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6更生日報:打造藝術工作者安心創作空間
2009/02/06 17:08:41瀏覽874|回應0|推薦1

珍惜花蓮瑰寶 打造藝術工作者安心創作的空間

 

  日前向木雕大師蔡平陽老師請益時,得知有些藝術工作者為了延續藝術創作生命,也為了餬口,得到市場賣菜、賣襪子為生;展出辛苦創作的作品後,只獲得官方5000元「清潔費」的補助,果然「藝術無價」。聽完蔡老師說法,我的心裡感慨不已,因為沒有藝術文化的城市就是個沒有靈魂的城市,難道資源豐富的公部門不能幫這些藝術家們做點什麼?我認為應該打造全縣北、中、南、東海岸四個不同特色的藝術市集,將藝術文化與觀光產業結合起來,展現不一樣的花蓮魅力。

來到法國巴黎,絕對不會忘記造訪羅浮宮;到義大利佛羅倫斯旅遊,絕對不會錯過烏非茲美術館;。術文化匯聚點的的造訪羅浮宮造訪美國紐約更不會忘記到百老匯體驗音樂、歌劇之美,這些幾乎人人耳熟能詳的國外觀光景點,正是各個國家、城市的藝術文化匯聚處。再看看南部的屏東縣山地門,假日總是擠滿遊客,當地部落藝術工作者藉此得以兼顧生計與創作,甚至還為部落婦女帶來就業機會,這些例子證明藝術文化也可以發展成為產業。

其實花蓮與其他縣市相較,有個得天獨厚優勢,閩南、客家、原住民、外省四大族群和平相處,無形中激盪出許多創作的火花,也給藝術工作者源源不斷的創作原動力。雖然花蓮的藝術工作者勤於創作,不論木雕、石雕、編織等等各種藝術作品種類豐富,但缺乏適當的行銷管道,結果作品在工作室內堆積如山,藝術工作者為了延續藝術創作,不得不打工、兼差來餬口。

不論從花蓮各族群文化的多元性或花蓮藝術工作者的創造力來說,花蓮絕對有機會發展成為文化大縣、藝術重鎮,為了讓藝術家們有個安身立命的「家」,應該可以在北、中、南、東海岸,利用閒置校舍、公共空間,營造成藝術村或藝術市集,不僅提供藝術家們進駐創作、展售作品據點,更順勢發展各藝術村的自我特色,進行市場區隔以結合花蓮觀光旅遊,真正做到「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而不再是過去那種短期、大拜拜式的攤販型藝術思維。

發展四大藝術村特色之餘,我認為各藝術家或工作室還得聯合起來,以團體力量參與藝術村規劃、經營,畢竟只有藝術家才最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公部門只須站在從旁協助的立場,讓藝術家們自治。

我相信花蓮的觀光不是只有自然美景而已,為數眾多的藝術家、工作室如果能夠串連、集中起來,有個固定地點創作、展售,經營出各自不同的地區藝術特色,絕對有資格、有條件吸引遊客目光,希望有朝一日,到花蓮看藝文就像到巴黎看羅浮宮般那麼自然。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sidu&aid=26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