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宴客之涼菜~四喜烤麩
2010/06/06 23:07:50瀏覽6216|回應2|推薦49
2
烤麩

聽過一說法,要分辨上海人與外地人的方法,拿一團面筋在兩人面前,說是烤麩的是上海人,說面筋的即是外地人。問原料,說是豆做的是上海人,是麥做的是外地人。

說文解字,烤取“火靠”意,細火慢煮,燒入味,醬汁收乾的做法,麩,帶皮的麥子啊!所以你說烤麩是豆做的嗎?不過,可別跟我一樣誤會了許久才明白,那一大塊淡黃略灰,滿是孔洞,看起來像是海綿的,麵團水洗成了生麵筋,發酵後蒸熟的成品,那個也叫烤麩啦~至於原因…我也不曉得,google,百度都問過了,還是沒有答案呢!

宴客當天,一端上桌,祖籍浙江的朋友就唉呀呀的喊著說他們家年菜必備的就是這道:烤麩,一道尋常的家庭私房菜,也是餐廳裡,上海老飯店裡,經典堂菜,古清生在指麥為豆的烤麩裡寫了一大段挺精彩:

“如果沒嘗過上海的烤麩,廣州的沙河粉,北京的爆肚,重慶的毛血旺,武漢的熱干面,昆明的過橋米線,長沙的剁椒魚頭,東北的爛燉,烏魯木齊的拉條子,濟南的九轉肥腸,太原的搓魚兒,開封的灌湯包,南昌的三杯雞,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南京的鴨血湯,成都的回鍋肉,貴陽的花江狗肉,呼和浩特的筱面,西藏的糌粑,銀川的胡辣羊蹄,西寧的烤鰉魚,青島的花蛤,溫州的江蟹生,蘭州的靖遠羊羔肉,福州的醉糟魚,合肥的沙地馬蹄鱉,揚州的炒飯,海口的文昌雞,那總歸是不要談吃的。”

也許,這個說法是誇大了,不過,在台灣烤麩也算尋常的,許多餐館都見的到,南門市場走一遭,買個冷菜外帶也別無不可,嚐嚐鮮,增加自己美食段位。至於以上提及的其他各地方菜色,我也不是都嘗過,所以,我還是別談吃,瞎扯閒聊就好~

擬宴客菜單時,也找了隨園食單閱覽速讀,將古人的飲食哲學拿來參考參考,其中面筋二法提到:“上盤時宜毛撕,不宜光切”又提到”甜醬炒之,甚佳”,讀至此我不禁聯想到,這不跟烤麩的做法略同嗎?

喔~是的! 烤麩,手撕成一口大小,炸的金黃帶麵酥香,用帶甜的醬汁燒,甜為重,夾帶著隱約的鹹,所謂甜出頭鹹收口,不以香料為重,只淡淡微微的有八角有胡椒香,是以甜鹹調味拿捏得當,成敗關鍵。市面上常有甜的膩人的烤麩,少了鹹味的後勁兒,差! 海綿狀組織,有孔易吸收味道,燒到入味時,一口咬下有醬汁溢出,配的筍子耐燒咬著脆,乾的香菇別有香味,再下金針(黃花),木耳,海派做法,四喜烤麩。宴客之日,準備的正是四喜烤麩。沒遵從老方法,我用切的~少了古樸風,燒得夠透,滋味仍是不錯,至少,祖籍浙江的朋友還挺滿意。

買新鮮的烤麩,省略前置作業,去酸味。切好後,入油鍋炸的微焦金黃,油要瀝乾,吃的時後才不會顯的油膩。重起鍋,蔥段煸香,將香菇,紅蘿蔔片炒香再下烤麩筍片金針,胡椒粉鹽巴黃酒翻炒,加水醬油八角一點兒糖小火燒,川耳耐燒,一同下鍋燒吧! 或是像我喜歡吃脆一點的木耳,起鍋前再下就好。醬油,糖的量可別一次下足,邊煮邊試味道,熱著試吃與冷的吃甜鹹會有差異,所以要特別注意。起鍋前,下點兒麻油就好了! 最後加點兒毛豆蔥花裝飾。

本以為簡單的一道菜,做來也是許多細節須注意,調味的部分尤其難拿捏,中菜,學問很廣,還是要勤加學習阿!

Note:
1. 老抽生抽搭的用,顏色更好,味道更有深度
2. 也可以加花生一起燒
3. 其他精采烤麩請看:
stec: 餐桌上的素食
shirley: 四喜烤麩
DX:緊缺經濟時期的私房菜
蘇施黃: 烤麩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ngchiehh&aid=4103561

 回應文章

馬丁諾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揚州的炒飯?
2010/06/07 17:34

所謂的揚州炒飯根本是廣東人的創作發明,跟揚州一點兒關係也沒有,這位古先生 ......

我非江浙人,不善辨烤麩的好壞,不過印象裡吃到油膩者多,甜裡帶鹹者少,久而久之上館子也就不太冒這個險!

黃莎莎(yingchiehh) 於 2010-06-07 23:16 回覆:
哈哈
如下面跟stec的回應一樣
當時念到古清生的文章時,只是覺得非常有趣
所以寫烤麩時拿出來分享一下

在那一大段也只是用來表示烤麩之於某些人來說,是非吃不可的東西!

不過感謝指正,我會跟古清生說他說錯了!

一般烤麩瀝油沒做好,就容易油,文末的補充中"蘇施黃"寫的烤麩,做法有特地強調
"要隔好油,不然完仍會一口油",而調味的精巧本來就不好拿捏,甜味也本來就容易取悅大多人,是以要吃到如此精準調味的烤麩,不容易
(stec 對自己的烤麩很有自信,你拜託拜託他)~



stec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發光
2010/06/07 00:33

A格主文章已從感性漸漸往知性靠攏,看樣子我要有出走的準備了~

烤敷用撕得無非是要製造多一點破裂孔面,但老實說我覺的用切的也差不多,至少我是吃不出來當中差別~

古清生說得可是改革開放前得事情,限今去問上海人大多會回你
烤敷是麥仔做的。   當中的跺椒魚頭應該試岳陽或是洞庭,再不然是湘潭(現今主流說法),但絕非是長沙~  最終跺椒魚頭似乎不是源於湖南,但卻在湖南發光?

黃莎莎(yingchiehh) 於 2010-06-07 23:02 回覆:
唉阿阿
還差得遠哩
我離融會貫通 還有很長一段路走勒
飲食的學問你是遠大於我啦

古清生的文章只是覺得念來有趣
拿出來分享分享
不是要拿來做考證使用
感謝你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