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17 00:06:33瀏覽3488|回應19|推薦278 | |
文字.攝影 / 瀟 鴻
人類世界自古至今從未停止過社會文化的演進,建築藝術之美一直都是人們汲汲營營追求的精緻活動。 華麗的「穹頂」儼然就是集恢宏與圓滿於一身的特殊美學,穹頂設計建構在高大雄偉的建築體上,無形中更強化許多令人讚嘆的視覺效果。 從建築的角度來看,「穹頂」就是一個半球形拱頂,覆蓋在稱為拱腹面的一個中心式結構空間上。穹頂下面是由開有窗戶的圓筒形基座支撐著,基座透過穹隅這個轉移面安置在柱子之上,通常有一個帽狀拱頂罩著穹頂的頂端,整個穹頂則有另一個「圓屋頂」覆蓋著。
坐落在台北市襄陽路的「國立台灣博物館」,依官方資料記載,它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日據時期﹞。頂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光環,它麻雀雖小卻擁有一個小而美的穹頂世界。 .
台博館,其外觀是雄偉的「巴洛克式」建築,主館大廳的四周,環繞著三十二根挑高的「希臘式」立柱,圓柱每根高三十二尺,直徑二尺七寸。 站在主館大廳裡抬頭仰望,一座圓形的「雕花玻璃穹頂」巍巍高懸空中離地達五十四尺,色彩絢爛、高雅華麗顯得十分耀眼,整體看起來像極一座小小的希臘神殿。 .
﹝寫/ 巴黎.穹頂攝影展~觀展回顧﹞ ........................................................................................................................................................... 鏡頭下的巴黎.穹頂攝影展 【本項攝影展,是在2012年7月展出,展期已過。】
當‧穹頂遇見穹頂 2012年7月 台博館在穹頂下展出~~法國女攝影師 Bérangère Lomont《鏡頭下的巴黎穹頂》攝影作品。 以下這些照片都是在展場上側拍的:﹝一些照片,因展場窗戶反光,效果不佳...請多包涵﹞。 本次展覽共展出38件「穹頂影像」作品,年代最早的為卡奧爾穹頂(完成於1316至1324年)及其他興建於17至20世紀初的穹頂建築。 從興建年代的先後,能發現穹頂建築從早期為榮耀上帝而建,轉變成歌頌帝王之尊,直到近代因新材質研發與大量複製技術,因此展現了現代工業感的氣派。 .
穹頂在建築史上經歷了巨大的演變,圓形的設計存在一種神聖的意義,而這種意義在世界各地的遠古遺跡都看得到。同時,穹頂也構成巴黎建築上的重要景象,穹頂出現在巴黎最引人注目的名勝建築:傷殘軍人院、大皇宮、歌劇院、聖心大教堂...等。 當今,穹頂藉著技術條件與建築美學,款款地頌揚人類社會的崇高價值。 .
花都巴黎 是世界觀光大城,Lomont希望透過此系列影像,讓觀者用另一種「向天」的角度重新看見巴黎。 從Brunelleschi引領的文藝復興建築向外輻射,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及往後的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義等,莫不在巍峨的宗教或宮廷建築上以「穹頂」作結,其中也蘊藏著建築師和藝術家的野心勃勃。 .
穹頂其外型固然脫離不了「圓」,於是各家便在高度、裝飾、繪畫上使力較勁。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在定義何謂建築之大美的同時,也奠定建築師在社會上的地位。穹頂不僅止於結構上的驚人,附載於其上的藝術風格,自然能讓各個穹頂展現出獨特的個性。 .
. 回顧 當下,佇立在「台灣博物館」的美麗穹頂下,我悄悄遇見「巴黎穹頂」的一派典雅華麗,目賞了歐風的建築藝術之美,讓人驚豔無比而流連忘返,今日覽照閱圖依然是吸引人細細品味! . 〈本文是舊照片的整理與回顧〉 【本項攝影展,是在2012年7月展出,展期已過。】
謝 謝 您 的 閱 賞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