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孤獨與侘寂
2021/07/01 11:16:03瀏覽1251|回應1|推薦43

 

(圖案取自於馬報副刊原版插畫--下同)

 「為什麼寫作?」
 「因為寫作不用說話。」

                    ~~節錄自影片對話

   一部古典文學【紅樓夢】似乎詮釋了人生的禪機與境界,從旖旎繽紛與
到極盡奢華之能事,不但讓劉姥姥覺得不可思議而匪夷所思,尤其賈府許
多恩怨情仇、愛恨分明、虛偽矯情和玩世不恭的角色,透過情慾瀰漫與十
二金釵依序串場而構成神靈活現的小說情節,更吸引古今中外紅學研究者
各抒己見而留下了許多曠世論述。

   然而誠如生命周期那麼自然演化,如此一部經典小說豪華場景的結尾,
依然是在繁華落盡而大雪紛飛的畫面之下劃下句點;即使前世為神瑛侍者
的賈寶玉,和絳珠草所轉世的林黛玉了卻塵緣之後,必然回歸到僧人度化
而進入佛門世界那樣的潔淨、沉寂、孤獨與侘寂之境。

   我們從古典文學所呈現的境界裡,發現其實這些都是現實人生的反射,
古今中外與天下蒼生大都無法遁逃於此種情境之外。

   好比有一位朋友說,國內近來在每一年春天元宵節前後,許多地方都有
熱鬧非凡的花燈嘉年華會,因此每當夜晚來臨之際,各種應景花燈無不在
璀璨、光彩奪目的吸引力之下,總是讓人山人海的遊客流連忘返而沉浸於
火樹銀花之境。

   這種人擠人的節日嘉年華,讓人想到人們喜歡往熱鬧地方聚集的特性,
好比大家聽到哪一個地方綻放美麗的櫻花、梅花或是梧桐花,總是呼朋引
伴前往賞花,而且越擁擠的地方越是熱門之地,其實還蠻有趣。

   不過假使想像在繽紛燦爛的燈會展覽場,放眼望去只有一個人在現場的
話,縱然面臨閃爍不停的花燈,這個欣賞燈會的遊客會覺得快樂嗎?或是
感到極端孤獨而毫無趣味呢?此種情況似乎應證了人們喜愛熱鬧而不喜歡
孤獨的本質。

   提到此種虛擬的情境,誠如上述紅樓夢和許多文學作品所提到孤獨的境
界,不禁讓人思索:為何在汲汲營營的現代生活裡,人們卻反而想到孤獨
的心理感受,究竟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出了甚麼問題呢?

   好比日本文學《銀之匙》是受到著名文學家夏目漱石、周作人極其盛讚
的文學作品,也是作者中勘助本人的自傳體小說,而且在書本當中確實可
以感覺到作者孤獨心靈之意涵。

   本書的內容以日本明治時代東京下町為舞台,描寫少年成長的日常瑣碎
細節,以及平日所思、所想的心靈紀事。

   故事中的主角年幼體弱多病卻飽受溺愛,可是卻又因為個性敏感,而且
怕生和極其彆扭之故,以致於就學後屢屢遭受同儕之霸凌和排擠,然而他
卻偏偏天生反骨、不畏權威、不斷質疑,以及勇於挑戰現實,因此成為師
生眼中的問題學生和同伴。

   然而作者在本書中所敘述的情節,卻充滿著孤獨的氛圍,尤其他認為孤
獨是一種極其安詳的境界,唯有透過孤獨的感受,才能脫胎換骨而體悟生
命真正的意義。

  我們覺得也許是作者自傳體小說之故,所以其所詮釋的故事情節,本來
就終於自身之感受,自然充滿著孩提記憶和童年往事的氣氛,因而並不足
為奇。

   無獨有偶另外一位日本《一個人的老後》作者上野千鶴子,日前更出版
一本《單身終死書》著作,這位女權主義者像似《國王的新衣》裡的那位
小孩,真實指出一像大家不願意面對的事實,那就是一個人不論結婚與
否,等到老了之後都是一個人,確實彌漫著孤獨與寂寥的氣氛。

   因此上野千鶴子認為規劃老年生活,是每一個人所必須面對的問題;至
於認真思索人們面臨死亡的時候,希望喜歡用哪一種比較有尊嚴的方式走
完人生旅程,同樣也是蠻重要的議題。

   看到這兩位日本文學家的作品,我們也想到蔣勳老師《孤獨六講》的作
品,他在書本中提到情慾、語言、革命、思維、倫理和暴力等六種孤獨之
境界,蔣老師細膩而精闢詮釋這六大孤獨的情境,似乎包含了大部分人生
過程,因此很多朋友讀完之後,覺得彷彿跟自己進行了一場孤獨的對談,
而且在孤獨的情愫當中,人們更能夠以一種寧靜、沉靜和平和的思緒體驗
娑婆世界,進而了解到大自然之中一切萬物的本質與內涵。

