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 尋 寶 家
2014/03/29 00:09:10瀏覽1136|回應1|推薦24

──────  家──────

── The Monuments Men ──

演員:比爾墨瑞/約翰古德曼/休邦尼維爾/尚杜賈丹/

麥特戴蒙/喬治克隆尼/凱特布蘭琪

出品: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福斯影業公司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由喬治克隆尼主導拍攝的,可見他不只是個好演員,在很多方面都滿有他很不錯的觀點和主見。美國有不少聲音促他進入政界,甚至競選總統,看來也並非瞎起哄的無稽之談。

 

參與的演員都是老將,已屆中年的戴蒙算是最年輕的了。他們飾演的角色全是各方面的專家,出色的建築師、博物館專業人士、藝術品鑑定專家、史學教授。本來都不是職業軍人,也早已過了從軍報國的年齡,卻硬是穿上了軍裝,衝上了最前線。到最接近德軍故鄉的地區,去搶救那些被希特勒從歐洲各國搜刮掠奪的藝術品,同時也要維護歐陸古老的建築物不被戰火摧毀。

 

事情發生在1943年,二次世界大戰其實已近尾聲,希特勒的軍隊疲態漸露。而他居然發表了一份「尼錄法令」,仿照古羅馬的暴君尼錄將以大火毀滅整個羅馬城。揚言如果他打敗了或死了,必定毀掉所有的古建築、橋樑,而所有這些他弄到手的藝術品,也將全部付之一炬,為他的失敗陪葬。

 

甚至於盟軍自己,都曾在不察之下炸毀了一座年代久遠的大教堂。還差一點就炸毀了達文西那幅「最後晚餐」的壁畫。戰火之下,對戰的雙方都像盲目了似的瞎炸瞎打,終究是兩敗俱傷。

 

希特勒的「尼錄法令」,激起了美國境內一些熱愛藝術文物人士的憂心。他們認為:「敵人可以把一個地方炸平,把居民趕走,但是之後他們會再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但是如果敵人把當地的藝術品都炸毀了,那將是無法取代的損失,那一段文明將再也無法重現。」

 

於是亟力向美國總統請纓,也得到歐陸統帥艾森豪的支持。他們自動組織一個七人小組,到歐洲戰場的最前方,盡力搶救。電影裡著墨較多的有布魯日某座教堂的鎮堂之寶米開蘭基羅所雕刻的大理石聖母子像,有荷蘭大畫家林布蘭的自畫像,還有拉菲爾的少年畫像。此外如畢卡索、馬諦斯、莫內等名家的畫作和林林總總的雕刻。總之,只要是各地名家的作品,都在納粹強取豪奪的名單之列。

希特勒本身對繪畫相當有興趣,雖然沒畫出什麼成績,但對藝術界的傑出作品可是都瞭若指掌。

 

但是這個特殊小組到了德、法、奧地利之間的好幾個城鎮,據可靠情報來源可能藏匿寶物的地方,卻發現當地所有建築都被轟炸成了殘垣廢瓦,到處都是無人可存活的廢墟,哪來什麼可以藏匿藝術品的地點?讓他們頹喪至極,好像到哪都只不過空跑了一趟,也更為那些精品的下落憂心不已。

 

他們對照著地圖查看究竟錯過了些什麼?一個為他們駕駛汽車一起東奔西跑的猶太青年,他自小在德國長大,對當地很多城鄉的地理特徵都有所耳聞。他說,情報地圖上所標明的每個城鎮,戰前都是生產某種特殊礦產的地方。這下提醒了小組人員,福至心靈地把目標指向了被廢棄的礦坑。原來在每一座看似荒廢沒有價值的廢礦坑裡,都藏了滿坑滿谷的畫作、雕刻与文物。那種密集的程度,十分驚人。最後統計,總數竟然高達五百萬件之多。

 

即令德國歷史上名聞遐邇的「天鵝堡」,也成了藏匿贓品的地方。那裡存放的全是雕刻,各式各樣以及各種材質,真稱得上玲琅滿目。

希特勒真是何其貪心,妄想把全世界所有的傑出作品,全部存放在他新規劃的「元首博物館」裡,地點就是他德國的家鄉。也就是意味著世界上從古到今所有精美的藝術文物,只供他一人把玩欣賞。

