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3/07 09:55:04瀏覽717|回應1|推薦5 | |
卸下公職之後,葉金川曾經有過輕鬆快樂的時光,董氏基金會執行長、仁濟醫院董事長、慈濟大學公衛教授 … ,和之前的工作比起來,都是簡單不過的事,董氏和仁濟對他來說有點像「見義勇為、隨手做環保」般自然,而教書更讓他覺得「可以放鬆心情,天下怎麼有這麼好的工作。」而他也規劃了一系列公衛的書,把他那一代的理念記錄下來,讓後輩年輕醫師知道前輩是怎麼走過來的。 對他來說,教書、在民間公益團體服務,一直是他喜歡做的事,當馬英九市長想找他擔任副市長時,他必須放棄原本喜愛的環境,他的確陷入長考,但或許是他心中有未竟之功,或許可以趁此機會實現一二。 馬英九在找他擔任副手時,就問過他:「哪個特別的領域是你想要去達成的?」 葉金川的想法是:「我來自公衛體系,當然不會想到硬體設備,捷運、交通建設…都不是我在行的,」頓了一下,他繼續說:「我原來想到的,都是比較軟性的,諸如衛生、社會福利、環保、教育 … ,特別是教育,那是對未來的投資,最不能忽視。」 曾經沒錢繳補習費的經驗,讓葉金川體會到,如果教育機會不是只給少數有錢念得起書的小孩,而是不分貧富貴賤,「跟我一樣有能力的人都應該有機會受教育,」葉金川認真地說出心裡的願望。 到了市府之後,他發現總預算 1400 億當中,教育經費就佔了 500 億,真的不是小數目,而有形的數字並非葉金川最關心的,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把下一代『教好』,這比『教會』更重要,對於已經定型的這些人,很難改變,那就算了;比較可行的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正直、熱心、願意幫助別人、利他的、公平正義的社會公民,這跟孩子的資質無關,而是可以做,並且做得到的事。」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