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05 15:49:24瀏覽651|回應1|推薦0 | |
看到勞工司鐸,會想到什麼呢?為勞工團體服務的司鐸?輔導勞工團體的司鐸?從事勞工牧靈工作,就如同在監獄、醫院、學校的宗教輔導司鐸?很多年前,勞工司鐸這名詞進入耳際時,我的認知的確是這樣的,就像隨軍司鐸。 今年二月,參加尚-瑪利‧薩威(Jean-Marie Savey)神父的殯葬禮,他是道明會士,一位勞工司鐸。後因健康太差,不得不離開工廠。結束三十五年勞工司鐸的生活,為他是一件很難過的事。 薩威神父出身巴黎以經營工廠建築事業著名的家族,是家中的長子,十六歲就進了初學院,經過長時間必要的哲學、神學培育,期間還曾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入伍從軍。晉鐸後兩年,長上派他與另兩位同會弟兄,以勞工司鐸的身分進入鄉村。對於長上這樣的安排,他的父母始終是尊重的。 在鄉村,他與同會弟兄先住在旅行掛車裡,之後,又於聖蘇珀蕾數次搬遷,住不同的屋子,如同所有的「無殼蝸牛」;也如同所有的勞工,他曾經歷多次尋找工作落空的窘境。頭八年他從事農耕,接著在割草機工廠,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他也曾為了成為車工,接受六個月的專職訓練與實習。 後來因為機械取代人工,他如同所有勞工一樣,受時代與社會變遷的直接衝擊,在低層社會與勞動者一起生活與工作。不同的是,他是牧者,了解勞工生活的苦處,因此照顧他們心靈的需要,是他的使命。他一生以勞工司鐸的身分,與勞工分享艱難生活中的喜樂與希望!
(取自勞工司鐸網站) 薩威神父之所以成為勞工司鐸,正是在教會注意到勞工階層人口流失,意識到必須徹底進入他們的生活的時刻。最初,巴黎主教只是在堂區加強勞工牧靈,花時間在勞工的宗教輔導上,試圖把勞工帶回教會,但效果不彰。幸好很快地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夠的,因此即時改弦更張,實際投入勞工階層的生活,體會他們的生活處境。 於是1944年至1954年之間,有百位神父漸漸地踏出第一步,其中有教區司鐸與修會司鐸。這為那時代的觀念可不是那麼順理成章。因為一般認為,司鐸是一個祈禱的人,應專務神與教會的服事,所以免除許多事務。而為成為勞工司鐸,卻成了什麼都做的人。而且為基督信仰作見證,勞工司鐸處身當代人們中間,同受生活被剝削以及社會的不正義,因此參與工會,與勞工一起示威、奮戰。
然而,羅馬方面對於勞工司鐸以這樣的方式度他們的聖職,實在無法認同,尤其有人因此失去工作與祈禱靈修生活的平衡。於是1954年三月一日,教廷方面強迫勞工司鐸離開工廠,放棄所有工會的參與。 忠於教會或忠於勞工生活,為勞工司鐸是個兩難的選擇,於是這群人一分為二,有人離開勞工司鐸生活,有人留下,而後者雖被羅馬教會聖統及部分信友所棄絕;但,也得到了數位主教的支持。 薩威神父是堅守勞工司鐸承諾的其中一位。 而離開者也對教會高層的決定表示遺憾。梵二大公會議之前,這群堅守勞工司鐸承諾者鼓起勇氣到羅馬,向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陳情。直到梵二會議後,勞工司鐸的生活方式終於獲得諒解。 上一段提到有些勞工司鐸失去了工作與祈禱靈修生活的平衡,在薩威神父安息主懷之後,家人及同會弟兄整理他的個人用品,發現聖經、祈禱默想筆記,都寫滿了他的註解。可見他是位既務實又看重靈修生活的司鐸獻身者,他曾說:「聖言是我的力量來源」。 今天,勞工司鐸繼續向前邁進,但從過去的經驗,他們多了反省,因為,勞工司鐸的生活是與勞動階層的男人、女人一起,而信仰是生活的最大富源。
(見證月刊)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