 

同時他們也發現了一個儲存黃金的礦坑,不但放滿了金條金塊,還有自集中營的屍體上拔下來的顆顆金牙,看得人毛骨悚然。那個礦坑是希特勒納粹麾下絕大部份的黃金儲備。這消息傳出之後,歐陸統帥艾森豪和盟軍將領,都大事慶賀,照片還刊登在報紙新聞上。這次的發現,對納粹軍火武器實力的補充,確實有致命的打擊。

 

1945年,德軍終於戰敗投降,希特勒果然沒有食言,命令手下用猛火將那些藝術品燒毀。有些礦坑去得晚了,所見到的就只是一些灰燼,或是尚未成為灰燼的殘餘框架,徒增憑弔了。

 

小組中的一員,從小就到布魯日教堂的聖母雕像前祈禱。卻不意在他找到這座雕刻時竟被德軍射殺,所以這座米開蘭基羅的傑作,也就被小組成員特別記掛在心上。德國已然投降,他們所在的那個小鎮劃歸蘇聯接管,美軍遵守協定正要撤走的前一刻,這座雕像才被克魯尼偶然間在廢坑一個角落裡發現。

而當克魯尼猛然發現這座雕刻的剎那,他眼裡流露出對藝術精品的尊崇欣羨,以及終於找到了的慶幸歡喜,也深深感染了觀眾。

 

時間已經刻不容緩,美軍頻催快走快走,但是小組的這幾個人,儘管已經搶救了幾千件畫作、壁飾等全搬上了車,卻也不願把這件与人等高的雕像丟下。他們認為,只要能把它救回去,重新安置在布魯日教堂裡,他們的伙伴就沒有白白犧牲。

 

凱特布蘭琪一出場,是巴黎一所德軍佔領的網球美術館館長,在寶物尋回的過程裡起著重要的地位。她曾偷偷記錄下所有美術館裡,德軍所搜刮來的以及運送到何地窩藏的寶物清單,方便了這個搜救小組鎖定正確地點。萬一搜索的時間拉長,為數五百萬件的藝術品与文物,就全逃不過希特勒瘋狂的焚燬。

 

而她在戲中無論是對德軍的敷衍冷漠、引誘戴蒙時的曖昧、最後看到藝術品平安歸來時的那份寬慰和欣喜,都在她眼神裡精光流轉。即使不要任何語言,也讓你感受得到她內心的愛恨憎厭。雖然戲份不多,演技的傳神還是深獲肯定。

 

克隆尼飾演的史學教授回國陳報他們的成果時,曾有這樣質問的聲音:「你認為這樣值得嗎?為這些藝術品犧牲了兩條人命。你認為三十年之後,還有人記得這兩個人是為了這些藝術品而犧牲的嗎?」

 

這些近於詰難的語言,留下一個發人深省的問號。什麼樣的人會認為他們的搶救值得,而又是什麼樣的人認為不值?究竟是陳年古蹟的藝術品重要,還是攸關的人命來得重要?究竟人類為了維護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須不須要付出如此沉重的犧牲和代價?相信觀眾心中,自有一個肯定的回響。

 

 

 

 

 

( 興趣嗜好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nn600&aid=12074669

 回應文章

茉莉花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30 10:43
不知道是不是真實故事? 茉莉覺得他們真是了不起的英雄, 對參與其事的人來說, 他們早已知道此任務的危險, 但是為了保存歷史文化藝術, 他們願意冒著生命的危險, 哪裡會在乎後人記不記得他?
ynn600(ynn600) 於 2014-03-31 00:51 回覆:

這應該是真實故事. 因為艾森豪將軍和其他盟軍將領都上了報紙新聞, 應該假不了.

看他們被徵求意願的時候, 都一馬當先的神情, 應該從未曾想到要什麼人去記得他們.

就是做了該做的事, 捫心自問值得就好.

影片拍得很平順, 沒什麼花招, 但是滿感人.

如果不過克隆尼選擇拍攝這個故事, 還真是少有人知. 對克隆尼的好感又加幾分.

ynn

 

ynn600(ynn600) 於 2020-02-04 18:22 回覆:
更正--如果不是克隆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