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7 19:34:04瀏覽1169|回應5|推薦52 | |
有位出家人對曹山本寂禪師說:「我全身都是病,請師父幫我醫治。」 曹山說:「不醫。」 和尚問他為什麼,曹山說:「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也不得。」 這位出家人要曹山治的病,其實是他的心病,也就是煩惱。 但是心病不是任何人能醫的,即使醫了也只是表面,不能徹底。心病要無所求,也無所捨才能醫治。 站在禪宗的立場,凡有執著、有我、有所求、有所避,皆是病;求醫治病也是病,因為那是自我的執著。若不求生也不求死,這就是平常心、無我無私的心,就是解脫。 曹山說:「我要你求生不得,求死也不得。」實在是因為沒有「生」這個東西,也沒有「死」這回事,只要擺下生與死的問題,你就沒病了,就可以解脫生死。 如果真的要治病,解脫是最好的方法。 有病在身不見得不好,即使剛開始讓你痛苦難安,但是假如有善因緣來幫助,經過妥善的處理,結局反而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好。 因此,逆境來臨時,不要抱怨,好好地面對它、處理它,也許就能夠將痛苦化為助緣,開創出一番新的局面。 例如:常幫我做英文演講翻譯的王明怡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多年前,他苦於劇烈的頭痛,無法專心讀書或工作,為了舒解壓力,他求助於禪坐,大約只經過半年的練習,惱人的頭痛就不藥而癒了。 當然,他的頭痛也算是個善巧的因緣,於他、於我都有益,如果不是頭痛的緣故,他就不會來學佛,而我也就少了一位得力的翻譯。 如果天天為社會問題、國家大事、世界問題而操勞奔走,無暇理會個人身體上的一點點病痛,病苦也就不是問題了。 經常有一些患了癌症的病人來看我,因為醫生已經宣布他們的生命快結束了,他們好像是來向我求救,又好像是來向我告別。 我給他們的建議是:一、不要怕死;二、不要等死。 需要治療就接受治療,能做什麼就做什麼,能吃什麼就吃什麼,過正常的生活;不勉強自己,也不要對自己的生命完全失望,這種態度就是禪的態度。
生活很重要,生命很可貴,不要被別人嚇壞,也不要自己嚇自己。偏偏很多人明明情況沒那麼糟,或是事情已經發生了,不能面對接受,還要擔心憂慮,結果反而是被嚇死的,或憂愁而死的。 所以,用禪來安定身心的方法,就是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俗語說:「好漢就怕病來磨」、「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可見病痛對人是很大的折磨,尤其是長久纏綿病榻,更易使人意志消沉。 病分成兩種,一種是精神的病,也就是心理的病;另一種是肉體的病。肉體的病又可以再分成兩種:一種是我們一般所認知的生病,可能需要休息,甚至要躺在床上不能活動;另一種是以佛法的角度來看生病,那就無時無處不是病、通身都是病了,像是肚子餓了、口渴了、睡多了、運動過量,也都可以說是病。所以嚴格來說,凡是身心不正常的都是病態。 如果能把生病的定義弄清楚,對病的恐懼害怕就會減少一些。而且可以透過佛教的修行,做自我的身心醫療。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