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鄉下老師的業績
2008/03/30 10:56:55瀏覽1392|回應2|推薦16

日昨民意論壇多篇文章談到弱勢學生的教育問題,個人認為都是切中教育時弊的針貶卓見。憶起廿載之前擔任國中教師時的慘痛經驗不免感慨台灣在這方面真的是數十年如一日,毫無長進!希望大家期待的新政府對此有新的作為。

七十幾年間本人初執教鞭,在某國中擔任物理科教師與國三後段班導師。第一個震撼的印象就是老師與學校明顯的教學態度偏頗!擔任後段班導師,科任老師不時會抱怨學生上課吵鬧,我天真的因此常常到課堂外『督導』,發現的居然是老師們多半遲到十多分鐘,上課?很少啦!抄抄黑板隨即坐下休息,任學生無事可作,不鬧也無聊。較認真的老師也不過是按表操課,鮮少在乎學生的學習成效,我教完了,學生會不會則是他們的問題。

同樣的老師,在升學班表現則完全不同,常常是教鞭不離手,凶神惡煞一般,考試錯一題打一下!講台前排隊領打,或教室後罰站,各位以為是虐待學生嗎?這還是『好班』才有的榮幸,後段班才沒這種陣仗。我的班之前物理科全班平均只有25分完全沒人理會與檢討;好班呢?月考只退步個三五分就會受到學校的嚴重關切。什麼是『業績』?什麼不是?老師們都很清楚!

經過一年的努力,我教的物理科成績好班維持八十分左右,中段班進步十多分,後段班的25分則成為驚人的58分!導師班(放牛班)也常常得到各種競賽獎項。我非常滿意,自認『業績』超好,但是我錯了,實習成績是難堪的低標七十而已!

原因呢?學校基本上只看我怎麼教『好班』,我不打學生、作業最少、考試最少、借課輔導最少,成績雖然微幅領先同段班,但是很明顯的『教學態度極不認真』!至於我在中後段班嘔心瀝血的努力則都是不算業績的!除非我能讓後段班某人考上建中!

我一生中最驕傲的一刻是畢業典禮之後有一個自由獻花的節目,一般來說也是老師受到學生歡迎與尊敬的指標。那一刻,我的學生蜂擁而上,讓我幾乎葬身花海!堂堂一個大男生就此在禮堂台上當眾哭到不行!因為我那時已經考上研究所,確定下學期不會繼續在學校教了!所以大概300多位我曾經教過的學生,即使不是畢業班都有花束、卡片、小禮物等東西要送我。東西多到事後同事用小客車幫我載回家,連續兩趟才載完,好像搬家。事後也花了我一個禮拜,流下不只一公升的淚水,逐一看完學生的所有卡片留言,逐字回憶一年中的點點滴滴。

即使如此,依據官方的『業績』顯示,我確定是一個很『爛』的國中老師!

我希望未來的教育環境不要繼續造就這種『烈士』,製造悲情的電影情節。台灣應該早有能力不必只讓少數人受到好的教育,而是全面的提升每個學生的能力。要改變?我認為如何計算學校與老師的『業績』就是關鍵,也一定是教育部可以著力的重點。資優學生已經受到數十年的重點關愛,上了頂尖大學還有五百億的額外照顧等著他們;同時間,弱勢生們是不是也應該開始有公平的受教權了呢?熱心幫助弱勢的老師,是不是也可以受到合理的『業績』肯定呢?

鄉下老師所以願意繼續在麻豆當鄉下老師,其實多年前已經有跡可循,我自己認為在此可以製造較多的「業績」,研究方面辛苦一點,教學則一定貢獻較大!期待『上面』的人也有一點點的同感。給一點空間,給一點鼓勵,不要任意打擊協助弱勢學生的我們吧?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737703

 回應文章

hui99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分數
2008/06/01 02:55

作業的分數 不能代表師資的好坏

感動的是 用感情去栽培的成果

犧牲奉獻 是最好的努力~~~


墨夫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感慨+感動
2008/05/13 15:00

感慨: 直到現在, 多元入學仍是唯一升學主義掛帥, 而且從國中降到國小!

感動: 真正的成就, 是來自自己內心深處的掌聲, 而不是那些獎狀獎盃頭銜, 拉一把快被淹沒的"後段班"學生, 比讓"前段班"學生進步三分五分, 成就大多了!給你掌聲鼓勵鼓勵!!!

當您有能力改變時, 不要忘了試圖去改變!很多教師久了, 就隨波逐流, 要回到剛投入教學時的理想, 熱情, 加上現在的經驗, 相信您是我們下一代的希望!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08-05-14 11:36 回覆:

很有趣的,我發現保持教學熱情的方法是『冷靜』!

知道我面對的學生能力有限,環境限制多,不一定會如我期望,希望太高失望越大,很多熱情的老師受一點點傷之後就放棄了!可惜。

另一方面常常冷靜提醒自己我『真的』是在作『對』的事情!不是衝動的激情,幫助弱勢真的是好事嘛!不是作秀,也不會太期望得獎。

當然如果我有機會獲得權力,我不會忘記初衷,畢竟我已經堅持二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