   蔣老師是一位具有美學品味的學者,就算是透過妙筆生花所剖析的孤獨
情境,竟也充滿著令人覺得醍醐灌頂的氣息,誠如朋友的感言一般,著實
可以讓人在放慢腳步之餘,重新和自己的內心對話而感到幸福滿滿。

   我們在此也想起一位歌者吳汶芳,她有一首《孤獨的總合》極其好聽的
歌曲,其歌詞也描述了孤獨的無奈、徬徨和寂寥,不過卻又充滿著無止盡
的希望,此刻暫且借用這麼優雅的歌詞如下:

如果我是一朵花 那又為誰而綻放
如果我是一隻鳥 要往何處去飛翔
一顆星星的閃亮 不足以構成一個星相
一棵大樹的總和 集結單一的重量
真理 騰空了孤寂 的環境
因為孤獨的總和 讓我們相互依偎著
擁抱彼此的感傷 即使不能擁有
我們是孤獨的總和 所以相聚了
因你而起伏的感受 怎麼掙脫
(以下重複)

   從文學家和藝人對於孤獨的定義,我們認為即使在喧囂的塵世裡,很多
人還是會覺得孤獨與寂寥,因為那恐怕是深藏在內心世界的感覺,所以是
早已寄宿在體內的心靈因子,當然成為人們一生當中無法遁逃的宿命。

   我們回頭看另外一位日本作家齋藤孝,他在《孤獨的力量》這本書中認
為人們覺得孤獨的時候,即使不被別人所理解,仍要發揮力量面對真正的
自己,那麼才能夠真正享有超然與自由。

   還有一本《孤獨的價值》的日本作家森博嗣,他認為孤獨沒有甚麼不好
呀!況且別為了驅逐孤獨而勉強自己和別人來往,這樣子不是很好嗎?因
為當我們發現孤獨的價值之後,就會讓自己覺得更無拘束而且極其自由。

   森博嗣同時認為人們能感受到孤獨,也許那是身而為人特有的能力,更
是上蒼所賦予的恩賜,只要人們體會這種感覺,應該就會理解孤獨價值之
所在。

   他在《孤獨的價值》議題當中,認為人們懼怕孤獨的根本原因,乃是咸
認孤獨與寂寞劃上了等號,由於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所以對於寂寞之感覺
便會無法忍受而感到極其不堪。
 
   然而相對來說,果真寂寞是那麼可怕和不堪嗎?由於孤獨與寂寥對於人
類來說,其實是一種必要的狀態,所以到了另外一個層次,森博嗣甚至認
為孤獨也能衍生美的意識,所以可以進入美學的境界。

   既然這麼多人都喜歡談論孤獨的議題,那麼究竟人們應該如何接受孤獨
的方法呢?我們覺得森博嗣所提到的方法蠻不錯,好比他說可以嘗試寫寫
詩、或是將孤獨視為是一種奢侈的感覺、也可以精心鑽研自己的樂趣、平
日做些無謂的事應付孤獨一下又何妨之心境、同時體會孤獨是只有人類才
能達到的境界,以及盡力描繪人們想要的自由心境,這些方法似乎很像一
種生活哲學,所以也許具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

   當然平心而論,人們對於孤獨、寂寞或是寂寥的感覺,基本上總是一種
很差勁的情緒體會,沒有人喜歡獨自擁有這樣的心情;可是人們同時又知
道沒有辦法避免孤獨之思緒,那麼最好的態度就是抱持勇於面對的心理準
備,進而把自己的修為往上推展到另外一種層次,從孤獨之心情中看到宛
如日本茶道「侘寂」的境界,甚至可以從中感受到享有空靈心境,以及生
活美學的幸福之感了。

(馬祖日報副刊110.06.29-30)鄉土文學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164455159

 回應文章

紅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02 09:56
The grass seeks her crowd in the earth.

The tree seeks his solitude of the sky.


在小草尋找擁擠及大樹尋覓孤寂中,不例外的將自然界也擬態匡列進來。


孤獨或寂寞,有時是一種當下的感受與念頭。當喜悅與痛苦找不到人可分享或抒發,便產生孤獨與寂寞感。這說明人需要藉由某種可託依的物體(有形或無形)行為來達到緩解或分享的目地。


緩解了心理層面,完成分享層面,人就會產生與他人有連結關係。


我喜歡站在樹下安靜感受風在樹葉間的騷動,雲在天際間的變化,這是一個人(孤獨)的行為,若透過他人之眼,或許會覺得我是孤獨者,但當下的我身心靈卻豐沛感動。


這就是我個人對孤獨定義的當下的感受與念頭。而關於感受與念頭又是瞬間變化,無可留存。
林清陽(厄蘇利納)(yangrolin) 於 2021-07-03 15:20 回覆:

All things are left the solitude issues in behind with brightness of life except one’s inspiration comes from his wisdom and experience in routine.  Thanks a lot for your precocious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