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親切的佛菩薩
2017/02/24 19:14:38瀏覽786|回應0|推薦40

   (取自於網路相片)


      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雕刻師傅,他除了專精於木頭雕
刻作品之外,還有一份不太經常示人的珍藏,那就是自己費了好大功夫
雕刻的菩薩神像。

      在夢境中的那一尊木雕菩薩神像,外型和一般人所看到的大致相
同,不過只有一個地方最為特殊,那就是菩薩面像呈現憂鬱的模樣,而
不是大家印象當中那種莊嚴、包容、慈悲與充滿智慧的樣子。

      「當我仔細端詳那一尊菩薩神像之際,彷彿看到了動畫故事經常描
述『三條線』的冏模樣,雖然覺得根本不像似神明的法相,不過卻有一
種讓人樂於親近的氣質,因為其外貌並非完美與莊嚴的綜合體,反而像
似左鄰右舍的阿伯那樣,所以看著那一尊木雕神像的時候,並不會讓自
己造壓力而覺得難以親近呢!」我和K分享這種夢境的真實感覺。

       K聽完這個夢境故事之後,不禁覺得很有意思,因而提到好幾年以
前,有一位漫畫作家,曾經創作了好幾幅逗趣的菩薩畫像,完全顛覆了
傳統正經八百的神明造像,因而呈現了幽默與詼諧的樣子;那位漫畫創
作者把作品製作成精緻的卡片,一時之間在年輕族群當中頗受到歡迎而
蔚為風潮,不過後來也許沒有得到主流與傳統宗教執事者之認同,所以
很可惜沒有繼續廣為流傳於後世。

      雖然類似顛覆傳統的創作沒有持續擴大流行,但是在很多人的內心
當中,對於宗教信仰的思維卻受到影響,所以比較不會像似長輩對於佛
道的印象那樣執著,相對的多了一些自我反省能力,而且也樂於接受那
具有文與哲學的層次,進而探討生命過程的一些不可遁逃之現象。

      「神明造像總是集莊嚴與慈悲於一體的原因,也許就是宗教信仰所
具有之內涵與目的,本來就是讓眾生紛亂的心思沉澱下來,所以才能夠
找到與生俱來之本性,然後在懺悔與發願的基礎上來達成修行之意義
。」K覺得人們面對巍巍然巨大神明造像之際,比較容易讓人感到謙卑
與渺小,所以能夠順著宗教內涵與教條的引導而前進。

      她對於莊嚴與龐大神像的見解,其實也是一種可以讓人理解的想
法,所以在叢林道場的硬體建築上面,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巍巍聳立的廟
宇,不但在金碧輝煌的寺廟之內香煙裊繞,而且是一尊比一尊還要巨大
的神明造像,讓人望而興起敬佩與虔誠之心。

      因此假如這種「碩大就是美」的道理說得過去,那麼面對如此浩大
的廟宇硬體設施,以及外表幾乎是頂天立地的巨大神像,也許就沒有甚
麼讓人覺得不妥與驚訝之處了。

   提到國內外這種到處可見之寺廟建築情況,不禁想到蔣勳老師講述
金剛經的時候,曾經提及日本京都有一座淨土宗「西山禪林寺」的廟
宇,該寺廟是供奉阿彌陀佛的佛教道場;後來因為第七代住持永觀法師
入主該寺,信眾因感念永觀大師以醫術拯救蒼生的恩德,以及在禪林寺
服務期間無私的奉獻,因而改變稱呼為「永觀堂」以茲紀念。

    京都永觀堂最為有名就是寺廟內珍藏了千年國家級重要文化遺產,
那就是一尊舉世聞名而罕見的「回頭觀望的阿彌陀佛像」;這一尊回頭
阿彌陀佛的站立造像,身長不到一公尺高,據悉乃是日本平安後期至鎌
倉初期之作品,被後人讚譽為京都六大阿彌陀佛像之一。

    看到這一尊大約七十多公分高的佛像,並沒有大家一般印象當中那
麼的龐大,不過其最為特別之處則在於站立佛像的頭部,菩薩的眼神以
優美而慈祥之幅度轉向左邊,呈現出柔和曲線而越過了神像左肩,並且
稍為往左後方回頭凝視,其姿態彷彿是正在佇立等待與觀望的模樣,所
以被稱之為回頭觀望的阿彌陀佛神像。

    誠如上述這尊佛像有別於一般神像的莊嚴外貌,可是卻以其神態安
詳而滿心歡喜的神情,像似在修道路途當中,充滿耐心、慈悲與關懷之
心情駐足回頭觀望眾生的樣子,因而讓人覺得特別親切和愉快。

   然而回頭觀望的佛陀究竟在看甚麼呢?是不是永觀住持因為貪睡或
太過於疲累,因而到了念佛時間卻遲到了?或是當他引領信眾在佛堂念
經的時候,沒有趕得上佛陀的節奏?乃至於芸芸眾生有沒有專心在念
佛?而正在作早課念佛的人與心,當下有沒有同時跟上來?這些揣測都
可以當作回頭觀望菩薩不同的註解。

    不過據說永觀師父有感於佛陀所賜予之佛緣,所以在念經過程當中
特別覺得感動與喜悅的情況之下,乃委託雕刻師傅製作這一尊流傳了千
年的佛像;因此即使回頭觀望佛陀是一尊普通的等身佛像,並不是身長
數丈的大佛像,然而卻可以呈現阿彌陀佛時常掛念眾生的慈悲與包容,
尤其造像師傅擷取佛陀回頭探望、等待的神情來雕刻創作,特地表達出
佛陀大慈大悲的胸懷,因而是一尊極其親切、實在、慈祥與寓意深刻的
佛像。

    我們回過頭來想到夢境中憂鬱的佛像造型,以及漫畫創作者所繪製
的逗趣菩薩造像,然後想到永觀堂回頭觀望的阿彌佛陀,原來一尊能夠
讓眾生開悟的神像,並不在於其外表是否碩大無比,也不是具有金碧輝
煌的裝扮,或是巍然聳立的寺廟,才能夠讓人興起內心最為原始的慈悲
胸懷,其實最能夠喚起人們內心世界的事物,根本不必在乎神像的外表
與形像,反而是原本就蘊藏於內心深處的意念,才是直指人心而讓人感
動不已的救贖,甚至也不必是有形的圖騰。

   當然我們無意對於任何神像外貌與寺廟之軟硬體有特別意見,也沒
有那種能力與大智慧來評論,只不過是在夢境當中所遇到「憂鬱菩薩」
的情節,然後想到人世間一些芝麻綠豆般的事情實在很有趣,於是摻雜
著當下的心情與思維,作為日常生活足以自我反省的故事與借鏡,順便
藉由好朋友所分享的心情作一種抒發,讓親切佛陀與菩薩常駐於人們的
心中,所以在生命中即使是每一個平凡的日子,也都可以過得更為充實
與美好呢!

(金門日報副刊106.01.25副刊文學)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8986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