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2 09:50:23瀏覽2694|回應4|推薦13 | |
我的運動生涯 我的運動生涯在50歲以前,都是以登山為主,50歲之後加入台北市政府團隊,當時馬英九市長喜歡跑步,我才開始跑步,跑步跟爬山不太一樣,但心肺功能同樣,使用的肌肉群完全不同,不過我也很快就上手了!一開始跑5公里,接著10公里,接著後來馬拉松21、42公里也去挑戰。 後來金溥聰副市長邀我去參加鐵人三項,他說:「你既然會跑馬拉松,鐵人三項應該也沒問題!」所以我又開始接觸游泳和騎自行車,騎自行車很簡單,需要的是耐力。 我本來不太會游泳,為了參加鐵人三項而去學,我只會游蛙式,技術不是很好,每次在第一項游泳時都是靠著蠻力把1500公尺游完,但通常已經落後人家一大截,而且體力的消耗相當大,接下來第二項的40公里自行車,和第三項的10公里跑步我就會感到非常疲憊,甚至沒辦法在規定的3小時40分鐘內完成賽程。 魚式游泳 (Total Immersion) 同事張慈桂老師之前給我一本書,叫「魚式游泳」,英文叫做「Total Immersion」,就是「完全潛入水中」的意思,我雖然看了,但也不太懂,後來有一次本書作者舉行發表會,聯合晚報項國寧社長是主持人,他邀我去致詞,我就跟他說:「我不是很會游泳!」項國寧社長說:「你不會游泳就更該去聽啊!」 作者在發表會上講述時是利用一些影片來介紹「魚式游泳」跟靠蠻力的游泳有什麼不同?一般人的想法就是「求快」,而且本能地會急著想探出頭來呼吸,無形中造成揮臂跟踢腳是無效的動作,導致體力消耗過大。 所以作者播放一些「魚式游泳」的影片,要我們想像自己就是「一條魚」,潛在水中,必要的時候才抬頭換氣,希望能更加流暢地在水裡游泳。 教室就在水族館 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上海去開會,空閒時去水族館閒逛,想起作者說游泳要想像自己是一條魚,我就仔細去觀察魚的游泳方式,真的發現魚並不是靠牠的鰭在游泳,魚鰭只是控制上下左右的方向,而身體的擺動才是前進的最大動力。 水中滑行的海豹 突然間,有一隻海豹衝進我的視線,嚇了我一大跳,這時我的目光都被牠吸引過去,因為牠跟魚不同,海豹比較像人類,有龐大的身軀,還有已經退化的手腳,而且也要離開水面呼吸。 牠的兩手幾乎沒有作用,腳的話也只有控制方向的功能,身體用力一擺,兩手緊貼身體、全身不動,就像是在滑行一樣,距離拉得很長,可以從水族箱的這一頭滑到另一頭,迴轉時則手腳並用來改變方向,游起來一點也不費力! 體驗我是一隻海豹 這時我終於茅塞頓開!我覺得不是要想像自己是一條魚,而是要想像自己是一隻「海豹」,會比較貼近我們人類的想像,我了解到「完全潛入水中」的真意。 我回到飯店後,馬上迫不及待地衝到游泳池去試試看,發覺真的有比較順暢,而且輕鬆多了;作者也提到,魚式游泳並不是要讓你游得更快,而是要讓你游得更持久,所以對於一些長途游泳者非常受用。 學習的樂趣 雖然我年紀已經大了,但是學習是永無止盡的,我從自己亂游,到看書、聽演講、看影片,最後看到魚和海豹游泳而了解,學習過程雖然曲折,但也從中得到了頑童式的學習樂趣。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