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聯合新聞網」最近兩則對於動漫畫的錯誤報導
2009/04/21 14:56:32瀏覽1772|回應1|推薦7

關於「聯合新聞網」最近兩則對於動漫畫的錯誤報導

京城野 2009/04/21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漫畫家葉明軒老師以「高雄市小港國小傑出校友」的身分上台接受馬英九總統頒獎,隔天「聯合新聞網」隨即刊出一則〈「無上西天」作者學收驚畫符 踏上漫畫路的報導。結果引來葉明軒老師緊急在部落格中針對這則報導提出「誤很大」的澄清發文,才知道原來報導中所謂「學收驚畫符,踏上漫畫路」,以及「別人看漫畫只是覺得好笑,我將漫畫裡的筆法、劇情都印在腦海中」的說法,甚至是「三仙樓至少要開到第十集,才會快樂收攤」的豪語,其實都是記者在電話採訪時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自說自話的結果。

  另一個錯誤報導的例子,也出現在「聯合新聞網」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陪孩子畫漫畫》漫畫家沒那麼好當的新聞中。報導中稱,林珉萱老師「創下漫畫教學書比漫畫單行本還先出版的紀錄」的說法,就是個明顯錯誤的報導;至少,同公司另一位少女漫畫家的漫畫教學工具書就比林珉萱老師要早出版了很多年,而且同樣暢銷。

  事實上,一個漫畫家的漫畫教學工具書比漫畫單行本還早出版,或者出版了漫畫教學工具書卻沒有機會出版漫畫單行本,甚至是連出版漫畫教學工具書的機會都不可得的情況,在台灣漫畫產業界中是個很平常的現象,對任何一個想要從事漫畫創作工作的人來說,這是他必然得面對的殘酷現實。因此,林珉萱老師實際上並不是創下這種記錄的、最早的一個例子,更不會是唯一的一個。我們只能將這個錯誤報導的原因,歸咎於採訪記者對於台灣漫畫產業界實際狀況的陌生所致,卻也突顯了採訪記者在求證事實真相上的輕忽。

  至於一部漫畫作品究竟能夠畫幾本,除了得依賴漫畫出版社編輯對流行趨勢的掌握、題材創意的拿捏,以及對市場接受度的判斷之外,主要還是取決於讀者對於該作品的實質貢獻度,例如問卷調查的排名高低、單行本的實際銷售量等,並不是漫畫家說了算的。然而叫人感到錯愕的是,採訪記者竟然會自作主張地幫葉明軒老師發出「至少要開到第十集」的豪語,那就只能歸咎於這位記者對於商業運作機制的缺乏常識了。

  最後,由於這兩則錯誤報導都是「聯合新聞網旗下記者的傑作,而且是在最近兩個月內發生的,不禁讓人對「聯合新聞網」旗下記者的專業水平產生質疑。儘管動漫畫是一般民眾較少關心的次文化娛樂資訊,但是對一個以「品質」自許的報業媒體來說,如此輕忽的報導態度,實際上已經違背了新聞報導求真、求實的基本精神。希望未來「聯合新聞網」旗下的記者在採訪任何新聞(當然,也包括動漫畫新聞)時,都能夠在求證上多做些功課,不要再丟「聯合新聞網」的臉了。

( 興趣嗜好電玩動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mf1024&aid=287205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D
2009/12/25 11:08

漫畫家的創作空間愈來愈小了說˙ˇ˙


京城野(ymf1024) 於 2010-04-25 12:54 回覆:
  其實漫畫創作的空間一直都是在的,只要是你喜歡的議題,你都可以把它當作創作的題材來盡情發揮,真正缺乏的反而是發表作品的管道資源。

  由於發表漫畫創作的管道資源主要掌握在商業出版體系手上,因此充滿諸多商業發行上的條件管制,唯有符合商業發行管制條件的作品,才能取得發表管道的資源,進而獲得曝光的機會。

  幸而透過整合相對有限的讀者資源而建立起來的同人誌消費市場體系已經建立,因此提供了部分非商業發行作品的行銷發表管道資源,成為有別於主流商業發行體系的次級商業發行體系,吸納了絕大多數無法進入商業發表管道資源而呈現欣欣向榮的態勢。

  除此之外,網際網路的自由精神也帶來更為便利的發表空間,任何人都可以極為低廉的成本在網路上發表創作,則是過去從未有過的經驗。

  如果你也有想要從事漫畫創作的想法,所謂「創作空間越來越小」的說法其實只是藉口,真正的關鍵,在於你的創作動機到底有多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