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9 14:36:51瀏覽7381|回應0|推薦1 | |
陳姓的歷史源流 依據〈姓纂〉的記載,中國的陳姓最早出自媯姓,也就是大舜的後代。陳,最初是一個稱為宛丘的地方,周武王起兵伐紂(公元前的一○五一年)統一天下,為追念和尊敬先朝聖君,找到舜帝後裔虞閼父,當時閼父和他的兒子〈滿〉在媯水沿岸從事製陶業,武王便封閼父為周朝的陶正官,還把女兒太姬嫁給他的兒子〈滿〉為妻,封在陳地,賜為侯,並立廟以奉舜祀。 滿食采於陳,是陳的始祖。當時,〈媯滿〉所擁有的陳地,大致是現在河南開封以東,至安徽亳縣以北,都是宛丘,即現在的河南淮陽縣,這塊地方應該是陳姓漢族的最早發源地。 滿本支所繁衍的陳國,傳了二十五世,到媯建的時候,被秦始皇所滅。媯建生了升、桓、軫三個兒子,在國亡之後,桓改姓為王,軫則跑到楚國,後來還做了楚國的丞相,封為潁州侯,並且搬到河南潁川地方,改姓為陳──這一支,被普遍採認為陳姓華人的共同祖先。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內涵中,有一項全世界所絕無僅有的特色,那便是各姓氏家族世代相襲的“昭穆”——“昭穆”,代表著每一代子孫的輩序排行,無疑是韆鞦萬世尋根探源的一條具體線索。
台灣的陳姓家族,由於枝順盤錯,衍派眾多,所以他們世博的“昭穆”,也因派而異,種類不少,收錄在1961年出版之“陳氏大族譜”裏面的,便多達五十余種。
提到“昭穆”兩個字,或許有許多人對其意義還不甚了了,而實際上,中國人之重視“昭穆”,卻由來已久,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初期,便已被老祖宗們所奉行不違。這是一項具有深長意義的寶貴文化遺產。
從事譜碟研究工作多年的何兆欽先生,特別對“昭穆”做如下的說明:
——《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廟祧之昭穆”;又注:“父曰昭,子曰穆”;按《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興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二昭二穆,興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一昭一穆,興太祖之廟而三”。
——古宗廟之制,始祖廟居中,以下皆父為昭,子為穆,昭居左,穆居右。非為宗廟,葬墓亦然,即一般人所謂左昭右穆。
——今廟祭時,子孫亦分昭穆,按禮制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是也,亦作“佋穆”之寫法。
——如今台灣民間各姓編譜時,于各姓世系表之前,必有提示“昭穆”中所列出各派祖之輩序(俗雲排行),其各派祖之排行輩序,即為各姓祖先賢哲所撰寫之詩句,每句七字、五字、或聯句,詩中且無重復字,以示日後子孫世代分明,緣區區別。如有年代久遠,流徙四分,同姓族人相見時,必先詢祖籍,次詢昭穆,若是同祖同係者,親如家人。是以輩序稱謂,保持父子是幼親疏之序,乃我國傳統精神歷久不衰之特色,甚至昭穆中之詩句,必含有顯祖耀宗或忠君愛民之精義,以鼓勵後來子孫奮發向上。
了解了“昭穆”的意義,現在,再來看看台灣的陳姓家族,目前仍世代相襲的“昭穆”。
