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4 11:11:20瀏覽388|回應0|推薦1 | |
防校園霸凌 引導學生正確社交技巧和學習尊重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桃園縣某國中日前發生一名加害女學生認為同班女同學告密,在下課後找來其他同學毆打同班女同學之外,讓這名受害女同學不敢上學,針對這起霸凌事件,桃園縣教育處吳林輝處長表示,目前正在跟加害同學進行相關輔導,並向家長進行溝通,希望能讓他們改變環境,至於受害女同學也會進行相關心理輔導。 為避免校園暴力發生,桃園縣議員劉茂群認為應該要加強校園安全,同時有關學生品格教育也要宣導落實,導正一些學生觀念,不能讓偏差行為持續發生。 有些受到霸凌的同學,行為會出現焦慮、甚至不敢面對受傷情景,署立桃園療養院汪振洋醫師指出,有些人在發生的事件之後,會出現所謂的急性壓力反應,應該要協助來紓解,避免陰影留在心中。 汪振洋醫師指出,如果受害同學不敢再到學校上課,首先當務之急,就是要受害的同學有一個安全感,讓他知道原本所擔心是事情都已經處理完成,不會再受到傷害,讓他知道再回到校園將是安全,這樣才能讓學生內心不會產生壓力。 受害同學重回校園會感到害怕的話,汪振洋醫師建議不妨陪伴受害同學,同時可以透過學校輔導中心輔導或者專業醫師從旁以藥物或行為治療協助。 汪振洋醫師也提醒學校或家長,面對霸凌事件的受害同學,要加以正視,如果沒有適度完善處理,有可能將來被害人長大成年之後,一旦遇到相同問題,有可能會再度選擇退縮或者會出現歇斯底里,所以不能輕忽。 防範校園霸凌事件,師長除了要多利用機會來向學生宣導正確行為觀念,以及避免觸法,當然面對一些行為偏差學生,不是只有指責,應該要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社交技巧及相處之道與尊重他人,才能讓校園不再發生霸凌事件。 防範霸凌 教師是關鍵 校園霸凌一再發生,更讓人無法想像國、高中的孩子,竟然能使出許多駭人聽聞的暴力手段,到底校園出了什麼問題? 根據國際教育界的定義,校園霸凌有四個要件,教育部軍訓處長王福林解釋,長期反覆不斷的攻擊行為,具有故意傷害意圖,兩造勢力不對等,呈現生理或是心理侵犯結果,現在隨著社會進步,霸凌已經不再只有肢體行為,語言霸凌,網路霸凌,性霸凌都接續在校園發生。 教育部打算研擬反霸凌法,目前思維都還停留在用考績約制校長,但根本的防治之道在於,和學生朝夕相處的第一線教師,是否有足夠能力介入處理。 不過現在就連象徵公權力的教師,也可能被暴力波及,無怪乎教師沒有意願處理霸凌事件,學生也不信賴教師能夠提供保護,全國家長團體副理事長林文虎坦言,教育環節一定出了問題,「一個老師和學生會出現對打的事情,老師在講台上、學生在講台下,居然到比武場上去較量,一定出了問題,這部分一定要去協助。」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指出,處理霸凌,教師第一時間敏感到孩子被欺負,介入輔導才是關鍵。 但現實的狀況是教師只忙著升學輔導,王育敏說,老師不處理霸凌有兩個狀況,一個是專業不足,沒有能力,有些教師甚至是教室裡面最後一個發現霸凌的人,二則是教師沒有意願,如何強化教師相關知能,有其必要。 快樂學習不只侷限在解除升學壓力,提供友善校園環境是最基本的條件,教育部將霸凌入法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如何讓教師願意積極處理霸凌,而非為了美化考績粉飾太平,教育當局必須提供強而有力的後盾、配套,才可有效防範,不讓孩子在角落哭泣。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