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Fw: 中國大陸「十二五」恐被迫放緩經濟增速
2010/09/16 02:51:00瀏覽296|回應0|推薦1

中國大陸「十二五」恐被迫放緩經濟增速

2010/09/15 
李佳翰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經過30年改革開放來的蛻變,大陸已躍居全球第2大經濟體,但未來的路恐怕更為艱難,尤其受資源環境的約束,大陸下一個「十二五」(2011~2015)或被迫選擇放緩經濟增長腳步,轉而加快體制和富民改革。

即將於10月召開的175次會議上,大陸將研究並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125年規劃,簡稱為「十二五」。業界普遍預計,大陸經濟增速目標在「十二五」期間或會放緩到7%左右,轉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轉變,其中將更多著墨在如何「富民」。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表示,GDP雖然是重要的經濟指標,但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大或者一個民族的強大,不能只看GDP,還要看人的素質、創新能力、工業、農業、軍事以及國際競爭力等其他很多方面。而由此來看,大陸仍離已開發國家還有一段距離。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編制「十二五」規劃的專題調研活動報告中也建議,儘快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方案,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的分配格局。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大陸「十二五」規劃將主要關注結構性調整,包括收入分配改革、城市化及保障性住房等公共設施服務,以及節能減排和綠色經濟。
近年來,大陸在追求期經濟增長目標的同時,在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上卻明顯吃力。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大陸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0~45%。低碳綠色經濟的約束目標,正迫使大陸必須放緩經濟增長速度。因此,有學者建議,「十二五」期間大陸GDP增速目標宜設定在7~8%左右。
大陸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指出,由於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外需難以成為經濟提速的主要動力,增加的內需又不能完全彌補外需的下降,「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速達不到「十一五」年均10.5%的水準,有可能下滑至8~9%的增速。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由於勞動力供給增速下降,只要能保持約7%GDP增長,就不會加劇失業和社會穩定的壓力。若增長潛力是7%,而一定要用刺激政策將增長提升到9%以上,雖可實現短期繁榮,但會不斷導致資產泡沫、通膨、壞帳和經濟大起大落等長期成本,最終將不可持續。
王一鳴在談到「十二五」規劃時指出,資源環境惡化、投資效益下滑、工業產能過剩,大陸傳統工業模式難以為繼。城市化進入戰略推進期,「十二五」期間大陸城鎮化率將超過50%
王一鳴也強調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鼓勵人民消費結構升級,培育發展文化和旅遊等新興消費領域。同時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並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的產業轉型升級。
9
月初,國務院發布意見,提出對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在財稅、金融、投資、土地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同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科技、資訊服務和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
但儘管大陸成就了經濟大國夢想,但在社會公平及協調等軟性環境方面卻無以為繼,尤其體現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越拉越大,目前已接近0.5,不僅困擾結構轉型,內需和消費不足等經濟問題,亦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因素。基尼係數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個比例數值,在01之間呈現。
全國人大常委會調研報告提出,力爭「十二五」期末形成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同時建議繼續提高社會保障支出比重、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主要部分用於補充社保資金來源、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為突破,推進基礎養老金部分全國統籌等。
王一鳴也提到,「十二五」期間,體制改革進入戰略突破期,包括收入分配改革、社會保障、政府體制為核心的社會體制改革,將成為經濟增長和資源配置改善的重要動力來源,改革由過去漸進式、局部或增量改革轉向戰略性突破階段。
而發改委研究院的報告也指出,「十二五」推進改革已成為共識,但要突破深層次體制障礙,對已經形成的經濟關係和利益格局進行調整,在當前轉型的大背景下難度更大。
報告指出,從微觀上是企業機制,從宏觀上是政府的行為機制。而在政府機制方面,大陸最大的特點是政府掌握世界上任何一個政府都沒有的資源,政府行為正確與否對一個社會發展的影響非常大。
對此,馬駿認為,「十二五」階段,如果能夠通過宏觀管理機制的改革,使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得以進一步提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對國民的福祉恐怕遠大於用投資來達到幾個行業的增長目標。因此,如何避免政府主導的經濟過熱,終將是大陸宏觀經濟將面臨的最大挑戰。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lin228&aid=441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