珍山派(祖籍清溪感化後溪)——遷萬世捷源,樹動鈞鑒本;果然培鐘注,榮耀增錦泉。士初志可立,文章乃華國;延澤子孫曾,朱紫自傳家。
四亭派——懋正甫振復,兆端起光明;鐘成由世有,輝煥永克聯。
西源派——孔文朝邦國,君德振鴻猷;容哲期常繼,光昌啟遠修。祖上胎謀善,孫會守業長,傳家惟孝友,佐治必忠良。
潁川派——玉佳光海開,深文其舉魁;名垂朝啟榜,相繼大良才。
開浯派——希仲康至,誠正修治;振弘霸欽,延如君子。萬年保其,家邦賢哲。繼世侯伯,公鄉錦翼;基業作述,隆興顯謨。承烈揖讓,盛平——。
溫陵晉邑滬江後山陳氏——(命緯行)家聲永紹,蘭茂芳春,明廷獻策,大顯經綸。(命字行)人士夫子,侯伯公卿,簪纓著美,佐時臺衡。
原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石帆都半徑田——大德博芳遠,居求益世香。接題昌字在,海闊長上江。
泉州府安溪縣修仁鄉感化裏湖頭埔尾後門歷派——(增編字行)嘉鍾經世臣,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名字行次)懋宣玉樹中,遠謀昭正大,衍派景偕融,毓起連標選,芳徽紹永昌。
福建省南安縣詩山區霞宅鄉派——一廣永顏崇,休懷甫孟仲。(自)奕世公卿、胎謀宏遠,植德茂昌,子孫振繩,萬億其藏。(惠)國家熙醇,祖宗創垂,燕翼來昆,孝第忠信,遐邇同遵。
多廉派(渡臺始祖澤粟公派下)——尚義敦化光世澤,存忠守信衍芳聲;家傳詩禮尊廉讓,學紹箕裘毓俊英。垂裕後昆培植遠,仰承先德本源清,文章華國多才士,炳耀星雲瑞泰半。豐溪藍園長四郎公派——惠成良有福”,三四秉文啟,子于學伯仲,怡和世心光,榮臺鼎卯。
漳州府漳浦縣十五都錦湖城內“元赤湖派”——金光榮光真瑞世,丹山義雨進分明。饒平縣元歌都山嶺腳社嶺腳鄉派——觀金(二房易為新傳二字)德盛耀宗堂,學習詩書萬世香,節孝忠廉為國安,禮仁智義信堪揚。廣東省五華縣(元稱嘉應州長樂縣)半徑橫流渡派——達元生春昌,開永慶成光,發展崇文耀,萬世兆祺祥。
豐田派——昆進應理文,元志士建啟;垂創識引承,述作知繼紹。追遠百瑞微,報本千祥兆;祖宗欣有期,黃榜聯登標。
泉州府同安縣安仁裏十五都登瀛社灌口保灌口墟大井腳派——森炳採銳,源植耀培錫,澤枝熾坦欽,濟示煥?銘,滋構桓圻鑰。
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瓜圍社洋較埔鄉派——士文顯達,照耀輝光,詩書興教,禮儀傳教,乾坤業舉,宇宙名揚,慶隆聲振,代派嗣昌,壽山福海,永祿安良,發祥超拔,曾狀榮康,家修廷獻,翰院玉堂,水源木本,祖德綿長。
嵊縣派——(名行)奇岸元修德,培本允熾昌;承先敦孝友,垂裕秉綱常。(排行)源流汀水遠,名望嵊山高;聚族歌麟趾,傅家育鳳毛。
泉州金門梅祖派——忠(德)腕(誠),建景維新開緒業,正宗枝克成懿德,燕翼胎厥子孫謀。
廣東省蕉嶺縣(舊鎮平縣)興福鄉嶺西社南門外派——延昌志仕,玉瑞文明,官光上國,永定克成。
廣東省蕉嶺縣(元稱嘉應州鎮平縣)金沙鄉派——曰郎德煥芳福勝景昌茂維安進。
廣東省鎮平縣嘉應州昭福鄉石見窩派——振芳儒秀舉進聯登科甲。
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熙美鄉西門社巷口厝派——天地元黃,宇宙洪荒,日月嘉大,世以汝學,克成宗傳。邦德書光,允文乃武,蘭桂聊芳,朝廷國寶,志應君賢。
