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14 00:44:55瀏覽2708|回應15|推薦228 | |
比起2010年春天,馬總統透過視訊和哈佛大學做交流的消息,2010年9月瑞士對台灣提出控訴的判決結果,大概更少人知道。從2007年夏直到2010年秋,由台灣外交部主導的在瑞士訴訟案進行了三年多,結果是不審並賠款。外交部網站上的新聞稿,似乎只簡述經過並沒提到結果。 2007年7月20日,台灣依瑞士民法保護名稱與人格的第28及29條款,向日內瓦邦法院提告,要求國際標準組織(ISO)的所有印刷與電子出版,把「台灣,中國一省」改名為「中華民國(台灣)。」 ISO不屬於聯合國,它的成立早於聯合國二十年。ISO對各國的稱謂是根據聯合國統計處的名單而來。認為ISO(不是政治單位)對我們國名的錯誤書寫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的說法,必須有確切的數據與證據支持。網站上購物或付款在選擇國家時,Taiwan必列其中,則是不爭的事實。世人對台灣究竟是什麼政治實體,或了解聯合國統計處怎麼稱呼台灣,不見得有興趣。各國政府都知道台灣是個獨立國家,只是礙於和中國的經濟利益往來,不能明講,這事,大概只有台灣人自己不知道,所以努力的方向有所偏差。台灣駐瑞士代表處的公文以「中華民國大使館」署名,也不曾遭到抗議;瑞士有些單位不但接受代表處的更正,甚至因錯寫我們的國名而來函致歉。瑞士政府及民間對台灣的態度,就是實例之一。 ISO 的網頁上說明,該組織在政治上採中立態度。外交部控告ISO,要求正名,效果不彰,代價太大。如果台灣不了解世界,為什麼世界要了解台灣?如果台灣不知道國際社會想些什麼,憑什麼要求國際社會要正視台灣的希冀?要了解世界的脈動,台灣的媒體就必須負起對國際事件、對各國民情詳細、公正報導的責任,而不是坐在冷氣室裡進口花邊新聞。 「過度與極端」是這一時代的明顯徵兆,可惜我們的媒體不只丟失了其基本存在理由之一的社教責任,更加強了對於「過度與極端」的臣服,以致人們的感官麻痺、價值低廉,只能躲在陰性化了的社會裡,相互以從網路上就可以方便取得的愛與道德彼此依偎。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