弱勢的人,或者更現實更確切地說,他們都不過是一群隱而不見的人,雖然他們身在紐約城,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制度可以給予保障。
很有一些剛從紐約市常春藤名校畢業的慈善家族第二代,雖然對家族慈善事業沒有任何熱情可言,但也都願意對此家庭傳統事業認真看待。然而他們和底層社會的隔閡,讓他們抓不出什麼才是根本可以給予幫助的重點,所以他們出手雖然大方到豪奢的地步,卻可能只涉及一些不關痛癢的個案而已。他們無論如何都料想不到,有少數人儘管只領取極少的社會福利,卻可以把小孩顧好,把家整治得整潔溫馨。和這些富二代的想像完全到了兜不攏的地步。
至於紐約高層社會裡,另有一些會從事不法事務的,當然也算在「地下經濟」之列。但是他們的所做所為,跟生活逼人這事可就風馬牛不相及。他們把不法的行徑「當作刺激和冒險,所以年輕慈善家小圈圈內的黑市活動裡,有人買賣高級跑車,或是到世界各地進行比賽;有人贊助獨立製片;有人賭博或是投資生意;小心翼翼地進行,保持不被發現是一門藝術。」 「對這群人來說,遊走在法律邊緣和不被發現是一種藝術,但對另一群人卻是攸關生死。」難怪作者感歎:「底層貧民找不到工作,而上層的不須要工作,這兩種人的確有其共通點。」
作者期望:「如果這本書能夠鼓勵大眾關注底層世界的須求,我就心滿意足了。」最後他認為:「我仍然感覺自己見証了一樁神奇的事件,一場人性光輝的盛大演出。儘管環境如此惡劣,他們仍然永不退縮,持續追尋。」
綜觀全書之後,我認為應該為他這個結論作個更完整的解釋:即使紐約處處危機處處陷阱,但是那些生活在底層討生活的貧戶或來自第三世界的移民,在困頓之中還是會彼此互伸援手,讓他在做社會學訪察的當下,明顯地看出人性內裡的善良。 而在這些人因了頭腦的靈活和深諳擇優「漂移」之道,一旦從法律邊陲的恐懼中熬了過來,或許光明与安然就可在望。「地下紐約這種跨界,讓其居民有了可以重新再造自己的機會,也可能是他們得以致富或成長的機會。」「紐約地下經濟追求財富与功成名就,正是紐約亙古不變的本質。」最終也可在紐約這個五花八門的大蘋果之中,過得既愜意自在,又不乏滿載的希望与鬥志。 紐約這個被美國人自己、也被全球都贊譽為最燦亮之都的超級城市,也正因為有這些拼命力爭上游的新移民、以及那些不甘被家族牽著鼻子走的富二代,他們不得不的求生求富意圖,他們叛逆卻又天真的在影業或藝術方面的創新,在另一個面向而言,也就讓這個城市在各方面一直保有著引領風潮的精神和能量。
這書內容所提及的各項研究,多是十年之前。一方面可見社會調察是件費時費力未必討好的工作;另外也看得出,十年光陰,一個社會不可能驟然變調,各種現象可能依舊。最多就是後浪推前浪,繼續翻滾。 而早期台灣同胞赴美就學,或多或少都在中餐廳打點黑工<收入不交稅之謂>,當時的移民法倒也寬鬆。後來移民法雖然改變得緊了,台灣的經濟也已起飛,赴美的莘莘學子都帶夠了本錢,不須經過餐廳打黑工的辛苦。而今大陸去的,不是抱著金山就是銀山的,自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我想,作者的案例中,兩岸三地的人都難得牽連了吧。 這位社會學家所著手研究的題材,相信在世界上任何大都會都有。只是紐約是個世界之都,五花八門的奇景可能更多,而作研究的人也比較肯深入,也敢於深入虎穴。他們甚至還可得到任教大學的研究支助費用。 我們台灣不知如何?社會問題應該也是不少,地下經濟一定也是花樣繁多。只是我們好像都把它當作天經地義,任它去自生自滅。學者們所賣命的多限於象牙塔之內的自我陶然。至於那些見不得天光的,絕不沾手。會是這樣嗎?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