泉州南安縣派 ——敦逸良道振,爾日啟宗禮,守和誠專敬,心正治家齊。文學重至國,忠廉由科第;溫恭行篤信,衍芳克昌世。心位祿名壽,息久徵遠薺,光裕垂永宣,紹統復嘉濟。
龍溪派——堯舜禹湯文,敬師起太君;漢門宗德永,元榮福世存。上河日居泰,興朝茂盛昌;星思銜寵金錫,慈汝易於章。
漳州府龍溪縣虎仔坑廿七都派——堯舜禹湯文,竟思舉大恩,尚和日居泰,興朝茂成章,君恩原寵錫,咨爾永熙昌。
漳州府龍漳縣廿九都埕銀店派——元文以其國,應選本方家;前光迪有耀,永世亦禎祥。
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溜澳鄉十五都派——昭明祖德,胎謀允則;孚濟存心,興隆永賜。
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派——文章繼世,辜葛連登。
泉州府安溪縣卓源鄉新康裏後菜園新嶺社派——睿材炳樨錄,清樹煌壁鐘;德社存合志,修書典經綸。
泉州府安溪縣舉溪鄉派——興詩立禮傳家盛,說孝言忠教子方。
原籍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圳尾移遷廣東惠州府陸豐縣山豬湖鄉里分派——心振文元殿太祖,志存武達同朝宗;崇仁尚義修明德,襯信全忠保建功。
湖山派(祖籍福建泉州同安縣廿四都廈門山嘉禾裏寨上社)——元宗孔志桓文武,同履耿光希輔匡,源厚永垂衍遠裔,家聲世振壯其昌。
椒條蕃碩安區內蘭秀齊芳朝陛行,戴咏貽謀因次及,名周紗楸繩賡章。
金墩派——志禎滲??銷材潤煒嶂,(在臺字輩)鏈桂洸燦垗,鐓樹遊熾城;鑽植?煥?,錕楦沫炣墱。
潮州府海陽縣豐政都潘田社清水坑派——祖上萬億兆,京高吉玉田,淑慎和奕世,丕振達芳州。宏統承先惠,克昌永作求,繼良家善慶,大英啟毓流。
霞寮派——宗應有承,紹厥嘉銘,詩書鼎繼,奕派綿聲。
泉州同安積善裏梧桐堡青陽社派——拔世昌隆功成明正道,舉代興盛志遂顯精忠。
虞都祖厝派——惟爾子嗣克招令德,孝友承先文章華國。
泉州府晉江縣派——瑞雲應芳彥,爵登華殿臣,詩書紹祖德,燕翼胎孫謀。
泉州府南鞍縣小溪羅鳳山頭派——仕全修乃祖德,智仁聖義,忠和孝友,睦淵壬戌。
安溪縣白石鄉依仁裏白葉尾樹腳厝派——子曰爾學為公卿,文章自孔孟,世澤淵源厚,為有賢者興。
福建漳州龍溪虎仔坑廿七都移居蔡嶺堡黃坑社派——尚和日居泰,興朝茂成章,君恩原寵錫,咨爾永熙昌。
福建漳州漳浦縣赤湖十五都東溪社派——(祖先字輩)道業正均德,光思敦君國,科文士克榮,日勝敬聖作,秉常長啟泰,家級慶裕擴。(再易字蜚)錦水榮光增瑞世,丹山儀宇報文明。(後繼字輩)崇德象賢文若武雲龍變耀,孝先尊祖邇如遐汗馬輝煌。
陳隸派——英俊興昌,永啟其祥,青雲得際,輝煥芬芳。
漳州平和縣派——堯舜禹湯文,景仕舉大君,端主蜀德,慶松和日機泰,興朝茂盛章,坤英衡禮邑,朱爾邑義昌。
福建泉州同安縣派——天宗繼耀,晉錫純熙,兆基聯慶,際運光隆。振興前代,垂裕後昆,富貴永達,科甲連登。
荀山派——君臣智仁性義,忠和孝友睦淵。
福建省安溪縣派——萬邦作夫家有慶。
泉州同安馬厝巷六都枕井鄉派——天開熙泰,運留文明,龍飛雲起,鶴奮上騰,鳳儀炳耀,景慶齊興。
福建金門潮前村派——光汝敬同添希尚時文,德民元(世克應)弘崇敦鼎甲聯芳慶溢宗邦;家宣儀揚正昭顯綱常感懷博偉淳士式良。 (來源:姓氏之根 )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