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帝內經: 各種氣息病
2009/06/11 07:53:48瀏覽1145|回應0|推薦46
黃帝內經靈樞云:
夫百病之始生也 皆生於風雨寒暑 陰陽喜怒 飲食居處 大驚卒恐
則血氣分離 陰陽破敗 經絡厥絕 脈道不通 陰陽相逆 衛氣稽留
經脈虛空 血氣不次 乃失其常

黃帝曰:人之欠(呵欠)者 何氣使然
岐伯答曰:
衛氣晝日行於陽 夜半則行於陰 陰者主夜 夜者臥 陽者主上 陰者主下
故陰氣積於下 陽氣未盡 陽引而上 陰引而下 陰陽相引 故數欠
陽氣盡 陰氣盛 則目瞑 陰氣盡而陽氣盛 則寤矣
瀉足少陰(腎經) 補足太陽(膀胱經)

黃帝曰:人之噦(ㄩㄝ 氣逆作聲乾嘔)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谷入於胃 胃氣上註於肺
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 俱還入於胃 新故相亂
真邪相攻 氣並相逆 復出於胃 故為噦
補手太陰(肺經) 瀉足少陰(腎經)

黃帝曰:人之唏(悲哀嘆息)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此陰氣盛而陽氣虛 陰氣疾而陽氣徐 陰氣盛而陽氣絕 故為唏
補足太陽(膽經) 瀉足少陰(腎經)

黃帝曰:人之振寒(打抖擻)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寒氣客於皮膚 陰氣盛 陽氣虛 故為振寒寒栗 補諸陽(六腑經脈)

黃帝曰:人之噫(鬱悶嘆息)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寒氣客於胃 厥逆從下上散 復出於胃 故為噫
補足太陰(脾經) 陽明(胃經)

黃帝曰:人之嚏(常常噴嚏)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陽氣和利 滿於心 出於鼻 故為嚏
補足太陽滎(通谷穴) 眉本(攢竹穴)

黃帝曰:人之嚲(ㄉㄨㄛˇ 懶散不想動之意)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 諸脈虛則筋脈懈惰
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 氣不能複 故為嚲
因其所在 補分肉間(分肉=肌肉)

黃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不自主地悲傷哭泣)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心者 五藏六府之主也 目者 宗脈之所聚也 上液之道也
口鼻者 氣之門戶也 故悲哀愁憂則心動 心動則五藏六府皆搖
搖則宗脈感 宗脈感則液道開 液道開 故泣涕出焉
液者 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 故上液之道開則泣
泣不止則液竭 液竭則精不灌 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
故命曰奪精 補天柱(天柱穴)經俠頸(頸部兩旁)

黃帝曰:人之太息(頻頻吸氣)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憂思則心系急 心系急則氣道約 約則不利 故太息以伸出之
補手少陰(心經)心主 足少陽(膽經)留之也(不洩)

黃帝曰:人之涎下(不自主地流口水)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飲食者 皆入於胃 胃中有熱則蟲動 蟲動則胃緩
胃緩則廉泉開 故涎下 補足少陰(腎經)

黃帝曰:人之耳中鳴(耳鳴)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耳者 宗脈之所聚也 故胃中空則宗脈虛 虛則下
溜脈有所竭者 故耳鳴 補客主人 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肺經)也

黃帝曰:人之自囓舌(不自主地咬舌頭)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此厥逆走上 脈氣輩至也
少陰(心腎)氣至則囓舌 少陽(三焦膽)氣至則囓頰
陽明(大腸胃)氣至則囓唇矣
視主病者 則補之

凡此十二邪者 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
故邪之所在 皆為不足 故
上氣不足 腦為之不滿 耳為之苦鳴 頭為之苦傾 目為之眩
中氣不足 溲(小便)便(大便)為之變 腸為之苦鳴
下氣不足 則乃為痿厥心悗(煩悶)
補足外踝下(膀胱經)留之 一曰補足大指間上(肝經)留之




來源: 黃帝內經 靈樞


早上起來提醒自己要想好事做好事
晚上回來要反省自己有做錯事嗎?

有人患同樣的病 用同樣的方法
卻得到不同的結果 仔細想想為甚麼?

我希望大家都愛學中醫
不是希望大家都去當中醫師賺錢
只是希望大家能自救進而幫他人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qoub&aid=301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