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3/10 10:14:41瀏覽4911|回應2|推薦22 | |
在我年輕的那個年代,醫學系是大學聯考的熱門科系,一則是因為政治氣氛敏感,家長不願意下一代走入政治圈;也有些是上一代學醫,希望下一代繼承衣缽;還有少數有自己想法的學生,真的以懸壺濟世作為終生職志;台灣社會上普遍以小孩能夠考進醫學院為榮。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學醫的原因。 進大學之前,我對未來想做什麼還不是很清楚,覺得什麼比較有趣、比較好玩,就依此方向發展。對醫師這個行業比較有概念,是念了醫學院之後。一開始,我知道自己因為個性使然,不希望走臨床工作。因為我不善於與陌生人交談,而一個臨床醫師卻必須天天接觸病人,詳細地告訴病人病情,這對我而言有點困難。直到四年級上過陳拱北老師的課之後,對自己的未來才有一個更清楚的輪廓。
陳拱北老師在上課時,說了一句令我很感動的話,他說:「做公衛,可以一次救很多人。」從那時候開始,我參加了很多次陳老師帶領的醫療服務隊,到偏遠地區或山地部落作醫療服務。
走出校門進入社會作事,才真正瞭解為什麼做公衛可以救很多人。因為醫師能做的只是「點」的貢獻,做公共衛生卻可以從制度改善全面醫療環境。所以,醫學系畢業之後,我先去唸公衛研究所,想等研究所唸完之後,再決定要朝那個方向走。後來當兵時,我分發到國防醫學院社會醫學研究所當教官,趙秀雄主任要我教授生物統計學,因此我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樂趣,退伍之後,回台大公衛研究所任教,變成我嚮往的出路。 -------------------------------------------------------------------------- 【文字來源】醫師的異想世界,從公衛到公益 葉金川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