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弱勢關懷理念 孩童時期萌芽
2006/03/07 00:27:27瀏覽846|回應0|推薦2

在他讀書的年代,學校下午 3 點就放學,接下來的時間,有錢人家的孩子會上家教或去補習班,沒錢人家的孩子通常可以先下課,當時教他的莊老師認為葉金川是可造之才,就問他:「功課那麼好,怎麼不來補習?」當老師知道實情後,就特別批准:「不要收補習費,你來上課好了。」

生長在大家庭,人多吃飯的口也多,沒辦法把有限的資源全部投注在葉金川一個人身上,媽媽也覺得沒好好栽培他很可惜,所以,當有醫師想要收養葉金川時,媽媽曾認真思考過,但最後被葉金川拒絕了。當時他不過是一位小學畢業的孩子,卻很有志氣地說:「沒有錢也考得上,升學沒問題,再怎麼苦也撐得過去。」

從基層社會,憑著自己一步一腳印的努力,成為握有公權力的政府高官,葉金川並沒有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小時候的訓練一直影響著我,在做重要的抉擇時,是社會主義( Socialist )的想法在支持我,所以不會把當一個開業醫生、當社會頂端的人、有名有利當做我的人生志向,我唸醫學院的目的不是這樣。」

那麼,葉金川的志向是什麼呢?那就是「社會上每個人享有相同的資源;至少在教育和醫療的領域,人人機會均等,」只要符合這樣的理念,就值得他全力以赴。

然而,在創造公平之前,必須先知道,哪裡不公平?

民國 60 〜 62 年,葉金川很認真地深入「沒水、沒電、喝山泉水、點蠟燭、燒木材」的山地服務,看到不少山地人跌倒後就變得有些遲鈍,葉金川知道那是「腦出血後遺症」,可是,對於資源短缺,一天只有兩班公路局的車會到的山地人來說,就算知道要治療,哪來的醫藥費呢?那時候,他在心中立下志願,希望「有一個制度,讓大家都有得到基本醫療照顧的機會。」

在葉金川選擇職務時,心中已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再做 YES 或是 NO 的抉擇,就變得格外清晰。像他拿了公費,到人人稱羨的一流學府哈佛深造時,國家需要他,就算還沒拿到學位,還是義無反顧,束裝返國。 (待續...)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staipei&aid=19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